程式設計師別迷茫,通往牛逼的道路有很多

發表於2016-08-15

有個網友給我留言,說看了我的上篇文章《三個月不工作,我才轉行成了程式設計師》,感觸很深,自己和奶爸的經歷類似,也是從其它行業,轉到IT圈做了一名程式設計師。如今已有2年時間,大大小小也參與了一些系統開發專案,可如今感覺機械化的重複寫程式很沒有意思,再轉一次行成本太大,如今年齡也不小了,不想再折騰。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看到他的困惑,如同看到了當年奶爸自己,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才一步步走上岸來。我想對有類似困惑的朋友說,不要完全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因為IT這條路很寬,一條路走不通,試試其它的,通往牛逼的道路有很多!

今天不想談奶爸自己,說說別人的故事,也許他們的經驗、教訓能給大家一些幫助,讓你在迷茫的路上感覺並不孤獨。

1、

L先生,和我一起入職的前同事,他是文科生,大學專業行政管理,畢業後到培訓學校學了程式設計,後來入職做了一名初級程式設計師。剛開始他和我一樣,做系統維護的開發工作,跟著專案走,有需求來了,就寫程式碼,測試、上線,如此往復。

L先生是那種新技術的狂熱追逐者,系統維護的專案無法滿足他對技術的追求,他開始嘗試加入架構組,在架構組裡,先是寫公共的底層元件,後來開始協助組長優化現有的開發架構。在架構組的那段時間,少了專案上的雜事干擾,可以安心的研究技術。從那時開始他養成了,讀開源軟體原始碼的習慣,當年比較流行的是SSH架構,他幾乎上把Spring、Tomcat的原始碼翻了個底朝天。

後來他跟我說,自己剛開始讀開原始碼,非常痛苦,因為基礎太差很多程式碼看不懂,讀原始碼的同時,開始自學資料結構、軟體工程等相關計算機基礎課程,慢慢就進去了,越讀越輕鬆。漸漸能理解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寫程式碼,常常有一種豁然開朗,高山仰止的感覺,讀開原始碼簡直就是和大師對話。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一下子覺得很多技術的東西都通了。

隨著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不再滿足只讀開原始碼,開始建立了自己的開源專案,難度一下子又上了一個臺階,做開源專案的那段時間,白天上班,晚上熬夜寫自己的開源專案,頭髮白了很多,常常調侃自己,從鏡子裡看到越來越多的白髮,自己都被自己的勤奮感動地想哭。

有了積累,L先生,後來跳槽去了百度做架構師,他走之前寫了新的開發架構,替掉了老架構,據說新架構穩定、先進,服役了好幾年。百度並不是他的終點,他從未在追求技術的道路上停止,再後來從百度離職去了一個初創公司,做首席架構師。

這就是L先生,一個在做技術上死磕的程式設計師,他經常對自己說得一句話:”想做技術,不對自己狠一點,還是趁早幹別的吧“,想做技術,要對自己狠一點,還要耐得住寂寞,相信你也能在通往技術大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

Z先生,典型的外向性格,陰差陽錯也做了程式設計師。他最擅長得的一項技能,就是給需求人員挑刺。一些剛剛做需求的初級分析師經常被他問的一愣一愣,這種業務場景怎麼考慮?好吧,我回去問問我們組長。

後來他被需求組長盯上了,使盡各種手段,食誘、色惑(別想歪了,需求組長可不是女的,只是幫忙給這個單身狗介紹女朋友而已),最後終於成功把Z先生挖到需求組。這小子也確實爭氣,學了一些需求分析的方法論,很快漸入佳境,成了組裡的骨幹。因為他做專案需求,和使用者、研發、測試都要打交道,溝通能力變得越來越強。

有一次公司有個投標專案,售前部門請產品線的需求和研發過去支援一下。技術交流時碰到一個使用者,估計是技術出身,各種刁鑽技術問題,售前的大哥實在答不上來。這下Z先生有了用武之地,據他自己說,當時自己簡直太牛叉了,直接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把使用者給征服了,差點當時就把專案給他們做了,後來也確實是他們中標了,這傢伙功不可沒。

這段經歷夠他吹一輩子牛了,每次大家一起吃飯,都會把自己的這段經歷吹一遍。因為這次的精彩表現,他開始考慮為什麼我不可以做售前?我懂技術、懂業務、還會吹牛逼。有了這個想法,他偷偷打聽了一下售前部門的工資水平,一個普通售前工程師竟然比自己這個需求骨幹還要高很多。不糾結了,直接轉。

現在他早已跳槽跳到了其他公司做售前主管,支援的專案都是千萬級的。據說還有上億的。估計上億級別的專案都讓他給搞黃了,還是那個愛吹牛的Z先生。

Z先生是從開發人員、轉向業務、再到市場的典型案例,每一步都為上一步做好了積累,不固執,擅溝通,在需求溝通時發現了自己的業務分析能力,在售前技術交流時發自己做研發時的技術積累,和需求工作的歷練竟然可以讓自己做售前, 就這樣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的亮點,慢慢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3、

Q小姐,我的一個朋友,最早入行IT是做前端開發的,天天研究Js、Ext,Jqury、Flex,後來也小有所成。本以為自己就在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雖然也比較厭煩天天和那些後臺開發人員對接。

有一次機會,專案上需要美工協助設計一個好看的首頁原型,但是美工沒有資源可用,研發主管把這個任務給了Q小姐。Q小姐剛接了這個任務也是誠惶誠恐,頭幾天都睡不好,幸好自己原來有些美術功底,而且上大學是輔修過設計課程。上網向大牛請教,研究了很多美工設計的案例,突擊了幾天搞了兩個版本,結果使用者非常認可,一下子讓Q小姐信心滿滿。

自此以後,她所在部門再也不申請美工資源了,領導給她加了薪,前端這點事全都她一個人包了。(我想說真特麼摳,成本都是這麼被壓出來的)。

那時還是部落格盛行的年代,她在一個叫Java eye的網站(當年這個網站是很流行的,後來被CSDN收購了,改名叫IT eye),每天開始寫前端相關的技術文章,因為文筆好,又有乾貨,很快就聚集了自己的一大批粉絲、

經過很多積累,UI設計、互動設計、前端開發融合的越來越好,逐漸成了產品經理的候選。

後來Q小姐跳槽去了360,完成了從前端開發人員到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的華麗轉身,最近聽說她出來創業了,做得怎麼樣還不得而知,真心佩服這姑娘折騰的勁頭。

假如沒有那次作為美工的臨危受命,也許沒有她的今天,但機會是給那些能夠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的人,熬過了痛苦階段,你會發現自己成長了,有種破繭而出的感覺。

4、

W先生,我的前同事,北京當地人,專科畢業,剛開始在一家外包公司寫程式碼,後來和合作夥伴的的專案經理混得不錯,就有機會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因為自己不太喜歡做開發,就開始轉做現場工程服務人員。

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接電話,幫助使用者解決各種系統問題。因為工作認真,態度好,專業能力得到了內部人員和使用者的一致認可,很快就升職做了現場實施組的組長。

做了實施組組長之後,開始承擔管理工作,雖然組裡只有3-4個人,但他還是想盡辦法學習如何管理團隊,為此還專門考了個PMP鍍鍍金。因為完全按照專案經理職責要求自己,他的管理、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後來部門有了新專案,正是用人之際,就讓他去做了專案經理,一下子需求、研發、測試、工程實施全都他一個人管。幸好他先前有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才不至於過度慌亂,平穩的從現場工程實施組長過渡為一名優秀的專案經理。

現在他早已跳槽到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做了專案總監,而且幹得風生水起,手底下管著10多號專案經理,幾十個專案,雖然很累,可累並快樂著,因為前面還有更大的目標等著他。

時刻按照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時,不慌亂,因為現在的情景早已被自己演習了千百遍。

PS:

其實還有很多其它的路可走,每個行當都可以再細分,比如做需求分析師,你可以做產品需求也可以作專案需求,作為開發人員,可以做面向企業的軟體開發,也可以做面向大眾的消費軟體開發,體驗都會不一樣,都可以作為IT人的一個新選擇。

入了IT行,成為一名碼農,那又怎樣,通往牛逼的道路千萬條,何必單戀一枝花。堅持下去,不斷的發現自己,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牛逼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