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讓人頭疼的情況:公司幾個部門的人圍在一起開會,各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想要說服彼此,然而,兩個小時過去了,問題的解決方案卻沒有任何進展,資訊量很大,但是沒法判斷誰對誰錯,同一個問題,似乎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缺乏結構化思維。一般來說,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可以分為三種:平面思維、單線思維和結構化思維。
用平面思維去解決問題,也可以稱之為就事論事。比如說“程式bug 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平面思維的解決方式一般都是“加強測試”。
而單線思維則會從某個特定方向去思考問題,進一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單線思維者可能會覺得是程式碼設計和編碼能力,然後去想法設法提升這方面能力。提升編碼質量,如果繼續向上尋找原因,可能是需要“提升程式碼設計能力”,繼續向上尋找,可能是“提升需求設計”。
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會發現,平面思維和單線思維都有其片面性,都無法挖掘出事物的全貌,進而給出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這兩種思維方式多少都影響了我們對於問題的認知,並且可能會誘導我們提出一些錯誤的解決方案。
而當我們採用結構化的思考方式進行分析的時候,就可以把問題從內因、外因兩方面來進行歸類,層層剝繭,逐項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從而幫助我們更高效地解決問題。
而這種結構化的思維方式,被全球知名的諮詢企業麥肯錫公司稱為“金字塔原理”。我們日常用到的專案管理方法、問題分析方法、高效表達和溝通的方法,其實很多都脫胎於金字塔原理。有一本書推薦給大家,書名就叫《金字塔原理》。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建立問題和原因之間的邏輯聯絡,從而更有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麼,為什麼金字塔思維更高效,我們又該如何運用好金字塔思維呢?
我們可以一起看看2個例子吧。
大家追過女朋友吧,其實這也是有套路的。
再看一個我自己的例子。由於本人已經帶了一個團隊,人數在30人+,我們就能用上金字塔思維來幫我們理清思路,從而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了。帶團隊,對於技術人來說,主要做好三件中心事:業務,技術和管理。
這樣,我們就可以初步構建出一個思維框架,用於指導實際的工作:
這種思考方式是從目標出發進行倒推,《金字塔思維》中稱之為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能幫我們快速有效地針對總體目標,制訂方案,解決問題。能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工作中迅速抓住重點,理清頭緒。
從本質上講,金字塔思維就是一個層層分解的結構化思考模式。這個思考模式一般是由塔尖、塔身和塔基構成。塔尖就是我們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塔身就是構成中心思考或者主題的各個分論點。而塔基則是支撐各個分論點的要素或論據。
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確定問題產生的背景
比如公司業務發生虧損、老闆安排任務、預期目標沒有實現。
2、針對問題,提出核心目標
比如針對公司虧損這個問題,如何在三個月內實現盈利,就可以成為我們的核心目標。
3、將核心目標進行分解
當我們找到合理的核心目標後,就需要對核心目標進行分解,從而尋求更具體的解決辦法。
4、繼續分解,直到能夠把問題解釋清楚
無論在職場中還是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結構化思考都能幫大家拆解問題,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你遇到了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難題,可以試試換個角度,或者把自己的思維提升到核心目標的高度去破局,說不定原先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金字塔思維之所以那麼有效,是因為一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往往是非常多樣化的。
比如一家公司如何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活下去,其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可能跟市場環境有關,跟人們的需求變化有關,跟內部的管理有關,跟人才隊伍的建設有關……
而這些原因,又可能分成更多細小的影響因素。比如市場環境可以分成:資本的青睞程度,市場上競品的增加、替代產品的出現,經濟大環境等。
公司的生存問題,並不像之前提到的“bug增多”的問題那樣簡單,因此我們很難通過簡單的歸因,找到問題的本質原因。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神器:金字塔思維。進行理清邏輯,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絡,尋求一套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我是袁吳範,一個教你如何提升認知、快速晉升的90後技術總監,公眾號:pointers
你可以長按這個二維碼加我微信,空位不多。
記得備註“技術方向”,我會將你拉進一個高品質群,群裡有開發、產品、技術經理、技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