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建議氾濫成災 實用的太少

csdn發表於2013-09-03

  不知什麼時候加入了一些創業群、投資群,接著被群裡的人加好友,結果朋友圈大部分時間不是被心靈雞湯佔據就是被創業建議佔據,其實不止朋友圈,在微博以及媒體上也有很多創業建議。剛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翻譯過不少創業類文章,但許多建議大而空且毫無意義。

創業建議氾濫成災 實用的太少

  這些建議主要都來自哪些人呢?

  1. 借部落格推廣產品的創業者

  部分來自於愛通過寫部落格或者分享經驗教訓進行推廣的創業者本身。他們為了推廣產品,寫下誘人的標題去吸引眼球,進入文章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些都已經在別的地方見過了,有些還純屬吐槽,所謂的建議只是噱頭,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已達到。這種推廣方式已經是國外很多公司的慣用手法,最著名的就是37signals,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這種方法,有的可能毫無意義。當然,如果你要把它當消遣或者推廣方法來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2. 投資人

  這年頭做投資人也不容易,他們競爭壓力也很大,也希望能吸引到優秀的創業者或者好的專案。忘了曾經誰寫過“融資人在忽悠投資人的同時,投資人也在忽悠融資人”。他們除了想要傳達自己的強大實力以外,也會寫部落格建立自我品牌,實現自我營銷。

  當然,一些著名投資人的部落格,某些建議確實值得拜讀,尤其是那些想要得到他們投資的創業者,內容有時候會提到他們的投資習慣,對融資材料製作的要求等,還能瞭解到他看好哪種人?或者喜歡投人還是投市場?比如相比起市場,Paul Graham更看重人,而Marc Andreessen則看重市場,但一些類似“應該如何創業”這樣的建議,其實不看也不影響。

  3. 編輯

  有些創業經驗教訓類文章出自編輯之手,可能是他們做某件事看某本書或者和某個投資人創業者交流之後得出的建議,其目的當然並不是推廣,但建議的可信度和可實踐性值得推敲。國內編輯還有一個習慣,國外某著名投資人只要出個創投觀點就瘋了似的跟風翻譯,曾經剛接觸這行的時候也犯過這樣的毛病,還自己把Marc Andreesen幾年前的部落格找出來翻譯成中文,不過老實說,他的建議相對比較實在,邏輯也很清晰,只是部落格關閉了。後來開始看其創投大佬的部落格,大同小異。

  在這多如牛毛的創業文章中,一般分為這幾類:

  1. 無意義的

  創業成功所具備的要素、創業成功的幾個習慣、XXX名人覺得成功的幾個關鍵要素......無外乎都是團隊要好,執行力要強這樣的陳詞濫調,不過還算比較有價值,有的建議根本就是浪費時間,比如選擇的行業要適合自己,要懂得協調人際關係,要具備鍥而不捨的精神、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駕馭市場的能力,要建設合理的團隊等等,對於這樣的成功建議,讀者學到了什麼?要麼空泛,要麼人盡皆知,要麼就是創業者本身也知道該怎麼才能成功的建議。

  2. 片面的

  一些觀點可能在某些人身上適用,在某些人身上並不適用,比如有人或建議你不要單獨創業,其實現在有點成績的獨立開發者很多,尤其是遊戲方面。曾經介紹過的Joe Kaufman ,一人負責設計、美術、動畫,做出了《恐怖莊園的祕密》以及《失落之城》這樣優秀的遊戲,一年賺上百萬,所以說,單獨創業不是不好,只是看你適不適合。

  還有關於融資的,有的人說融資越多越好,有的人說融資少點為妙,其實都不是絕對的,要看創業者本身。曾經Color的創始人在融了幾千萬美元之後,大肆擴張招人,折騰下來,讓Color一度處於半生不死的狀態,現在也很沉寂,並不是說它的糟糕境遇是因為融資太多,而是創始人沒有很好的把控。換成另外一個人,或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所以這些是因人而異的。

  3. 謬論

  曾在國外網站看到的一條創業建議——擁抱失敗。看到這個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想起bullshit這個詞。文章講到創業者要去擁抱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來成功這類的話。有時候想,這都什麼理論。無論是創業者還是任何普通人,我接受失敗,但並不擁抱失敗,如果失敗了我會去找失敗原因,找解決方法,但並不是說我樂意我擁抱。

  總結

  “網際網路的那點事”曾發過一條微博:“關於微信行銷和創業的文章有98%的都是作者杜撰的,還有1%是意淫的!全是沒有實際操作經驗、只會在微信裡面推送垃圾內容的一幫蠢貨忽悠你們的!”雖然說得稍微嚴重,但仍舊覺得很有道理。如今看到這類文章會條件反射般將它和心靈雞湯聯絡在一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