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然回憶錄(Memoirs of Goran Malmqvist)

阮一峰發表於2006-10-18

天,我在10月號的《明報月刊》上讀到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回憶錄的選載。馬悅然今年82歲,是瑞典科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

在回憶錄中,他從8歲開始講起,一直講到1950年他離開中國。

一轉眼,50多年過去了,馬悅然回首往事時說:

我想到我尊敬的老師高本漢對漢學偉大的貢獻,和我自己微不足道的貢獻。

然後,他問了一個問題:

我簡直不能瞭解,一個人怎麼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做毫無用處的人文學的研究。

是啊,我也有同感,人文科學毫無用處,為什麼會有人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秦代的發音,或者某個古漢字的正確解釋。

馬悅然接著說:

肯定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求功名嗎?也許,尤其是年輕的時候為了在學術界發跡。可是我越老越清楚地知道做研究的動機是什麼----學者所求的是研究結果給予自己的審美感。有一個哲學家說,真理是美麗的。美有很多不同的表現,美會出現在一個非常整齊的語音系統,也會出現在對一節很難懂的古文的正確解釋。我相信這種審美感與禪宗所謂覺悟是接近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