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古老之美》

花溪紫姬發表於2018-05-19

2018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啊,喔,今年看的聽的書還真不少,我現在喜歡看各種雜書,歷史的,遊記的,散文隨筆的,科普的,亂七八糟的,逮到什麼看什麼,但是很懶,看完了也不寫什麼讀書筆記,現在要寫,也只能寫模糊印象,很多寫不出具體什麼細節了,那個,就先找本手頭看到的,寫一寫吧!

哦,我現在喜歡的一類書裡,還有一種是建築類的書,就是一般建築學家寫的散文隨筆還有建築研究的歷史吧,我喜歡這類書主要是被裡面的圖吸引住了,世界各地的建築,古代的歷史的現代的當代的 ,各種各樣,不同風格造型,氣質風韻的建築,往往讓我注目良久,流連不前。我覺得這些建築除卻蘊含的歷史因素人文環境以外,真的像人類在實行的魔法呀,好像一直巨大的手,把各種各樣材質的橡皮泥搓扁了捏圓了一樣,然後擺放在那裡讓我們這些螞蟻般的小人進去參觀欣賞乃至居住!我感嘆著這天地間的魔法,然後又被作者的文字吸引,試圖理解人類世界裡面賦予這些建築所特殊蘊含的氣味,不知不覺已經看了五六本!

我覺得這些建築師所寫的書啊,比那些遊記裡面作者走馬觀花寫的各地名築要深刻深邃的多,建築師畢竟和普通人不同啊,他們對於歷史文化和建築的紐帶關係瞭解的更加深入全面一些,一些積極的或者負面的東西,詮釋的更加立體和生動一些!

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手邊的這本書,名字叫做《古老之美》的,是韓國建築師承孝相寫的。

這位承相孝建築師呢,是金壽根建築大師的高足喔,至於金壽根大師是誰,大家去百度啦,反正是世界級的頂尖大師,要知道,著名建築大師不少,但是真正在世界上有名氣各國都知道的大師其實也就那幾位,畢竟要得到各國都承認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位承孝相建築師呢,在師從金壽根大師十五年後獨立工作,開了自己的事務所履露齋,並且在世界各地旅行中發現了自己的建築哲學“貧者的美學”,他的著作有很多本,這書是其中一本,設計作品呢,有長城腳下的公社會所及別墅,朝外SOHO,萬科住宅文化館,坡州出版城市,WelcommCity,盧武鉉的墓地等。(哈哈,我還沒百度呢,具體啥樣子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但是,我寫這個讀書筆記不是介紹他自己的作品的,是要寫他這本書的內容的,因為這書裡面很多內容和觀點很吸引人啊,忍不住要寫一寫評論一番!

首先,我要說我看書不喜歡從頭看,喜歡隨遍翻看,哪裡吸引我,就從哪裡看,特別是插圖多的書,一般就是看到好的插圖盯著看好久,然後就忍不住翻前後的文字,這樣往往不知不覺就看完好幾頁好幾章了,一點負擔也木有,這也算是一種看書方法吧,大家可以試試!

那麼,這本書裡面首先吸引我的插圖就是那種有著悠久歷史記憶,風格非常古典的韓國傳統建築,那種古樸厚重的歷史感,一翻到那裡,就讓我呆呆的注視良久,好像靈魂被吸進去了一樣!

其實我一點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因為這些建築一看就是很陳舊,雖然儲存的很良好,但是跟韓劇裡面那種色澤鮮亮整飭一新的仿古建築一點都不一樣,那種沒有上漆的木材的原色和經過歲月磨損使用過的痕跡,讓你覺得真實的歷史氣息鋪面而來,你能看到一位老僧靜靜坐在四面開闊透風的橋樓上遠眺群山的情景,你能想象一位書生坐在自家的亭閣裡倚著木柱悠閒看書不時抬頭看看雨滴落在小池裡的樣子,也或許會有一位退仕的官員去拜訪一個簡陋寺廟的得道高僧,然後在高僧的禪房前面的迴廊上一起品茗賞花,談學論道,…總之,有種莫名的既視感,好像一轉頭一抬眼那些古人還活在眼前一樣,而你不是站在現實的空間裡面,而是穿越過去和古人生活在一起,和過去的氣息味道生活在一起!

這種簡單簡陋甚至樸素到極點的東西,竟然能讓人深深的震撼,實在是讓我很震驚,透過紙頁傳達出來的魔幻效果遠遠比不上作者的身臨其境,難怪作者要用好幾個章節大書特書韓國的古建築了!

其實,我們們中國的歷史遠比韓國厚重的多豐富的多,遺留的古建築樣式和種類也多的多,,但是能儘量儲存原貌,沒有大肆進行裝修和增改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根據我各個媒體得來的印象,似乎很多古廟古剎和老宅名園都要往影視劇裡面那種新鮮翠靚歡欣熱鬧的喜盈盈感發展,唯恐遊人說它破舊不願意來,唯恐大家覺得它灰撲撲不喜慶拍照不好看,總之,沒有人把深山或者偏遠之地的那些古老的遺存當成解憂懷古,靜心修生之地,大家都喜歡熱熱鬧鬧的不喜歡冷冷清清的,在都市裡熱鬧了還不夠還要到古人修養生息的地方來,真是看著就讓人氣惱!

而韓國雖然有的建築也是修繕的不像樣子滿滿的惡俗感,但是幸好還是儲存著那麼一些可以讓人懷舊的老房子老寺廟的,不知道我們們中國是怎麼樣了,反正商品經濟大潮之下,為了吸引遊客發展經濟,估計沒啥倖免的吧!

下面放上幾個圖,大家自個體會一下! [放圖]

第二個要說的,則是國外的廟堂也就是教堂建築啦,當然不會是那種大都市裡面華麗無比的裝飾繁複複雜的是個遊人都要拍照留念的著名景點啦,那種惡俗的地方作為一個有修養的建築師是不屑於去參觀膜拜的,作者所推崇和介紹的,是那種古樸簡單幾乎只是用粗糙石頭堆徹而成的老教堂,呃呃,和儲存完好的簡樸的韓國老寺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老建築!

側重點不同在於韓國古建築講的是空間,而國外的老教堂主講光線,這可能跟建築本身的構造不同有關,韓國建築是平面鋪開的房子圍牆院子構成的能看到天空的半開放空間,而教堂則完全是近於封閉的箱式空間,它的構造美感大部分靠射進來的室外光線來打造,所以叫光影打造的世界。

比如,在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早期的作品朗香教堂中,外表簡單大氣的風格里卻藏著對內部光影神祕的切割,進入教堂聽講佈道的人們往往被奇異的光影所蠱惑,而進入一種不真實的沉醉狀態吧!這也是發覺建築光影技巧後所造成的魔幻魅力! 當然啦,在這位大師參觀完全粗糙石材建造的已經廢棄的古教堂勒·託羅內修道院後,他所呈現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更是加上了簡樸至極古典至極的特點,去掉了華麗怪異吸引眼球的造型,用最簡單的形狀和光影的結合,打造出更加美麗和平易近人的效果,至此,這位大師從崇高神聖讓人仰望,迴歸了更加樸素簡單更加真實的建築風格,更加輕鬆和人性化了!

下面同樣放幾個圖片! [圖片]

綜上兩類建築,加上作者從韓國的月亮村和希臘的聖托裡尼島這類奇異空間構成的建築群裡所體現的風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建築靈魂,那就是“貧者的美學”,就是如何用最簡單和最純粹的空間構成最神奇的結構性之美,那種韓國古建築裡面的安靜靜謐的獨處之美和國外修道院裡面的簡樸莊重而又讓人震撼的光影之美,至此,作者已經完全吸收了他所認為的人類歷史上最美麗最有魅力的建築,他們所帶來的靈魂的闡述和表達,至於以後的設計中,則是對這些吸收進行的取捨和側重了,雖然作者幾乎沒放他的作品,但是我們也可以想象,他在作品裡面所吸收的精神力和構成的技巧的取捨能力,以後會有什麼更優秀的表現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下面再放一些圖,以供大家欣賞吧,真的很有魅力的建築圖片啊,不仔細欣賞會浪費了喔!

[放圖]

(哎呀,突然不知道怎麼放圖了,手機操作的,不太會呀,過幾天上電腦再加圖吧,抱歉抱歉!╭(╯ε╰)╮╭(╯ε╰)╮╭(╯ε╰)╮……^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