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程式設計師和IT公司討厭敏捷開發?

2016-08-12    分類:程式設計師人生、首頁精華1人評論發表於2016-08-12

本文由碼農網 – 小峰原創翻譯,轉載請看清文末的轉載要求,歡迎參與我們的付費投稿計劃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些言論——大多是抱怨,當涉及到應用敏捷的時候?

  • 敏捷不注重正確的文件
  • 敏捷無視流程和規定
  • 敏捷無視公司計劃和目的
  • 敏捷不注重法律程式,並且對客戶不承擔責任。
  • 等等,等等。

這些都是一些企業和人對於敏捷方法最常見的抱怨。然後你會驚訝地發現,關於敏捷被抱怨最多的實際上來自於敏捷宣言(Agile Manifesto)和四個價值觀點?正是這些價值觀導致了大多數人的誤解。

那麼,什麼是敏捷宣言和四個價值觀點,以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困惑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四個價值要點,並試著去理解所造成的混亂。

敏捷宣言和四個價值觀

  • 個體與互動重於過程和工具
  • 軟體產品重於全面的文件
  • 客戶合作重於合同談判
  • 響應變化重於遵循計劃

很多人經常遺忘和忽略的是:雖然“重於”右邊的事情至關重要,但左邊的事情有更高的優先順序。如果你必須從中選擇一件事情,那麼並非是排斥另外一個,而是優先順序的設定。這些優先事項將最終確定更好的質量,更快的入市時間和更高的客戶滿意度。

讓我們來看看這四個要點。

1.個體與互動重於過程和工具

這是關於人的方面。人提供軟體,人交付產品。人們想出點子,人創造你和我喜歡並使用的東西。過程和工具是為人提供幫助而不是取代人的地位。

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流程和工具的作用是使生活更輕鬆,讓一切步入正軌。是的,這往往是處理阻礙進步的大型組織中的一個巨大的抱怨。但要記住的事情是,適量的程式和正確的工具可以用來幫助人們實現最好的結局。

不能忘記流程和工具,但要記住,人,才是更重要的。當人與其他人互動時,你會驚訝於這樣實現的成就遠遠超過任何流程或工具。

2.軟體產品重於全面的文件

這通常是一個重點。 “敏捷與文件是對立的”。不,只不過一個有效的軟體片段比1000頁的使用者手冊更有價值和更重要。

這並不意味著文件是壞的。我完全同意文件重要的觀點。這裡的關鍵是“重於全面的文件”,而非沒有文件。你不能將文件賣給客戶。工作於軟體比文件能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許多敏捷商店和團隊避免文件。但是,這是缺乏瞭解和壞的規劃所導致的。文件往往是要考慮的最後一件事。然而,實際上,它應該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但是,建立偉大軟體的過程,不應該因為文件更重要這樣的瘋狂想法而使之變得黯然失色。

3.客戶合作重於合同談判

多少次我們更擔心的是法律合同,流程和法律檔案,而忘記了這些合同背後的人?我們忘了客戶也是人。

是的,合同談判是非常重要的,但合作更為重要。迭代的方法和與客戶面對面的討論,比起早就簽署好的通常一成不變的合同,更有可能提供高品質的軟體。

無力改變合同通常是導致他們對許多專案屈服的原因。改變合同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這會導致專案失敗或超出預算和時間。

與人合作,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比簽訂文件化的合同或需求更有助於理解問題。文件化需求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簽訂合同往往會帶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但在現實中,我們不知道我們哪些東西不懂。反覆的討論和與客戶合作往往才是找出我們所不知道的內容的最好方式。

4.響應變化重於遵循計劃

有多少次你能夠完全按計劃進行?不是經常對不對?事實上,總會有變通,有權衡。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執行B計劃,或者C計劃,或……Z計劃.

遵循計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希望事情雜亂無章,不可控制。但靈活應對變化更有價值,並更快地產出軟體。

那些能夠屢屢成功的人往往更靈活,能更快和更頻繁地應對變化。是的,未雨綢繆,針對意外情況制定計劃。

但是,什麼是意外呢?如果你能對此制定計劃的話,那麼這無疑就不是意外了。

我們不是算命先生,但人有著高度的靈活性,並能輕鬆應對改變。只要看看我們一般是如何應對生活的即可。

看看這個簡短的視訊:

https://www.youtube.com/embed/rf8Gi2RLKWQ

結論

敏捷並不意味著要犧牲其他事情。敏捷的目的是為了最好的軟體/產品。這是為了產出最大的價值。敏捷意味著傾向於更重要的東西,而不是忽視不那麼重要或優先等級不那麼高的東西。

所以,不要因為不瞭解敏捷而討厭它。擁抱它,你就會發現,它會讓實際工作做得更好,帶來更多的價值。

你有什麼意見或想法嗎?請讓我知道。

譯文連結:http://www.codeceo.com/article/why-we-hate-agile.html
英文原文:Why Do so Many People and Companies Hate Agile?
翻譯作者:碼農網 – 小峰
轉載必須在正文中標註並保留原文連結、譯文連結和譯者等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