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Lib與多種技術融合是大趨勢

LikeLib發表於2019-03-29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在各個國家政府機構、國際基金貨幣組織、社會各行各業中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是,為了解決當代商業應用中涉及到的資訊管理和信用認證等問題,區塊鏈在傳統數字貨幣的基礎上,也必將延伸出一條適用於商業平臺應用的萬能公鏈。就如同LikeLib通過建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COs),實現對去中心化體系的重構和發展。它可以應用到科技、醫療、能源、電商、航空等各行各業。

網際網路發展從靜態的內容釋出的Web 1.0到目前的WEB2.0。WEB 2.0 是技術的小融合,結合了SoLoMoCo (Social, Location Based, Mobile App and Cloud Computing ),也就是社交,定位,移動app, 雲端計算, 產生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區塊鏈作為一個單獨的技術有一定的使用範圍,目前比較多的DAPP應用是虛擬世界的遊戲和數字貨幣。區塊鏈服務於實體經濟,必須與其他技術融合才能解決資料上鍊的真實性,安全,風險控制,監管等等難題,如下列舉具體事例。

(一)區塊鏈與人工智慧

AI可以幫助區塊鏈在現實世界的應用程式中變得更加智慧。例如,在供應鏈金融中,為了控制風險,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為區塊鏈提供智慧資料和AI執行結果。相比於傳統人工智慧應用,結合了區塊鏈技術之後,通過共識機制保證了AI運算結果可驗證,AI演算法的hash可以上鍊驗證,保障演算法和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區塊鏈可以幫助AI提高資料共享能力,AI運算需要大量的資料,通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儲存以及零知識證明和MPC(安全多方計算)計算解決資料孤島問題的同時保證資料隱私性。通過使用智慧合約和激勵機制實現資料確權和交易,使得資料定價不再具有壟斷性。區塊鏈還可以幫助AI推廣優化的AI演算法,併為深度學習任務建立分散式的計算能力,有效使用閒散的計算資源。區塊鏈智慧合約可用於管理AI演算法的行為,和規避AI演算法不正當使用所產生的安全問題。

(二)區塊鏈與雲端計算自從區塊鏈技術誕生之日起至今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分散式賬本的形式存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計算,去中心化儲存使得增加了區塊鏈實現雲端計算的可能性。目前以亞馬遜為主導的I層的雲端計算,真正被慢慢地被區塊鏈顛覆。相比於類似亞馬遜的AWS和阿里巴巴的阿里雲的雲服務,區塊鏈技術主要利用不可篡改性和可靠性提高雲端計算的服務效能。而這些正是傳統雲端計算所不能實現的。目前的雲端計算服務雖然是分散式系統,但是以中心化形式進行計算,資源排程和利用都有一定的侷限性。而利用區塊鏈技術,比如去中心化儲存IPFS協議,將雲端計算所需要的資料分片儲存於物理層面的臨近節點,在提高資料可靠性的同時提高了網路頻寬利用率。而對於去中心化計算,對網路運算資源進行分片,自適應地使得網路在執行計算的過程中達到負載均衡,使得其相比於傳統雲端計算達到更好的資源利用率。但是另一方面,區塊鏈本身由於是基於共識機制,會導致所有資料都對外可見,而云計算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計算隱私問題,解決方案之一是通過聯盟鏈的形式,資料在聯盟中的節點中可見。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通過零知識證明、SGX等的方式將計算資料進行加密計算,計算節點無法獲得資料明文。不過由於計算複雜度較高,這種方式還正在發展之中。

 

(三)區塊鏈與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需要為區塊鏈提供真實的資料。區塊鏈使用NuChain(一個加拿大公司的區塊鏈專案)的BNP(Blockchain Network Protocol: 區塊鏈網路協議)和POC(Proof of Contribution:貢獻證明,提供有效資料和優化的AI演算法進行共識)可以幫助數字化轉型,以彌合數字和物理世界之間的距離。為了實現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轉型,其需要保證的有兩點。一個是資料的真實性以及資料有效性。資料真實性是指物理世界產生的資料如何真實的進行上傳和驗證。為了實現真實性,單一的通過軟體是難以達成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是通過硬體晶片,利用加密硬體晶片對資料進行簽名,由於簽名無法偽造的特性,可以在區塊鏈節點上對簽名進行驗證。此外,還要保證傳輸過程的安全性。BNP協議定義了硬體簽名,傳輸協議,鏈上驗證協議等來保證整個鏈下到鏈上的過程是安全的並且資料是真實的。資料有效性是指物理世界存在大量的噪聲資料,使得所上傳的有價值資料不高,並且不同的資料價值也不一樣。由於區塊鏈的激勵機制和智慧合約,通過呼叫合約的頻率和激勵可以根據資料需求進行市場定價,從而從經濟學層面對資料進行定價,這也間接的反應了資料的有效性。這種定價模型也可以通過AI的方式對資料使用頻率,資料內容等客觀引數擬合資料有效性並且進行全網共識。

(四)區塊鏈與資訊保安區塊鏈本身的不可篡改性是具有安全屬性的,它有效地保證了資料的完整性。但是不可篡改性是一把雙刃劍,當鏈上出現漏洞的時候這些漏洞往往無法彌補。當我們將安全性與區塊鏈整合時,需要採用深度防禦方法。區塊鏈的一些頂級安全控制包括:智慧合約安全,DAPP安全,共識節點強化,加密交換安全性,身份和訪問管理,節點到節點流量加密,鏈上和鏈下資料加密等。

智慧合約由於一經發布無法修改,這樣如果存在漏洞,往往會產生直接經濟損失並且難以挽回,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 DAO事件。而智慧合約的審計和驗證費用高昂,就算經過審計也難以避免其中存在安全隱患。目前這個領域的研究方向大多希望通過形式化證明的方式來確保只能合約的安全性,雖然已經有大量研究人員進入這個領域,但是仍然在發展過程中還未成熟,對於複雜的合約邏輯依然難以滿足。

共識安全,比如POW的51%攻擊,分叉等等情形正是因為PoW在某些情況下依然無法達到非常安全的情況。由於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充套件性不能同時兼得,極大的限制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如何按照具體應用,在不可能三角找到最佳的平衡是區塊鏈專案需要研究的課題。

節點安全涉及到區塊鏈底層實現邏輯的漏洞,譬如EOS爆出過遠端攻擊漏洞,ETH的RPC埠暴露,以太坊預設對RPC不做鑑權的設計引起資金被盜的問題等。這種安全隱患往往難以察覺,一般都是在區塊鏈系統執行過程中爆出類似漏洞,這樣需要在區塊鏈上線前進行大量的重複測試和驗證。

資料加密安全和之前提到的漏洞不太一樣,由於區塊鏈本身是公開透明的,很多隱私資料無法在鏈上流轉,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多種密碼學演算法譬如零知識證明,MPC等技術達到在不暴露資訊的情況下進行驗證。

其他一些資訊保安包括私鑰管理、通訊安全、加密演算法、錢包多簽名漏洞等等也是區塊鏈技術所要研究的方向之一。

 

(五)區塊鏈與物聯網物聯網可以利用區塊鏈來管理機器到機器的通訊和支付。物聯網部署中使用的邊緣計算可以幫助區塊鏈構建大量的共識節點和處理能力。例如Nuchain利用邊緣計算來訓練資料模型,找到最佳的AI演算法和從IoT裝置收集到的真實資料。

(六)區塊鏈與分散式儲存對於區塊鏈未來發展,儲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功能,很多應用場景中比如AI、IOT等都需要大量的資料接入,而這些領域需要和區塊鏈結合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解決儲存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儲存是有成本的,需要佔用大量的儲存資源,這樣區塊鏈的激勵機制可以將儲存的成本進行量化。 目前主流區塊鏈是無法直接儲存大規模資料的,因為全節點需要同步所有區塊鏈資料,如果大量的資料存在於鏈上會導致節點負載過大,從而區塊鏈效率變低。目前比較流行的資料上鍊的方式是將資料放置在IPFS等去中心化儲存中,並且將例如雜湊,上下文資料,資料地址等等小量資料儲存於區塊鏈上。但是這種儲存方式是無法通過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資料驗證的。此外,資料儲存激勵也難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為了實現激勵機制,著名的filecoin專案提出了複製證明(Proof of Replication)和時空證明(Proof of Space Time),複製證明和時空證明通過激勵機制保證了礦工儲存資料的真實性和延續性。但是這種機制是否成熟穩定依然還需要工業界的驗證。

總的來說,重要的是要注意個別技術的實際應用範圍非常有限。技術的融合可以提供大範圍的實際應用,從而實現融合應用中使用的每種技術的快速成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