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工程師的職業發展路線在哪?

發表於2011-12-15

來源:Cat Chen

我猜想國內很多前端工程師都想過這個問題吧。前端工程師往往屬於產品研發團隊,但卻很容易被邊緣化——後端工程師覺得自己才是主力,沒有後端工程師 產品就不存在了,但沒有前端工程師產品還能有,只是介面非常糟糕而已。這時候前端工程師就開始感覺自己像是個外包似的,只是來幫別人完成一些任務而已,對 產品沒有歸宿感。這時候前端工程師的職業發展路線在哪?成為一個更好的外包嗎?

要做關鍵任務

我覺得,要別人重視你的工作,不僅僅是你做得好就行了,還要求你的工作對別人來說足夠重要。這跟產品定位有關——例如說對搜尋引擎來說,前端對產品 的影響不會非常大,使用者只要能搜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行了。搜尋引擎最複雜的互動可能就是搜尋框的自動完成了,但有自動完成和無自動完成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呢?跟準確率和召回率相比,有沒有自動完成實在沒有多重要。況且,自動完成的結果本身也依賴於準確率和召回率,所以後端工程師比前端工程師重要得多。

因此,前端工程師在選擇工作時首先要選擇前端足夠重要的工作。重要用什麼來衡量?務實的話,是錢;務虛的話,是產品。如果一個功能只能在前端實現, 並且這個實現能夠提高多少的轉化率,使得多少原本不產生利潤的點選產生利潤,那麼前端對這個產品來說一定十分重要。可惜往往跟錢相關的事情不由前端工程師 來研究和決定,所以這部分工作還是安心交給產品設計師來做吧,讓他們來決定怎麼樣的產品能賺錢,然後由你來完成這個產品的實現,這時候你的目標就是把產品 做好。

回到剛才的問題,有些產品更依賴於後端,例如搜尋引擎,當然也有些產品更依賴於前端。什麼樣的產品更依賴於前端?就是後端難以建立起技術壁壘的產 品。這類產品要抄襲一個功能差不多的並不難,因此只有細節做得最好的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使用者。這類產品在 iOS App Store 上很常見——有很多 app 擁有相似的功能,而其中只有一個互動設計得最好的能夠獲得絕大多數的使用者。儘管 app 不存在 HTML + CSS + JS 這個前端,不過道理是一樣的。當年 Tweetie 能夠取代老牌的 Twitterrific 成為主流 Twitter 客戶端,靠的就是互動上的創新,外加不差的效能和穩定性。如果互動對於一個 web app 來說十分重要,這個 web app 自然也就需要十分優秀的前端工程師。

總結一下,由於前端工程師的價值在於實現複雜的前端細節,因此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儘量選擇一個細節決定成敗的產品。如果產品的成敗已經由後端工程師決定了,例如某某資料規模要麼能做要麼不能做,那麼這個產品就沒你什麼事了。

要懂核心業務

每一個公司,每一個專案,都有它的官方語言。不是指普通話,也不是指 C++,我指的是大家圍繞什麼問題來展開專案,什麼問題的討論能讓大家為之興奮。舉個例子來說,百度的官方語言就是搜尋,跟搜尋沒有關係的產品也會使用 「準確率」、「召回率」這樣的術語用來做比喻。前端工程師有多少知道什麼是「準確率」、「召回率」的?估計不多,因為前端根本沒有這樣的概念。這時候前端 工程師要跟後端工程師溝通也就不容易了。久而久之,你對人家很興奮在討論的什麼 O(1) 還是 O(n) 不感興趣,人家也不理解你的 {} != {} 是什麼意思,你就被邊緣化了。

如果不想被邊緣化,就算前端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你也必須懂公司的核心業務,然後說著官方語言,而不是前端的方言。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在一家後端技 術很強大的公司,你最好也懂後端技術。我知道國內有很多前端工程師並不是計算機系畢業的,就算是國內的教育也不怎麼樣,這時候你只能惡補相關的基礎知識 了。如果你不懂這些,就算你能把整本《JavaScript 權威指南》背下來,你說的還是方言,說官話的人還是會鄙視你。如果公司主要服務於某個垂直領域的話,你必須對這個垂直領域十分了解,隨時能用這個領域的行 話來溝通。

總結一下,由於每個人已經熟悉的領域都不一樣,所以沒辦法說哪個領域更適合前端工程師。如果你原本已經有某個領域的從業經驗,進入服務於該領域的技 術公司總是有顯著優勢的。如果你進入了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那就一定要補充相關基礎知識,否則你對這個領域不感興趣,這個領域也不會對你的前端工作感興 趣。

實際例子

為什麼我選擇加入豌豆莢?主要考慮的還是上面兩點。

我在百度的時候一直就在想,既然前端對搜尋引擎來說不重要,那對什麼型別的應用來說比較重要呢?當時看到 Facebook 做得不錯,所以覺得社群會需要複雜的互動,而如果複雜互動做不好則會影響使用者使用,因此前端對社群來說應該十分重要。現在看來,也不完全是這樣子。前端對 社群來說確實重要,但 Facebook 並不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是一個前端做得尤其優秀的例子。

在我瞭解到豌豆莢 Windows 客戶端的實現方式時,我立即意識到它可以通過我的第一個判別標準——前端對它來說是關鍵任務。它使用 Webkit 做了一個容器,然後把所有的互動都通過 web app 的形式做在裡面,然後通過一組介面跟 native 進行互動。如果一個應用決定要這樣做了,那麼前端就能影響到它的成敗,因為這時候前端後端的分隔線已經很明確了。如果一項功能應該由前端來做那就必須由前 端來做,後端基本不可能成為實現此項功能的備選方案,這時候前端就具備了無可替代的位置。

至於第二個判別標準——豌豆莢的核心業務是什麼?我覺得豌豆莢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以產品設計為起點的,而這至少是我感興趣並且也有點感覺的東西。從細 節上來說,就是大家喜歡談論的事情是一致的,例如產品如何做一些很智慧的設計,最新的技術方案如何能夠巧妙地幫助這些設計得以實現。Junyu 說「設計就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是我喜歡的解決問題方式。這個世界上能夠把邏輯轉化為程式碼的人非常多,同時有一定數學和計算機專業基礎的人也不少,因此要拼誰的解決方案更好的話那還要加上創造力。

我知道國內有很多產品設計師,在考慮產品時首先想到的是百萬千萬級使用者量,這樣無論從單個使用者身上賺到的錢多麼的少,最終產品還是能賺大錢。百度曾 經就屬於這種思維方式,但這不是我喜歡的風格,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使用者定位。我知道國內由很多工程師,在編寫程式碼時用盡各種技巧以展示自己過人的才智,但 是這樣的程式碼還有可複用性嗎?除了作者本人沒有人能夠維護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能夠跟品味一致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