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路》
關於作者
吳軍,著名的電腦科學家,投資人,“得到”訂閱專欄《吳軍的谷歌方法論》的主理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清華大學擔任過班主任,參與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管理工作。
關於本書
《大學之路》是一本介紹西方大學教育的書,是作者吳軍在陪女兒走訪過十幾所歐美頂級名校之後寫成的,重點討論了西方高等教育這一巨集觀話題。
核心內容
- 東西方人對大學的認知差異;
- 兩種不同的辦學理念,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
- 介紹美國私立大學的管理。
東西方人對大學的認知差異
亞洲人認為,大學幾乎是一個必選項,一定要上,只有上大學,以後才能有體面的生活;而西方人認為,大學只是眾多選項裡的一個,只有想從事某些特定的職業,才需要上大學。為什麼會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呢?吳軍認為,這是因為東西方大學的歷史傳統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高等教育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孔子時代。孔子時代的教育,主要學的不是具體的謀生手段,而是社會精英應該有的智慧和見識。到了隋代,有了科舉制度,科舉成為了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普通人進入上層社會的唯一通道,從這時開始,中國的教育和考試開始緊密結合,自然而然地和社會地位、做官就聯絡在一起了。這種觀念對國人影響深遠,直到今天,很多中國人還是把考試、升學和獲得社會地位聯絡起來。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人千方百計地要讀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也就不難理解了。
西方高等教育的萌芽,和中國很相似,也是一位智者帶著一幫學生,這個人就是畢達哥拉斯,古希臘的數學家、哲學家。現代大學是在中世紀誕生的,“大學”是指一種包括老師和學生在內的團體,這種團體直接受到領主保護,擁有學術特權。和中國的大學不一樣,接受學術特權的西方大學,教授的內容大多數都是神學知識、拉丁文寫作技巧和自然科學的知識,來這裡上大學的學生,一開始想的就不是升官發財。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也是西方人並不是全民都想上大學的思想根源。
雖然東西方高等教育在歷史上的差異很大,但就現在來說,中國人讀大學也並不都是抱著功利的目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對知識純粹的渴望去讀大學的(也許這指的就是我hhh)。不過,在吳軍看來,不管有沒有上大學、抱著什麼目的去上大學,這都不重要,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拿到一所名牌大學的畢業證,不過是在馬拉松賽跑裡取得了一個還不錯的站位而已。
看過馬拉松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一瞬間道路非常擁擠,但等比賽過了四分之一,選手和選手之間的距離已經拉開很遠了,起跑時佔的那一點點便宜早就沒什麼意義了。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上,成功的道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擁擠,在人生的馬拉松上,絕大多數人跑不到一半就棄權了,到後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要發愁怎麼才能找到一個同伴,陪自己一起跑下去。笑到最後的,一定是終身學習者。
兩種教育理念
紐曼式的通才教育
紐曼認為,學生們除了學習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彼此成為朋友。他還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有能力服務於社會的人,而不是教授一些具體的雕蟲小技。紐曼反對一上來就給學生教授某個專業的具體技能,認為大學生的知識面一定要廣,不能過早地侷限在某個具體的專業裡。當然,想要實現通才式的教育,光有理念上的認同是不夠的,還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素:第一,是給學生選課和換專業的自由,第二,是學校要有實力開出足夠多、足夠廣泛的課程。
案例
哈佛大學,首先在選課上給予了學生絕對的自由,大一新生不分專業,學生們可以隨便選課,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瞭解自己的真實興趣;其次,哈佛開出了足夠多的課程,哈佛大約有6000名本科生,他們居然開出了6000門課,而且還可以去隔壁的麻省理工學院選課。
洪堡式的專才教育
洪堡建立的高等教育體系,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能教育,強調大學生在學校要學習馬上就能用的知識,一走出校園就能為社會提供服務、創造價值。為了能讓學生做到這一點,實行洪堡制大學的很多專業都需要五年才能畢業,最後兩年學習的是非常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採取洪堡制的大學都會花大價錢建立研究生院,這也是實現專才教育的物質基礎。
案例
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就是實施洪堡式專才教育的典範,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讓大一新生就有機會參與真正的科研。一般大學裡讓本科生參與的科研,其實就是教授讓學生們練練手,隨便做點事情,因為很多教授認為,自己的科研專案本科生做不了,他也沒時間手把手地輔導學生,但 MIT 不一樣,MIT 的教授會讓本科生參與自己拿了經費的科研專案,並且讓他們承擔這個專案裡的一個工作,這就需要教授花時間來指導學生,還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美國私立大學的管理
終身教職
有的教授公開發表一些反教會的觀點,或者是公開地批評某一個資本家,學校就會遭到宗教勢力和資本家的施壓,被逼迫著解僱那些他們不喜歡的教授,這種現象會干擾到教授們的學術研究,為了讓教授們自由發聲,美國的幾所大學和美國教授協會開始號召實行不能隨意解僱教授的制度,也就是現在的終身教職制度。終身教職強調的不是鐵飯碗,而是學術自由。
教授治校
教授們的管理範圍只到系這一級,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制度和執行制度。在美國大部分的學校裡,每次系裡面制定或者修改制度,一般都需要系裡面全體教授的通過。在制度的執行過程裡,除了在教授晉升上,資深教授更有發言權之外,其他事情的發言權一律平等,不分新老,不看資歷,非常民主。教授治校,行政成本低,學校管理公正透明,還維護了教授們的尊嚴和權威,保證了學術自由,是很好的管理制度。
校董會
總的來說,對內,校董負責籌集資金、拍板大事、規劃未來;對外,校董們就是學校的形象大使,到處給人佈道,用他們自己的影響力,在世界各地幫學校做宣傳,幫助大學和各種機構建立合作。大學校董並不是一個用錢買來的虛職,真正的校董,會為大學的發展盡心盡力,提供最多的幫助。
金句
到了隋代,有了科舉制度,科舉是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普通人進入上層社會的唯一通道,從這時開始,中國的教育和考試開始緊密結合,自然而然地就和社會地位、做官聯絡在一起了。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上,成功的道路並沒有想象中得那麼擁擠,在人生的馬拉松上,絕大多數人跑不到一半就棄權了,笑到最後的,一定是終身學習者。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有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說,大學之所以叫大學,不是因為這裡面有大樓,而是因為這裡面有大師。但吳軍認為,大樓的作用也許被嚴重低估了,大師固然重要,但沒有大樓,也就是沒有物質基礎,大師們的教育理念也很難實現。
當許多聰明、求知慾強、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銳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即使沒有人教,他們也能互相學習,所以,你也許不用糾結自己是去接受通才教育還是專才教育,上大學本身,也許就是最好的教育。
相關文章
- 大學生視角下的Linux學習之路Linux
- 大資料學習之路——java基礎(二)大資料Java
- 大資料學習之路——java物件導向(二)大資料Java物件
- 專案經理成長之路-我的大學(一)
- 大資料學習之路(跟著大神學習一波)大資料
- 震驚,零開始規劃大資料學習之路!大資料
- eggjs學習之路JS
- java學習之路Java
- Pytest學習之路
- 一個在校大學生的開源之路:從0到1024
- 大資料成神之路大資料
- Spring框架自學之路Spring框架
- Spring自學之路---AOPSpring
- 付費學習之路
- 產品學習之路
- vue-學習之路Vue
- 信安學習之路
- web前端學習之路Web前端
- linux學習之路(1)Linux
- 凡人學習Linux之路Linux
- Python 學習之路(下)Python
- go學習之路 --- 起步Go
- 加州大學:中國的科技創新強國之路(附下載)
-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之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
- Java學習之路 -- Java怎麼學?Java
- 2018年Java程式設計師學習大資料開發最佳之路!Java程式設計師大資料
- C/C++自學之路C++
- golang學習之路 之mapGolang
- 人工智慧學習之路人工智慧
- Android開發學習之路Android
- 通往資料科學之路資料科學
- 記錄自學 PHP 之路PHP
- javaweb學習之路(3)CookieJavaWebCookie
- javaweb學習之路(1)requestJavaWeb
- 學習之路 / handle請求
- 學JAVA的艱難之路Java
- 大資料開發之路:hive篇大資料Hive
- RxJS學習之路四(Operators(1))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