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楊鐳:貼近使用者需求做研發,將“雲”簡單化

weixin_33807284發表於2018-12-26

做“雲”最難的一點,是維護好功能與複雜性之間的平衡。

1988年,微軟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約翰·蓋奇提出“網路就是計算機”的概念,這之後,“雲服務”誕生。現如今,小到手機瀏覽APP、支付,大到許多公司的管理運營,背後都有著“雲”的存在。

日前,在UCloud於上海舉辦的UCloud使用者大會暨Think in Cloud大會上海站上,鎂客網參與採訪了UCloud研發副總裁楊鐳,圍繞產品、趨勢等進行一個探討。

TB114pBypYqK1RjSZLeXXbXppXa.jpg

搭建“雲”需貼近使用者需求,避免複雜性

包括UCloud在內,許多雲服務商都是起步於公有云。但是,對於某些客戶而言,鑑於公有云的“公開性”等特性,他們並不能使用這類產品。也因此,私有云、混合雲等產品相繼出現。

其中,在私有云的搭建過程中,“OpenStack”成為了多數人的選擇。這是一個開源雲解決方案,使用者可以基於這一方案打造自己的私有云產品。漸漸地,人們在私有云和OpenStack之間畫上了一個等號。

然而,這是一個誤區。

在此次使用者大會上,UCloud釋出了自己的“UCloudStack新一代輕量級IaaS平臺”,此款新產品所針對的就是私有云市場。對於產品的研發思路,楊鐳總結稱“使用者需求”。

“通過長時間的不斷驗證,我們發現OpenStack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即過於複雜,且整個專案的發展也在不斷地降低,”他表示,“回到使用者需求,他們本質上所關注的是產品能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並非是不是要用OpenStack。這裡面有一個誤區,私有云和OpenStack之間並不能劃上等號。”

關於問題的具體情況,楊鐳指出,基於OpenStack搭建雲,若需要做一些改動,最終可能需要從底層改造開始,這個過程對於研發而言有點過於複雜了。換一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OpenStack雖然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但是過程並不討喜,且不可控。

也因此,越來越多的雲服務商開始重新審視OpenStack,轉向自主研發。譬如UCloud從零開始開發的UCloudStack,便實現了“自主可控”。

“我們一直認為,一個開源的軟體比較適合做一個元件,而云則是一個由很多元件構成的系統。但是,不管是做元件,還是做系統,做‘雲’的過程中,最難的一點是如何更好地控制複雜性的變化。”也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有一點需要十分強調——維護功能與複雜性之間的平衡。

新市場將至,關鍵問題在於底層網路是否能提供支撐

可以說,“OpenStack”與“自主研發”之爭是雲服務內部的爭議,而在外部,雲服務也存在爭議,尤其是近幾年“邊緣計算”等概念出現之後。

如果說2018年什麼AI產業最熱鬧,想必AI晶片算是其中之一。而在談及AI晶片的時候,“雲端之爭”最常被人們掛在嘴邊。

在他們看來,隨著連線裝置數量以及資料量的愈加龐大,雲端已經不能負荷這方面的計算,此時,一部分計算工作應該從雲端被分配於端側,也就是人們所提到的“邊緣計算”、“終端智慧”。

“邊緣計算在本質上還是一個概念。”從雲服務商的角度,楊鐳說到。

在其看來,邊緣計算把一些資料推到一個距離使用者更近的節點做計算,背後所依賴的是對網路的控制能力和對業務的調動能力。但是,“現在的應用對狀態的依賴性很高,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放到邊緣。”

若從商業角度來看,楊鐳並不認為現在的邊緣計算很值得進行討論,而在技術上,現在則需要提前做準備,“一旦邊緣計算找到應用場景,並真正火起來,最關鍵的部分是底層網路是否能很好地提供支撐。”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邊緣計算真正到來,並實現商業化落地,作為底層網路,“雲”也不會被“置之一旁”。

不過,這其中,按照楊鐳所說,不管是邊緣計算,亦或是5G等新技術的帶來,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在背後“提前”調整架構、提升技術,以支撐這些技術的使用。而在這過程中,切忌過於急躁,“讓產品一點點的向前進化,避免成本過高等因素。”

最後

隨著使用者需求的變化,以及技術的創新與更迭,“雲”市場的內部存在著新舊技術、模式的爭議與更迭,外部則面臨著新市場的挑釁。

本質上看來,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而云服務商們所要做的,就是在背後提前做好準備,以敞開懷抱進行迎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