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受:
過去的做法:認為只要計算機能正常執行,優化工作可有可無,是一個選作的內容。
這樣做的缺陷:程式正式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各方面比如速度、效率、記憶體佔用上等較容易出現問題。
解決方法:秉承“優化--折衷”思想,書寫程式碼時就要儘量不斷完成優化,提高各方面的程式可行性。
閱讀記錄:
軟體的優化是指:優化軟體的各個質量因素,如提高執行速度,提高對記憶體資源的利用率,使使用者介面更加友好,使三維圖形的真實感更強等等。
想做好優化工作,首先要讓開發人員都有正確的認識:優化工作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當優化工作成為一種責任時,程式設計師才會不斷改進軟體中的演算法,資料結構和程式組織,從而提高軟體質量。
軟體中的折衷策略是指:通過協調各個質量因素,實現整體質量的最優。
管理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也是一樣。就象黨支部副書記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為了使整個組織具有最好的戰鬥力,我們要重用幾個人,照顧一些人,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委屈一批人”。
即使我們精神抖擻,隨時準備為優化工作幹上六天七夜,但願意做並不意味著就能把事情做好。
優化工作的複雜之處,是很多目標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可謂剪不斷理還亂。當不能夠使所有的目標都得到優化時,就需要“折衷”策略。軟體折衷的重要原則是不能使某一方損失關鍵的職能,更不可以象“舍魚而取熊掌”那樣拋棄一方。例如3D動畫軟體的瓶頸通常是速度,但如果為了提高速度而在程式中取消光照明計算,那麼場景就會喪失真實感,3D動畫也就不再有意義了。
人都有惰性,如果允許濫用折衷的話,那麼一當碰到困難,人們就會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去折衷,不再下苦功去做有意義的優化。所以我們有必要為折衷制定嚴正的立場:在保證其它因素不差的前提下,使某些因素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