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句子長什麼樣

G7258發表於2024-03-09

一個好句子長什麼樣

一個好句子長什麼樣兒?是個好問題。上閱讀課的時候老師總會讓我們積累好詞好句。那這些好詞好句好在哪兒?它們對我們有多大用處?我們又應該持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它們?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好好想想的。

人需要一定的規矩來約束,一個好的句子同樣也需要一定的邏輯。這一點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它的確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並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周圍的語言環境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說話習慣,但相同的是,每個人的語言都會遵從某種特定的邏輯,像是一種約定俗成。比如句子中的語序,每一個詞的分工不同,它所處的位置也會有所變化,且位置一旦確定,就不可輕易更改。舉一個例子,“我想要開啟書”這句話,我們不會將它說成“我開啟想要書”或“開啟書想要我”。一些倒裝句在改變詞語的順序後句意不會改變,但常用於口頭語,現代漢語的書面用語中很少使用。

所以,一個好句子最先要滿足的條件,就是通順,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讓人讀起來不會感到奇怪。說話和寫作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人們在說話時常常在不經意間犯一些語病,但只要不影響句意的傳達,能讓人聽明白,句子的格式是否完全正確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寫作則不同,它要求規範的語言表達,有著嚴密且完整的邏輯。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寫作風格,但其基礎都是通順。因此,書面語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語義通順。

於我個人而言,這或許就是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好句子的最重要的準則了。老師們可能會說用些手法的句子是好句子,同學們摘抄下來的大部分是抒情句或描寫環境的句子,但一個句子滿足上述要求就一定是好句子嗎?我認為不然。若我們只是一味模仿、效法別人的句子,即使帶著那些寫作手法、那些結構,也是有形無神,只有其光鮮亮麗的外表而無豐盈飽滿的核心,空殼一副,就不能算作好句子。但仿寫並不是不好的方法,模仿是通往好句子的一條路,雖然仿寫出來的句子可能不能算作好句子,但我們透過模仿的過程漸漸積累,摸出一些門道,從而也能夠創造出自己的好句子。

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延伸出來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篇好文章長什麼樣?

我認為,文章大致分為三種。“規矩”的文章為其一。在此分類下的文章大多條條框框,規矩甚繁。這裡的“規矩”不僅指的是行文規範,還有內容上的要求。比如,什麼地方該用什麼修辭,哪一處描寫可以加上細節,何處情緒該上揚,何處氛圍低沉些更好,這些都是隱性的規矩。例如一些作文,考場上左思右想,絞盡腦汁寫完了,即使得了個不錯的分數,也是在盒子中小心翼翼,不能放開膀子洋洋灑灑地寫,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來。有“形”上的東西,但也不能算作一篇好的文章。

在經歷某一件事,或看到某句話、聽到某首歌時,總有一些東西能夠激發我們的思考,使我們的思想豐盈直至有些“溢位”後,便會產生寫作的念頭。這種“由盈至溢”而產生的文章,就是我要說的第二種文章。這類文章,乃是激發靈感、觸動內心後,在慾望的加持下流露出來的文章。它們更加註重瞬間的感受,能夠像照片一樣定格毫秒之間的話語。而寫作本身是一個時間性的過程,所以它們會具有一種獨特的、瞬時與永恆碰撞的感覺。再加入作者本人的人格與思考,使得內在更加生動,因而這類文章可以算作好文章。

還有一種,作者並未達到“溢”的程度,但由於當時環境所迫,消耗著自己的生命來寫文章。這樣的文章大多都屬振聾發聵之類,比如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和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詩歌同樣可用此方法分類)。作者燃燒自己的生命,將思想的火光融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照亮了文字另一側的讀者。一個靈魂喚醒了另一個靈魂,從此,文字有了與時間抗衡的力量。這一類文章同樣是好的文章。

所以,一個好句子長什麼樣,一篇好文章長什麼樣,每個人心中或許有不同的答案。但我們始終在追求的,是恰如其分的表達和思想的深刻,或許沒有什麼技巧,但一個靈魂的震顫,總能打動另一個靈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