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公司:一般指投資界對於10億美元以上估值,並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的稱謂。
在初創公司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的現象:有的公司辛辛苦苦好幾年,卻只能拿到微薄的資金;而有的公司卻如同吸金狂魔,眾星捧月被投資人包圍,他們在短短几年內迅速拿下了幾輪大額融資,一躍成為行業獨角獸。
什麼樣的公司能成為獨角獸,他們具有什麼特質、傲視群雄的優勢在哪裡?
動脈網本次推出《超級獨角獸》專題,通過動脈網知識庫整理出一份成立3年便躋身獨角獸的企業名單,並嚴選出6家企業作為案例分析。
根據動脈網知識庫顯示,截至2018年8月,共計有23家成立於2015年之後的公司拿到了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總額。而這其中估值達到獨角獸級別的有13家。
“超級獨角獸”名單,資料來自動脈網知識庫
創業公司千千萬萬,能夠脫穎而出的公司卻是萬里挑一。什麼樣的公司能夠成為行業獨角獸,哪個行業更容易拿到鉅額融資?我們很難給出既定的答案,但對這些公司的特徵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其實存在共同之處。
1、生物技術備受熱捧
即便不用統計也可以看出,生物技術型別的公司在表單中絕對稱得上是“怒刷存在感”。他們幾乎填滿了表格中的所有位置,比例超過75%。如果不提前告知,一眼望去可能會有人以為這是一個生物技術企業的名單。
這些公司包含了基因技術、免疫治療等等,覆蓋了從疾病的診、治,以及後續的健康管理等環節。
資料來自動脈網知識庫
同時入圍的還有兩家人工智慧企業:碳雲智慧和達闥科技。當然,某種程度上講碳雲智慧算是一半人工智慧、一半生物技術的一家公司。
另外還有一家公司Kernel,這是榜單中唯一的一家器械類公司。這是一家腦晶片公司,成立於2016年1月,它的種子輪融資就拿到了1億美元。在本系列的文章中,我們會把這家公司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因此這裡暫不多講。
但值得一提的是,碳雲智慧、Kernel兩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生物技術的概念,即便歸類到生物技術公司也是合理的。而剛剛獲得E輪融資的Tempus,雖然是基於機器學習來對分子診斷和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但其本身也涉及分子診斷業務。
“少於1億人民幣,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曾這樣調侃。
因此,這就更容易看出,在21世紀這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生物技術正在受到資本的熱捧。
2、人工智慧、基因和免疫治療
13家“超級獨角獸”中,無一例外的全都是技術類企業。那麼,什麼樣的技術正受到資本青睞呢?
資料來自動脈網知識庫
資料顯示,創新藥相關的技術佔領絕對地位,13家獨角獸中有6家是新藥研發企業。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與免疫治療正處於風口浪尖。
2016年開始,免疫治療開始在腫瘤治療研究領域興起潮流。首先是PD-1/PD-L1免疫抑制劑,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羅氏等幾乎所有的製藥巨頭都在參與這一場戰爭。
2014年7月,百時美施貴寶的PD-1抑制劑Opdivo(nivolumab)於日本獲批,成為全球批准的首個PD-1抑制劑。緊接著,默沙東的PD-1藥物Keytruda(pembrolizumab)獲FDA批准,成為美國批准的首個PD-1抑制劑。隨後,默克、輝瑞、羅氏、阿斯利康等巨頭公司陸續獲得入場券,本就暗流湧動的PD-1/PD-L1戰場火藥味越來越濃。
2018年6月,百時美施貴寶的藥物Opdivo成功通過審批進入中國。一個月後,默沙東Keytruda也宣佈通過審批。PD-1/PD-L1這把火已經從歐美市場燒到了中國,目前百時美施貴寶的Opdivo已經正式開售。
除了外來企業,中國本土的藥企也在進行開發。信達、恆瑞、百濟神州的藥品已經進入申報的最後階段。
此外,強調組合用藥的基石藥業的PD-L1也進入了II臨床試驗,目前處於國內最領先的地位。這家公司B輪融資2.6億美元,據透露,目前也已經達到獨角獸估值(詳情請戳)。
“從來沒有一個靶點像PD-1/PD-L1一樣,讓這麼多人趨之若鶩。”仁東醫學執行長金鴿在一次採訪中曾這樣告訴動脈網。全球範圍內,圍繞PD-1/PD-L1做研究的公司已有數百家。
除了PD-1/PD-L1免疫抑制劑以外,另外一個超強技術則是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諾華曾用這一技術治好了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12歲女孩艾米麗。如今5年過去,她的癌症再沒有復發過。CAR-T是目前唯一有可能真正治癒癌症的技術。
CAR-T與抗體藥物等體液免疫手段不同,是給人體天然的細胞免疫系統裝配了一個大威力的新式殺傷武器,有機會徹底殺滅腫瘤細胞和終結惡性腫瘤,稱得上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手段。
在以往的癌症研究中,大家討論的幾乎都是如何延長5年生存期,如何將其變為慢病。但完全將體內腫瘤細胞控制,甚至清除,這是以往的技術都做不到的。
自諾華和凱特兩家公司的產品成功上市以來,全球都沸騰了。“國內圍繞CD19這一個靶點的,就有上百家公司。”一位行業資深投資人在一次訪談中提到。
自從細胞治療規範推出,國內的細胞治療行業正式迎來了光明。CAR-T作為其中最被看好的一種,得到了快速發展。
JUNO與藥明康德合資成立了藥明巨諾,凱特與復星醫藥成立了復星凱特。
國外CAR-T領軍企業紛紛與中國企業合資,佈局中國市場。
本土的企業中,南京傳奇等企業進入臨床試驗。由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成功的CD19+CD22雙靶點CAR-T技術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成功救治一名白血病患者,這是全國首次採用CD19+CD22雙靶點CAR-T技術進行臨床研究的成功案例。
總的來看,腫瘤免疫治療將向個性化醫療的方向發展,同時聯合用藥以增強療效。由於此類療法是通過人體自身T細胞的改造達到自我免疫的目的,其細胞毒性、神經毒性不容忽視,而參與腫瘤免疫治療的病人未來潛在的後遺症或其他疾病風險,也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未來的發展方向。
資本圈掀起了免疫治療的投資熱潮,無論是在臨床試驗、還是投資回報上,這些公司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也正是如此,資本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投資熱度並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溫。
Celularity是一家從事胚胎幹細胞療法的公司,也在嘗試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用研究。這家公司於2016年成立,如今融資總額已高達2.9億美元。在本系列的案例中,我們會對其進行詳細分析。
除了資本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也有比較大額的退出事件。比如2018年1月,腫瘤免疫療法Juno 就被製藥巨頭Celgene收購,這筆交易的總額高達90億美元。五年前,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公司在風投的支援下成立,兩年後公司上市,當時的估值就高達數十億美元。
而基因技術的意義,從本質上講就是從分子層面對疾病、對人類自身進行更好的解析,能夠實現對疾病更清晰的診和治。在精準醫學的時代,無論是免疫治療還是細胞療法,又或者是靶向用藥,都離不開基因技術的支援。
同時,也是由於測序技術本身的發展、成本的下降,基因技術得以在各個領域開始商業化的應用,比如微生物測序。
在二代測序技術被用於微生物測序之前,微生物組學的研究僅停留在單菌和定性層面,對微生物檢測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感染性疾病上。二代測序技術實現了多菌檢測和定量分析,許多曾經認為與人體共生微生物不存在關聯的疾病(如糖尿病、抑鬱症等等)都顯示出了與其的相關性。
究竟還有哪些疾病與微生物相關,微生物影響人體健康的作用機制是什麼?隨著二代測序被應用到微生物測序中,這些問題被重新提出,重新思考。同樣,在微生物組學得到發展的同時,基因技術本身也得到了促進和發展。
大約2015年,一場人工智慧的熱潮來襲,包括谷歌、蘋果等在內的行業巨頭都爭先恐後地進入人工智慧(AI)領域。而Alpha go與李世石、柯潔的兩場圍棋大戰則將人工智慧帶入了大眾視野。
在醫療領域,人工智慧正在被廣泛應用到影象識別、資料處理和分析、藥物研發之中。當一個領域有龐大的資料需要處理和加工提煉,這些資料量遠遠超出人工處理能力。這時,人們對資料處理的需求將會極大催生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
與網際網路一樣,人工智慧並不會像口腔、醫藥一樣本身就成為一個產業,而是會化身為有力工具,滲透到各個行業,加速它們的發展。這一點與基因技術也頗為類似(當然,人工智慧的影響範圍會更廣),在行業發展的同時,人工智慧本身也將持續發展,具有可觀的市場前景。
3、關注未滿足臨床需求
資料來自動脈網知識庫
毫無懸念,腫瘤相關的企業佔比最高。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糖尿病、心臟病等曾經的致命性疾病已經得到控制,成為了慢性病。然而,在腫瘤這類惡性疾病面前,人們依然顯得很無助。無疑,腫瘤是21世紀現代醫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同樣,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症等神經性疾病一直以來是醫藥研發上的巨大陷阱。巨頭藥企在這一領域砸下了不少錢,但實際性進展卻少之又少。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神經性疾病導致的社會負擔越來越重。
一面是矛盾激化,另一面市場的價值也呼之欲出。禮來、諾和諾德等多家巨頭在神經領域、神經性疾病領域持續投入。而腫瘤領域,素來人類對它的研究就沒有停止過,這一領域的企業也頗多。
4、背靠大公司
從大公司孵化出來的子公司,無論是在資源還是行業關注度上,都遠超大部分初創公司。
Helix和GRAIL都出自測序巨頭Illumina。母公司在2016年的JP摩根大會上高調宣佈成立這兩家公司,並聯合一眾小夥伴對其發起了投資。兩家公司第一輪的融資都是1億美元,直接進入獨角獸級別。
B輪融資10億美金、合併盧煜明的Cirina、兩個大型試驗,自成立以來,GRAIL的每一個動作都吸引了全球關注。
而它的兄弟公司Helix,儘管沒有像GRAIL那樣頻頻大動作,但其提出的基因APP Store概念也給基因在消費和健康市場的落地提供一種新的可能。Helix的B輪融資也高達數億美元。
Celularity是製藥巨頭新基藥業的衍生公司,主要從事胚胎幹細胞療法的研究。此外,他們也在從事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用研究,有數個處於臨床階段的產品。這家公司於2016年成立,如今融資總額已經高達2.9億美元。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是一家生物技術領域的初創新銳,這家公司於2017年才從輝瑞獨立出來。
在A輪融資中,這家新銳更是獲得了1.03億美元,投資方包括了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Bain Capital Double Impact,OrbiMed,Pfizer,以及LifeArc等業內知名機構。
公司從輝瑞獲得4款處於臨床階段的在研療法後,SpringWorks Therapeutics將全力投入到這些新藥的研發中,期待早日為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成立於2015年的明碼生物是藥明康德集團下的一家子公司,主要為全球客戶提供全面基因測序及生物資訊服務。
藥明康德於2015年以6500萬美金收購NextCODE Health,隨後使其與自身的基因組學中心合併,組建成為WuXi NextCODE Genomics(明碼生物)。
從成立開始,明碼生物就定位全球佈局。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並在英國的劍橋、美國的馬薩諸塞州和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開展業務。另外還從illumina花費千萬美元購買了HiSeqXTen測序儀,正式大舉進軍基因醫學。
明碼生物在2017年先後完成了B輪和B+輪融資,總共募資3.15億,其投資人中不乏由紅杉、淡馬錫、雲鋒基金、 Amgen Ventures、3W Partners 等頂級風投機構。
5、明星創業者
同樣,如果公司的創始人本就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或者在行業內頗有聲望的研究者。那這家公司的成長過程相比其他公司一定會相對順風順水。
Cullinan Oncology在2017年獲得了1.5億美元的A輪融資。它的聯合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Patrick Baeuerle是免疫腫瘤學的先驅,曾成功創立多家公司。他還領導了治療複發性難治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藥物Blincyto的研發,並在3個月內通過FDA批准。
Gossamer Bio是一家注於發現和開發新型和差異化的治療用藥產品的初創公司。其兩位創始人Faheem Hasnain博士和Sheila Gujrathi博士也是生物醫藥的大牛。他們都曾供職於專注免疫和代謝疾病的公司Receptos,分別擔任前CEO和前首席醫學官。
Hasnain和Gujrathi共同領導了Receptos公司的新藥Ozanimod開發,這家公司於2015年被新基藥業收購,交易金額高達72億美元。目前Ozanimod正在開發用於多發性硬化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
Celularity的創始人兼執行長Robert Hariri博士同樣是再生醫學領域內最知名的人物之一。Hariri從胎盤中發現了多能幹細胞,在人類胎盤衍生的細胞療法和生物材料上做出了先驅性的貢獻。他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別獲得了Thomas Alva Edison獎和Fred J. Epstein終身成就獎
在創立Celularity之前,Hariri便早在新基藥業工作。並且,他還和基因組學領袖Craig Venter共同建立了Human Longevity公司。
不僅僅是國外,這一現象在國內也是如此。碳雲智慧已經成立便完成近10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中源協和。某種程度上,這一輪融資要得益於他的團隊。
創始人兼CEO王俊曾是華大基因的CEO,1999年博士期間參與建立華大基因。在華大期間,王俊主導了華大基因數輪融資,並帶領華大基因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碳雲智慧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李英睿同樣來自華大基因。
李英睿自2014年起任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家,2016年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亞洲人物榜生命科學榜。黎浩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資訊管,有15年電信運營商工作經驗,曾任中國網通集團全球IPO業務組主管,2008年北京奧運營銷指揮部副總指揮。
6、明星投資人蔘與
當創業公司在尋找投資人時,投資人其實也在尋找創業公司。在這些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中,51家機構成為了他們的有力支持者。
除了紅杉、淡馬錫、ARCH Venture這些我們熟知的投資者以外,3W Partners、Bain Capital、Sutter Hill Ventures、雲鋒基金也表現出色。他們是參與最多的投資機構。
資料來自動脈網知識庫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獨角獸的出現都不是偶然。他們必定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他們走在時代前列,踩中了市場發展變遷的風口。
聚集最強的團隊、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吸引最頂尖的投資人,或許並不完全,但這樣是“超級獨角獸”成功祕訣的一部分。正在創業的你,具備了幾個特質呢?
彩蛋
除了“超級獨角獸”以外,筆者還在動脈網知識庫中整理了3年之內獲得億美元左右的企業名單。儘管不如“超級獨角獸”的資料來得震撼,但這些企業同樣在短短3年之內獲得了行業和資本的認可,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獨角獸企業!
潛在獨角獸-資料來自動脈網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