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週五晚上8點,開開心心的等著產品驗收完畢後就可以順利上線。結果產品突然找到我說要加需求,並且維護這一塊業務的同事已經下班走了,所以只有我來做。雖然內心一萬頭草泥馬在狂奔,但是嘴裡還是一口答應沒問題。由於這一塊業務很複雜並且我也不熟悉,加上還餓著肚子,在梳理程式碼邏輯的時候我差點崩潰了。需要修改的那個vue
檔案有幾千行程式碼,迭代業務對應的ref
變數有10多個watch
。我光是梳理這些watch
的邏輯就搞了很久,然後小心翼翼的在原有程式碼上面加上新的業務邏輯,不敢去修改原有邏輯(擔心搞出線上bug背鍋)。
濫用watch
帶來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template>
{{ dataList }}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const dataList = ref([]);
const props = defineProps(["disableList", "type", "id"]);
watch(
() => props.disableList,
() => {
// 根據disableList邏輯很複雜同步計算出新list
const newList = getListFromDisabledList(dataList.value);
dataList.value = newList;
},
{ deep: true }
);
watch(
() => props.type,
() => {
// 根據type邏輯很複雜同步計算出新list
const newList = getListFromType(dataList.value);
dataList.value = newList;
}
);
watch(
() => props.id,
() => {
// 從服務端獲取dataList
fetchDataList();
},
{ immediate: true }
);
</script>
上面這個例子在template
中渲染了dataList
,當props.id
更新時和初始化時從服務端非同步獲取dataList
。當props.disableList
和props.type
更新時,同步的計算出新的dataList。
程式碼邏輯流程圖是這樣的:
乍一看上面的程式碼沒什麼問題,但是當一個不熟悉這一塊業務的新同學接手這一塊程式碼時問題就出來了。
我們平時接手一個不熟悉的業務首先要找一個切入點,對於前端業務,切入點肯定是瀏覽器渲染的頁面。在 Vue 中,頁面由模板渲染而來,找到模板中使用的響應式變數和他的來源,就能理解業務邏輯。以 dataList
變數為例,梳理dataList
的來源基本就可以理清業務邏輯。
在我們上面的這個例子dataList
的來源就是發散的,有很多個來源。首先是watch
了props.id
從服務端非同步獲取。然後是watch
了props.disableList
和props.type
,同步更新了dataList
。這個時候一個不熟悉業務的同學接到產品需求要更新dataList
的取值邏輯,他需要先熟悉dataList
多個來源的取值邏輯,熟悉完邏輯後再分析我到底應該是在哪個watch上面去修改業務邏輯完成產品需求。
但是實際上我們維護別人的程式碼時(特別是很複雜的程式碼)一般都不願意去改程式碼,而是在原有程式碼的基礎上再去加上我們的程式碼。因為去改別人的複雜程式碼很容易搞出線上bug,然後背鍋。所以在這裡我們的做法一般都是再加一個watch
,然後在這個watch
中去實現產品最新的dataList
業務邏輯。
watch(
() => props.xxx,
() => {
// 加上產品最新的業務邏輯
const newList = getListFromXxx(dataList.value);
dataList.value = newList;
}
);
迭代幾次業務後這個vue
檔案裡面就變成了一堆watch
,屎山程式碼就是這樣形成的。當然不排除有的情況是故意這樣寫的,為的就是穩定自己在團隊裡面的地位,因為離開了你這坨程式碼沒人敢動。
使用computed
解決問題
我們看了上面的反例,那麼一個易維護的程式碼是怎麼樣的呢?我認為應該是下面這樣的:
dataList
在template
中渲染,然後同步更新dataList
,最後非同步從服務端非同步獲取dataList
,整個過程能夠被穿成一條線。此時新來一位同學要去迭代dataList
相關的業務,那麼他只需要搞清楚產品的最新需求是應該在同步階段去修改程式碼還是非同步階段去修改程式碼,然後在對應的階段去加上對應的最新程式碼即可。
我們來看看上面的例子應該怎麼最佳化成易維護的程式碼,上面的程式碼中dataList
來源主要分為同步來源和非同步來源。非同步來源這一塊我們沒法改,因為從業務上來看props.id
更新後必須要從服務端獲取最新的dataList
。我們可以將同步來源的程式碼全部摞到computed
中。最佳化後的程式碼如下:
<template>
{{ renderDataList }}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computed, watch } from "vue";
const props = defineProps(["disableList", "type", "id"]);
const dataList = ref([]);
const renderDataList = computed(() => {
// 根據disableList計算出list
const newDataList = getListFromDisabledList(dataList.value);
// 根據type計算出list
return getListFromType(newDataList);
});
watch(
() => props.id,
() => {
// 從服務端獲取dataList
fetchDataList();
},
{
immediate: true,
}
);
</script>
我們在template
中渲染的不再是dataList
變數,而是renderDataList
。renderDataList
是一個computed
,在這個computed
中包含了所有dataList
同步相關的邏輯。程式碼邏輯流程圖是這樣的:
此時一位新同學接到產品需求要迭代dataList
相關的業務,因為我們的整個業務邏輯已經變成了一條線,新同學就可以很快的梳理清楚業務邏輯。再根據產品的需求看到底應該是修改同步相關的邏輯還是非同步相關的邏輯。下面這個是修改同步邏輯的demo:
const renderDataList = computed(() => {
// 加上產品最新的業務邏輯
const xxxList = getListFromXxx(dataList.value);
// 根據disableList計算出list
const newDataList = getListFromDisabledList(xxxList);
// 根據type計算出list
return getListFromType(newDataList);
});
總結
這篇文章介紹了watch
主要分為兩種使用場景,一種是當watch
的值改變後需要同步更新渲染的dataList
,另外一種是當watch
的值改變後需要非同步從服務端獲取要渲染的dataList
。如果不管同步還是非同步都一股腦的將所有程式碼都寫在watch
中,那麼後續接手的維護者要梳理dataList
相關的邏輯就會非常痛苦。因為到處都是watch
在更新dataList
的值,完全不知道應該在哪個watch
中去加上最新的業務邏輯,這種時候我們一般就會再新加一個watch
然後在新的watch
中去實現最新的業務邏輯,時間久了程式碼中就變成了一堆watch
,維護性就變得越來越差。我們給出的最佳化方案是將那些同步更新dataList
的watch
程式碼全部摞到一個名為renderDataList
的computed
,後續維護者只需要判斷新的業務如果是同步更新dataList
,那麼就將新的業務邏輯寫在computed
中。如果是要非同步更新dataList
,那麼就將新的業務邏輯寫在watch
中。
關注公眾號:【前端歐陽】,解鎖我更多vue
乾貨文章,並且可以免費向我諮詢vue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