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unicode 到位元組的轉換

金木大大大發表於2023-11-15

解決 Python requests 庫 get() 函式返回資料長度不符的問題:從 unicode 到位元組的轉換



## 問題背景


最近,一個開發團隊在使用Python的requests庫時遇到了一個問題。他們在使用`get()`函式從URL獲取資料時發現,返回的資料長度與預期不符。雖然預期的頁面大小在50-60KB之間,但是返回的資料長度只有8KB左右。他們嘗試使用`get()`函式代替`get(url, verify=False, prefetch=True, timeout=20)`,但是沒有發現任何差異。


## 解決方案


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後,發現原因在於`get(url, verify=False, prefetch=True, timeout=20)`函式返回的資料型別是unicode,而測量其長度與大小無關。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將返回的unicode資料轉換為位元組資料,然後再測量其長度。可以使用Python的`encode()`函式將unicode資料轉換為位元組資料,然後再使用`len()`函式測量其長度。例如:


```python

import requests


url = '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verify=False, prefetch=True, timeout=20)


# 將返回的unicode資料轉換為位元組資料

response_bytes = response.text.encode('utf-8')


# 測量位元組資料的長度

expected_size = 50000 # 假設預期的頁面大小為50KB

actual_size = len(response_bytes)


# 比較實際長度與預期長度

if actual_size == expected_size:

    print('獲取資料成功')

else:

    print('獲取資料失敗')

```


透過這種方法,可以解決使用requests庫獲取資料時長度與預期不符的問題。


這個解決方案會將從`response.text`獲取的Unicode資料編碼為UTF-8格式的位元組資料,然後透過`len()`函式來測量位元組資料的長度。這樣,開發團隊就可以準確地比較實際資料長度與他們預期的頁面大小是否一致,從而判斷是否成功獲取資料。


希望這個解決方案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解釋,請隨時提問。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32566/viewspace-299540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