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Media 子系統是一個用於處理多媒體裝置的框架,它提供了一組 API 和驅動程式,用於管理和控制影片、音訊和其他多媒體裝置。而 V4L2 是 media 子系統的一部分,用於處理影片相關的功能。
瞭解 MIPI 攝像頭後,發現 linux 系統下的流媒體驅動很複雜,而 MIPI 攝像頭主要分為感光模組和 ISP 處理器,其中感光模組是用於生成 Bayer 資料(拜耳陣列),ISP 用於處理感光模組產生的資料(功能比較複雜這裡就不介紹了)。對於 MIPI 攝像頭而言,ISP 可以在攝像頭前端或整合在SOC中,對於這兩種情況,所需的驅動程式是不一樣的。
Media 子系統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採用了分層式架構,可以粗暴的理解成為產線上的工位,每個工位處理的工作不一樣,而每個工位之間透過傳送帶連線,只需要改變傳送帶的連線方式,即可實現不同的功能,接下來我們對 Media 的鏈路進行分析,目前我只用過 RV1126 開發板,不知道其他廠商的實現是方式是否一樣
二、測試環境
- 開發板:RV1126
- ARM Linux 版本:4.19.111
三、Media 裝置
-
Media 裝置節點在 /dev 目錄下,如下圖所示
-
Media 裝置之間的連線方式如下圖所示
-
Media 裝置資訊
- entity:抽象的硬體裝置模組(類比電路板上面的某個元器件)
- pad: 抽象的硬體裝置埠(類比某個元器件的管腳)
- link: 抽象的硬體裝置的連線(類比元器件管腳之間的連線)
四、節點關係
-
檢視節點之間的拓撲關係,如下圖所示
media-ctl -p -d /dev/mediaX
注意:
- Source和符號“->”表示輸出
- Sink和符號“<-”就表示輸入
- link表示連線,或者表示鏈路
-
根據上面關係很容易畫出拓撲圖,如下所示
五、RV1126 鏈路關係
透過檢視裝置樹資訊,可以得出開發板的鏈路關係,如下圖所示
注意:從上面可以看出 RV1126 開發板中,imx415 攝像頭的資料流向,只需要知道每個模組對應的節點,即可抓出我們想要的視屏資料
六、media 和 video 節點對應關係
-
查詢 video 節點和 ISP/ISPP 節點的對應關係
grep "" /sys/class/video4linux/*/name
-
名稱相同的 ISP 節點,可能屬於不同的 media 裝置下
media-ctl -d /dev/media3 -e "rkispp_scale1" media-ctl -d /dev/media4 -e "rkispp_scale1"
-
篩選
media-ctl -p -d /dev/media4 | grep rkispp_scale0
-
檢視對應 video 節點支援的格式
v4l2-ctl --list-formats-ext --device /dev/videoX
七、抓圖測試
v4l2-ctl 抓圖命令
v4l2-ctl -d /dev/video30 \
--set-fmt-video=width=3840,height=2160,\
pixelformat=NV12 \
--stream-mmap=3 \
--stream-skip=3 \
--stream-to=/tmp/bypass0.raw \
--stream-count=1 \
--stream-poll
# -d:指定攝像頭的裝置節點
# --set-fmt-video:指定了寬高及pxielformat(用FourCC表示)。NV12即用FourCC表示的pixelformat;
# --Pixelformat:指定檔案格式,NV12;
# --stream-mmap:指定 buffer 的型別為 mmap;
# --stream-skip:指定丟棄(不儲存到檔案)前3幀;
# --stream-to:指定幀數儲存的檔案路徑;
# --stream-count:指定抓取的幀數,不包括--stream-skip丟棄的數量;
# --stream-poll:v4l2-ctl 採用非同步 IO。
-
使用 v4l2-ctl 從 rkispp_m_bypass 抓 YUV 圖
# 檢視對應video節點支援的格式 media-ctl -d /dev/media3 -e "rkispp_m_bypass" v4l2-ctl --list-formats-ext --device /dev/video30 # 要開啟ispserver,否則報錯RKISP找不到iq ispserver & # 抓幀(IMX415攝像頭插在MIPI CSI0介面上) v4l2-ctl -d /dev/video30 \ --set-fmt-video=width=2592,height=1944,\ pixelformat=NV12 \ --stream-mmap=3 \ --stream-skip=30 \ --stream-to=/tmp/bypass0.raw \ --stream-count=1 \ --stream-poll # 透過adb命令把檔案複製到Ubuntu下 adb pull /tmp/bypass0.raw . # Ubuntu上檢視 ffplay -f rawvideo -video_size 2592x1944 -pixel_format nv12 bypass0.raw
-
從 VICAP 抓 RAW 圖
# 顯示video0節點所有資訊 v4l2-ctl -d /dev/video0 --all # 檢視對應video0節點支援的格式 v4l2-ctl --list-formats-ext --device /dev/video0 # 設定資料以非緊湊型儲存 echo 0 > /sys/devices/platform/rkcif_mipi_lvds/compact_test v4l2-ctl -d /dev/video0 \ --set-fmt-video=width=2592,height=1944,\ pixelformat=GB10 \ --stream-mmap=3 \ --stream-skip=30 \ --stream-to=/tmp/vicap.raw \ --stream-count=1 \ --stream-poll # 圖片轉換 ./test vicap.raw vicap_GB10.pgm 2592 1944 65535 1 # 圖片顯示 eog vicap_GB10.pgm
八、注意事項
(1)抓取 ISP 影像時需要開啟 ispserver 服務
-
檢視 ispserver 服務是否開啟
ps -aux | grep ispserver
-
開啟 ispserver 服務
# 表示不開啟資料庫服務dbserver ispserver --no-sync-db & # 或者 ispserver &
-
關閉 ispserver 服務
kill -9 PID
(2)抓圖是鏈路之間必須是 ENABLED 狀態
-
抓圖時 rkisp-bridge-ispp 必須是ENABLED 的(1表示[ENABLED],0表示disable [ ]),設定命令如下
# 對應MIPI CSI0 media-ctl -d /dev/media1 -l '"rkisp-isp-subdev":2->"rkisp_mainpath":0[0]' media-ctl -d /dev/media1 -l '"rkisp-isp-subdev":2->"rkisp_selfpath":0[1]' media-ctl -d /dev/media1 -l '"rkisp-isp-subdev":2->"rkisp-bridge-ispp":0[1]' media-ctl -d /dev/media3 -l '"rkispp_input_image":0->"rkispp-subdev":0[0]' # 對應MIPI CSI1 media-ctl -d /dev/media2 -l '"rkisp-isp-subdev":2->"rkisp_mainpath":0[0]' media-ctl -d /dev/media2 -l '"rkisp-isp-subdev":2->"rkisp_selfpath":0[1]' media-ctl -d /dev/media2 -l '"rkisp-isp-subdev":2->"rkisp-bridge-ispp":0[1]' media-ctl -d /dev/media4 -l '"rkispp_input_image":0->"rkispp-subdev":0[0]'
(3)RKMedia 例程測試注意事項
-
開啟和關閉 mediaserver
# 開啟攝像頭應用 /oem/RkLunch.sh & # 關閉攝像頭應用 /oem/RkLunch-stop.sh &
(4)RAW 資料檢視
在抓圖 RAW 資料影像時,可以使用正點原子提供的 raw 轉 pgm 圖工具處理後,進行檢視
參看資料
正點原子 PPT 課件
RV1126 相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