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d:像樂高一樣搭建元宇宙|開發者說

萬事ONES發表於2023-03-04

欄目介紹

VOL.02 Vland

社交達人金秋遠每年會組織和參加數以百計的活動——既有線下也有線上,既有德州撲克也有創業交流,既有客戶回訪也有校友敘舊。

活躍於各種社交活動,是金秋遠在貝恩諮詢為 500 強企業擔任戰略顧問時養成的習慣。由於喜歡研究「人與人的連線」,金秋遠先後在滴滴、探探兩家公司負責運營和產品。他始終覺得,人際連線仍然是值得挖掘的創業方向。

不過,讓這一創業計劃變得清晰並落地,則是金秋遠與徐江陸的相遇。在真格基金組織的一次海歸人員創業營上,金秋遠發現他與徐江陸既有觀點上的不謀而合,也有能力上的優勢互補。自稱在現實生活中「沒那麼社交」的徐江陸,創辦了虛擬社交平臺 VRSpace。由於長期鑽研虛擬現實底層技術和應用,他深知虛擬現實就是下一代社交的未來。

而且,徐江陸回國後任職於早期美元基金靖亞資本,專注於 AI、SaaS 及雲服務領域的投資,參與了對數家 SaaS 公司的投資——徐江陸的這些經歷,讓金秋遠也意識到:SaaS 是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模式選擇。具體就是,把社交體驗和虛擬空間結合打包為一套 SaaS 服務。

於是,在 2021 年初成立公司幾個月後,金徐二人找來了有 SaaS 操盤經驗的於岑寧加盟——她曾任位元組跳動飛書多維表格負責人。

至此,這個名為「Vland 雲現場」的產品完成了相得益彰的創業合夥人拼圖。


創業合夥人合影(從左至右)
於岑寧(COO)、金秋遠(CEO)、徐江陸(CTO)

邁向第四空間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面向 C 端的社交產品逐漸趨向於依靠規則引導,相當於把使用者困在了演算法和系統裡,沒有偶然性和話題性,也很難還原線下社交的興奮感,因此,「資訊繭房」逐漸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痛點。

Vland 雲現場認為「空間化」是一個解法。創始人金秋遠曾說:「空間是人和資產進行社會化的一種承載。我去喝咖啡、去聽音樂會,都是因為有一個特定的場景,人們在這幹一些特定的行為,有一樣的感受,偶遇和交流才會因此發生。」他認為,空間承載著價值,所以如果能線上上也構建出讓人聽音樂會、看展覽的場景,更真實的社交才會發生。

回顧線上社群的發展,從即時通訊群聊到視訊會議,再到網路直播,都缺少處於同一空間的互動體驗。

在徐江陸看來,多人線上遊戲是最接近「空間化社交」的——人們在遊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透露真實身份的情況下進行語音暢聊。不過,遊戲的短板是缺乏現實世界中交流的真實感。

於是,Vland 雲現場的解決方案是將「實時音影片」與「遊戲場景搭建」兩種技術融合起來,建立一個大型的虛擬社交空間——自稱為「第四空間」,人們在其中舉辦展會、品牌釋出會、時裝走秀……所有在現實中的商業場景都可以復刻一遍。

顧名思義,Vland 雲現場提供的是「場」,即建造空間的工具。至於具體每個空間要怎麼搭建,那是使用者「自定義」DIY 的事。無論是搭建論壇、開新聞釋出會,或是進行教學,這裡都有足夠多的工具、素材、模板可供使用——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元宇宙。


Vland 雲現場案例展示

無論是手機、平板還是 PC 端,使用者只需要點選一個連結即可進入 Vland 雲現場的虛擬空間,用自身虛擬形象在空間內行走、探索,並透過編輯器自由修改佈局——直接拖拉拽素材,進行排列組合,建立虛擬場景。

在實際體驗中,Vland 雲現場尤其注重「空間感」的打造。例如,創投機構紅杉基金用 Vland 雲現場搭建了校招虛擬雙選會,應聘的學生可以在裡面自由走動,與企業實時交流;數旅人公司則用 Vland 雲現場的工具搭建出「鬼臉 Emoji 世界」,辦了一場愚人節市集。


「鬼臉 Emoji」案例展示

又如,一位居住在荷蘭的使用者,希望在 Vland 雲現場搭建自己的虛擬律所來服務全球客戶;而另一位設計師希望在 Vland 雲現場開設自己的畫廊和展覽。

此外,Vland 雲現場既吸引了寶馬、歐萊雅等品牌客戶,也吸引了不少劇本殺機構來合作洽談,還與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合作過線上展覽。

像樂高一樣搭建虛擬場景,Vland 雲現場從不掩飾其希望成為虛擬世界基礎設施的雄心。

獨特的 VSaaS 概念

ONES:從 CTO 的角度來看,Vland 雲現場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徐江陸:
Vland 雲現場的產品形態確實是經過蠻長時間的研究和深思熟慮的。我們產品的一個特色和優點是,它既能比較快捷地讓大家搭建虛擬場景,比如讓主辦方在裡面快速地去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同時它又能讓普通參與者較快上手。

因為參與者只要有一臺電腦或一個手機,直接訪問一個網址就可以參與活動,在一個虛擬空間裡自由互動,也不用下載 App。

所以,我覺得,這麼一個產品形態,大幅降低了線上建立空間和參與活動的成本。我們是花了很長時間,從產品設計到技術上,慢慢地一步步實現的。符合我們「5 分鐘搭建場景、1 秒鐘入會」的口號。

ONES:在使用體驗上如此簡便,你們是怎麼思考和做到的?

徐江陸:
因為我們有來自不同背景的核心創始團隊,這讓 Vland 雲現場的產品架構顯得多元化。其中,在渲染和動作層面,有一部分是遊戲引擎的技術;在實時音影片互動層面,則更偏網際網路產品邏輯;在為企業客戶提供 SaaS 服務的部分,則更強調產品的工具屬性。我們提出了「VSaaS」的概念,即 Virtual Space as a Service,虛擬空間即服務。

包括剛才提到的「1 秒入會」,之所以這麼快,其實是我們做了一個「快捷編輯器」,也就是說,線上上的 SaaS 環境下,直接在瀏覽器裡,就可以透過拖拉拽的方式把場景搭建起來。我覺得,把使用門檻降得足夠低,就是我們為之努力的方向。


Vland 雲現場編輯介面

ONES:音影片的特色很有意思,技術上是怎麼做到的?

徐江陸:
做音影片效果的確花了我們不少時間。我們有很多的音影片組合功能,設計是:在私密空間裡,我們可以講悄悄話;如果開全場廣播,那麼所有人都能聽到廣播裡的聲音。

各種各樣的功能都跟音影片相關,包括透過開啟虛擬攝像頭來共享螢幕。我們的虛擬攝像頭是基於 Web 端的,但是在純網頁端支援影片交流的技術難度非常高。因為目前在雲端做 AI 的東西比較成熟,而網頁端的效能很受限,所以挑戰很大。

我們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源,才實現在純網頁端上可以影片交流。另外,我們基於 AI 技術也提供了使用者所需的一些追蹤功能。

技術管理迎難而上

ONES:在技術上,創業早期經歷的困難有哪些?是怎麼克服的?

徐江陸:
早期比較大的困難,就是怎麼把產品做出來。當時,儘管我們有了創業思路,但還是要對產品工程化,做出來之後,才能去驗證市場到底有沒有這樣的需求。我們做 Demo 也就花了兩三個月,但是到「穩定且能用」的狀態,又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所以,我們做第一版產品花了比較長的時間。

其中,最難的是要去解決偏遊戲層面的大規模多人同步的技術問題。因為我們是個遊戲化的工具,但涉及的技術是非常複雜的,比如橫屏 100 人以上的技術要求,就是一大挑戰。尤其希望同時承載 500 人甚至上千人的話,我們該如何最佳化前端和後端的效能呢?這麼高的承載量,伺服器每秒產生的資料包是極其龐大的。如何做到不崩潰或延遲卡頓,就需要大量的技術最佳化,這也是第一要解決的問題。

ONES:當使用者量增加後,會遇到哪些挑戰?

徐江陸:
接下來的困難就是怎麼公開擴容了。比如說,同時線上的人數超過 500 後或 1000 後,伺服器就要越來越大了。而在遊戲伺服器裡面,是很難進行「分服技術」的,因為所有線上人數的資料需要非常低的延遲才能進行通訊。

這個真的很難。我們之前做過測試,兩臺伺服器就算在同一個機房裡,假如每臺伺服器都產生 1 毫秒左右的通訊延遲,而當資料包足夠大的時候,就會產生幾秒到十秒之內的延遲,這樣一來,使用者肯定接受不了。

解決和處理這些問題,必須是既在遊戲領域又在網路層面都是專家的人。雖然我們產品的畫風是比較可愛的或者平面的,但其實這都是透過遊戲攝像機視角渲染出來的。每個人的虛擬形象和換裝部件都可以自由組合,但背後是很大的效能消耗。

此外,當同時線上人數超過 100 後,由於使用者使用的機器不同,有人用的是手機,有人用的是電腦,這樣的話,各種不同的機器在適配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具體就是會造成很多卡頓。目前,我們也在盡力去最佳化,提高各種機器的效能使用。

ONES:在技術管理上,你們遇到了哪些協作上的難題?

徐江陸:
一開始,研發團隊人數不多,我們主要用的是看板工具。後來,開發人員逐漸增多,我們就開始用上了一個專案管理軟體。過了半年左右,我們的開發人員繼續增加,發現這個專案管理軟體在工作流配置等方面「缺乏流轉」,效率相對低了。

所以我們放棄了這個專案管理軟體,又用上了一個第三方研發管理工具。但我們用著用著,感覺那工具太老了,而且它的邏輯比較難搞明白,我覺得它的設計理念可能是完全自由化的,相當於工具裡的所有東西都需要自己配置。但問題在於,過於自由化會導致工具的上手門檻很高。

一旦需要配置流程,就很難直接上手,而且會跟某些功能發生衝突。反正我當時也試過,確實沒能配置出來。

ONES:那現在怎麼克服研發協作問題的?

徐江陸:
既然手上的研發管理工具都不合適,我們只能多比較其他工具。後來有人推薦了 ONES 研發管理平臺。當時我一試,就覺得 ONES 的上手門檻確實挺低的,而且還能滿足需求。所以,上手門檻還是非常重要的啊。

而且,ONES 設計好了各種標準化的流程。雖然 ONES 也有很強的配置能力,但這可能對於中大型團隊來說用得更多。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團隊,ONES「開箱即用」的能力對我們現階段來說是更重要的。

比如說,軟體研發需求的拆解、分配、流轉,然後到測試記錄,最後是報告記錄。此外還有員工工時登記、每週的任務安排,等等,在 ONES 中都有相應的模版。

成長中的開發者團隊,也有自己的精彩故事。我們相信,技術創新是團隊高效協作的結果,中小團隊也需要專業的研發管理平臺。

ONES 面向 50 人及以下研發團隊提供免費的團隊版啦,不限時間,不限用量,戳此處註冊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