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米族”雲米的撲朔自立路

liukuang發表於2020-06-01

“啃米族”雲米的撲朔自立路

 

2013年,雷軍和董明珠立下為期五年賭注10億的賭局。雖然在五年後,董明珠險勝雷軍,但是小米也從當時僅僅200億營收暴漲到近1800億營收。近日,雷軍和董明珠提出再續賭局,用下一個五年換來中國製造業的蓬勃發展。

 

儘管在2018年輸了賭局,但是作為一個後輩,小米取得的成就依舊不容忽視。從最開始的小米手機到如今整個小米生態鏈的完善,這份成績單已經十分傲人,而身處小米生態鏈的各個公司,依賴這個完備的生態體系同樣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然,僅僅依賴小米生態,對於身處生態之中的企業而言,同樣存在諸多弊端,這就要求這些企業將“去小米化”搬上日程,而云米就是其中一家。

 

喜憂參半新財報

 

疫情的影響讓雲米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新財報。

 

近日,雲米公佈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淨營收為人民幣7.65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6.762億元,同比增長13.2%。這個成績高於此前彭博一致預期的7.175億元,也高於上一季度雲米自己預期的6.762億元。

 

在一季度疫情影響之下,全球供應鏈緊張,而主營智慧家電的雲米能在整體環境低迷的情況中取得營收的上漲,的確值得稱讚。行業內格力等老牌企業紛紛陷入寒冬,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雲米作為家電領域後入局的玩家,實力毋庸置疑。

 

根據財報可知,雲米在業務方面,有著不錯的表現。雲米的家庭使用者數超過370萬,而截至2019年底約320萬,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僅有200萬。2020年一季度擁有至少兩款聯網產品的家庭使用者比例達到18.4%,而截至2019年底為17.9%,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為15.2%。

 

這歸功於疫情期間,在舉國抗疫的關鍵時刻,智慧化裝置再一次讓消費者看見了智慧化帶來的便利和安全保障。不論是小區內的無人送貨車,還是在人流密集的車站機場區域用來監測體溫和實時跟蹤的智慧防疫裝置,都將智慧裝置推上了“高光時刻”。

 

同樣,疫情也為雲米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一季度雲米線下體驗店數量下降至1500家,而截至2019年底約為1700家。

 

同樣受影響的還有云米這一季度的淨利潤。一季度雲米實現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78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4130萬元,同比暴跌56.9%;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之下,實現淨利潤為人民幣314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5310萬元。同比下跌40.87%。

 

但是,造成雲米這一季度淨利潤大幅度縮水的原因,並不只是疫情的影響,同樣關鍵的因素還有云米一直想實現的“去小米化”。

 

難以擺脫的小米陰影

 

小米對於雲米而言,是幫助成長的基石,但也是限制發展的阻礙。

 

雲米是小米生態鏈公司,所以小米一直是雲米最重要的客戶。根據雲米歷年的年報資料可知,2017、2018及2019財年中,雲米透過向小米銷售產品獲得7.395億元、13.119億元和21.122億元的淨營收,分別佔同期總淨營收的84.7%、51.2%和45.4%。

 

在一季度財報之後的電話會議中,雲米表示,在銷售渠道方面,仍舊有超過50%的銷售渠道來自於小米,而自身的銷售渠道不足一半。雖然這項比例和此前相比有了明顯的下降,但是也表現了雲米的“去小米化”之路仍舊道阻且長。

 

由於雲米和小米密切的戰略合作關係,雲米能夠接觸到小米生態鏈中的使用者、市場和資料資源等。但是雲米和小米的密切關係,同樣也影響著雲米的發展。

 

在2019年第四季度,雲米在其他智慧產品的營收增長了139.4%,高達5.309億元,2018年同期僅有2.218億元。這是由於雲米在四季度推出的米家拖掃一體機器人。

 

在一季度,雲米將其他智慧產品歸為物聯網智慧家居產品,其中還包括智慧淨水系統和智慧廚房用品。而這一項的營收在一季度僅為5.427億元,明顯難以達到上一季度的營收。

 

同樣,“去小米化”也引發了雲米一季度的淨利潤幾近腰斬。

 

依賴小米的品牌光環,雲米在提高營收和提高品牌知名度方面有著很大的紅利。但是在“去小米化”之後,雲米不得不獨自面對經營問題,這讓雲米在廣告和品牌推廣方面的費用大幅度增加。

 

這讓雲米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在小米提供的舒適圈內,雲米可以收穫營收的暴漲,也可以省下一大筆經營費用,而一旦離開舒適圈,雲米麵對的挑戰又是難上加難。然而一直依賴小米,卻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和品牌建立埋下隱患。

 

雲米當然知道其中的利害,也不斷在“去小米化”的路上進行新的嘗試。

 

新產品助力“脫米”

 

雲米的去小米舉措,就是透過推出新的產品來打造自身品牌,實現獨立。

 

5月19日,雲米線上上召開了“互聯未來·互動家”為主題的雲米5G IOT戰略釋出暨2020新品釋出會,以“家電新物種”締造者身份入局。在正式釋出了5G IOT戰略的同時也推出了諸多5G IOT戰略新品。

 

推出的新產品有,全球首臺5G客廳智慧屏“21Face ”、雲米AI澎湃海量淨水器ROX(1600G)、雲米大屏冰箱、洗衣機、煙灶等多款智慧家居產品。

 

其中21Face智慧屏更是補足了雲米產品在客廳的短板,將基於全屋螢幕的全屋智慧構想一齊完善。21Face搭載高通SDX55 5G晶片,具有8K影片、雲遊戲功能,並內建“AI互動慧眼”,使使用者可以透過3D互動感測器和距離感測器實現AI手勢隔空操控。

 

雲米的CEO陳小平在釋出會上表示,雲米的5G IOT構想將實現全屋場景5G網路高速覆蓋,透過5G大連線特性,能夠支援超過 256個IOT裝置的接入。不難看出,基於5G和IOT的構想,給雲米的全屋解決方案上了一層保險。

 

而這樣的全屋解決方案,也對雲米提出了挑戰。雲米想要實現諸多智慧終端的無縫銜接,就需要面對在不同的智慧終端上不同的連線協議,如何讓全屋的智慧家居系統實現大頻寬、低時延、高穩定性的互通互聯,是雲米必須解決的技術難題。

 

同樣,雖然智慧家居領域是家電紅海中公認的藍海,而且市場巨大。據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預測,到2020年,生活電器、廚房電器的智慧化率將分別達到28%和25%,智慧家電未來5年將累計帶來1.5萬億元的市場需求。

 

但這樣巨大的市場,其他企業並不會放任雲米霸佔市場,並且那些老牌家電產業也已經開始發力智慧家居裝置。雲米和這些企業相比,不論是使用者還是資金技術,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而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之中,“去小米化”卻是不得不落實的,這不僅僅是雲米一家企業的頭等大事,同時也是其他小米生態鏈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那“去小米化”究竟是為了什麼?

 

必須落實去小米化

 

在外界看來的“白眼狼”們,才是小米生態鏈最關鍵的環節。

 

不論是雲米、華米,還是最近上市的石頭科技,無一例外都提出了“去小米化”的想法。這些從小米生態鏈之中走出來的企業,都像是“白眼狼”一樣,做大做強了就獨自成家,離小米而去。

 

但是對小米生態而言,這些獨立出去的企業才是完善整個小米生態鏈的最關鍵環節。

 

小米成立之初主打的價效比理念,導致產品利潤空間過窄,讓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永遠不會超過5%。但是這樣低的利潤率也讓資本市場一直對小米抱有懷疑態度。而小米為了擺脫品牌定位低和利潤率低的困境,也在向高階產品靠攏。

 

而同為小米生態鏈的企業,和小米麵臨同樣的問題,品牌定位和定價低的泥沼一直阻礙著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於是逃離小米生態鏈成了這些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情。一方面要解決自身盈利的問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了讓整個智慧生態鏈的桎梏被打破。

 

消費能力不足的消費者很難去花錢體驗所謂的智慧生態帶來的便利,他們更願意選擇有質量保證的老品牌。而想要嘗新體驗智慧生活的消費者,卻不滿足於小米生態鏈企業的低品牌定位,這讓小米生態的使用者切入點陷入尷尬的境地。

 

於是“去小米化”成了這些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唯一出路,而這些獨立做大做強的公司也會在未來反哺整個小米生態鏈。如此一來,“去小米化”成為了雙贏的選擇,“白眼狼”們才是生態鏈中的中流砥柱

 

而從雲米的表現和財報來看,雖然在努力做到“去小米化”,也付諸實踐,但是一離開小米產品就迎來淨利潤暴跌的情況,也讓雲米的“去小米化”之路更加撲朔迷離。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69539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