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鴻星爾克“出圈”看國產低程式碼平臺的時代性機遇

力軟資訊發表於2021-09-15

最近,鴻星爾克”出圈”了,儘管經歷月餘,熱度依然不減。

這說明新生代的網民對國貨的崇尚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在愛國情懷的加持下,國貨崛起的大趨勢似乎已經到來。

從鴻星爾克“出圈”看國產低程式碼平臺的時代性機遇

其實,很多中國品牌經過多年的成長,質量及工藝水平已經不輸國外品牌。在疫情期間,國內品牌更是保持了良好的增長速度,海外品牌雖然在近期有所恢復但並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的增長趨勢。同時,鴻星爾克由於賑災火速出圈更加驗證了當前消費者對國貨的認可,雖然該事件本身可認為是具有較大的偶然性,但其實是中國在國力提升、文化自信之後在服裝品牌消費上的最直接對映。

在很多行業,海外集團曾長期在中國佔據壟斷地位,軟體行業也是如此。但鴻星爾克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品牌的時代性機遇,這種機遇伴隨著廣闊的市場空間,這種市場空間很可能以國外品牌的萎縮,國產品牌的崛起為發展曲線。

似乎,軟體行業也迎來了曙光。

軟體趨勢展望---低程式碼平臺

2021年初,低程式碼開發平臺OutSystems完成了1.5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推高到了95億美元的新高。

而在不到三年前,OutSystems的估值才剛剛越過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的行列。如此短的時間裡,估值獲得了接近10倍的增長,這是資本的狂潮,還是低程式碼本身蘊含的魔力?

Forrester認為:2020年低程式碼市場規模將達到155億美元,超過75%的應用程式將在低程式碼平臺中開發。Gartner則預測:到2024年,四分之三的大型企業將至少使用四個低程式碼開發工具進行IT應用程式開發和公民開發計劃。到2025年,低程式碼應用程式開發將佔應用程式開發活動的70%以上。

各大調研機構的積極評價,讓低程式碼開發市場的前景一片光明,市場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低程式碼工具和平臺,幾乎每一家雲端計算公司和軟體公司,都有低程式碼的產品推向市場,這也攪動了相關從業者的心。

何為低程式碼平臺?

低程式碼開發平臺,是指那些無需編碼或透過少量程式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式的工具,其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應用開發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原有數月甚至數年的開發時間成倍縮短,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靈活迭代的價值。

簡單地說,低程式碼平臺往往透過簡單邏輯和拖放功能的視覺化介面,無論開發人員是否懂開發技術,都能使用簡單的“拖、拉、拽”來建立應用。

從鴻星爾克“出圈”看國產低程式碼平臺的時代性機遇

低程式碼開發平臺減少了企業對專業軟體開發人才的依賴,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技術與業務的壁壘,使得軟體能夠高效支撐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國產低程式碼產品通常基於網際網路的業務場景,缺乏企業使用者所需要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這種低程式碼解決不了業務重構的問題,也無法成為企業數字化的生產力。

國產低程式碼平臺的種種問題,再加上相關產品的普及率尚未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使得國內企業對其實際起到的作用有一定的懷疑,但國人軟體自主化的道路上必然不會停止,而會像鴻蒙一樣,走向一條更加成熟之路。在不久前,力軟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型企業級java&.net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力求解決國產低程式碼平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並將以此為基礎成為力軟未來產品創新業務的基石。

有了低程式碼,開發者怎麼辦?

這本身是一個偽命題,就目前的網際網路發展層次,低程式碼平臺取代程式設計師的情況在未來幾十年都不會出現,如果人工智慧沒有突破性進展,這種情況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

對於程式開發者來說,低程式碼化的程式設計方式,極大的降低了重複性的程式設計工作,讓程式開發者能夠節省更多的時間進行程式碼的創新,把一些重複的內容都用低程式碼平臺進行實現。

低程式碼平臺有什麼優勢?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低程式碼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率。原來一個需要3個人開發半年的專案,而現在僅需要1個開發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搞定。

效率和成本這兩個困擾企業的的問題,用低程式碼平臺或許就能夠解決。

從鴻星爾克“出圈”看國產低程式碼平臺的時代性機遇

力軟是國內較早採用低程式碼開發技術理念的公司,早期的產品可以追溯到2012年公司的首款測試性開發平臺產品,後續的研發產品均借鑑了此款產品的有益經驗。

在開發中,力軟把一款軟體所需要的功能用“積木”進行構建,然後用便於非專業程式設計人員理解的圖形化的方式,將這些“積木”快速組裝成軟體,並透過與客戶的緊密合作,積累了大量符合業務場的“積木”,客戶透過該款平臺產品開發應用時,不必從零開始,而是可以基於這些“積木”,快速的把應用搭建起來。

低程式碼的思考

通常,任何技術趨勢的誕生,都是由供需決定的。對低程式碼平臺來說,企業的IT需求成倍增加,與開發新的程式需要複雜的技術、高昂的成本之間的矛盾是驅動其市場快速發展的動因。

這亦是數字化時代對企業新的挑戰,當個性化,多樣化和體驗化的場景被開啟,企業必須要具備駕馭軟體,甚至是定義軟體的能力。要做到定義軟體,只有兩條路,一是自主可控,二是讓場景和技術融合。這中間的難題就在於開發平臺僅針對技術人員,就缺乏場景支撐,而懂場景的業務人員又很難駕馭軟體。所以,低程式碼開發平臺既融合了場景,又遮蔽底層技術細節,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當然之選。

文.siler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343/viewspace-279224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