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可盲盒:孫宇晨傳遞給商業太空旅遊的機會

華夏大視野發表於2022-08-09

“沒有更高的去處了”。

這是《進入空氣稀薄地帶》裡的一句話。人類要達到地球的最高處,當屬登上珠穆朗瑪峰。而征服珠峰活動的商業化運營,則是克拉考爾這老哥寫成這本書的緣起。有組織、成規模的商業化運營服務提供了後勤保障,極大地降低攀登珠峰的門檻。尋求刺激是人類的天性之一,而人類趨利避害的另一個天性,則羈絆了大多數人的前進腳步。科學技術是鑰匙,能解鎖一道道難關。當科學技術以商業活動的方式運轉起來,科技成果的轉化才可以大規模惠及人類社會。於是,科學技術將冒險活動變成風險可控的探險之旅。而商業活動能把探險之旅快速變成坦途。北極、南極的商業化旅遊專案早已成為旅行社的貨架產品。

人類的商業活動還能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嗎?

早在2001年,美國富豪丹尼斯•蒂託就曾花費2000萬美元搭乘俄羅斯的“聯盟”飛船,在“國際空間站”上游玩了 8天,成為全球第一位太空遊客。2002年,南非富豪馬克·沙特爾沃思成為第二位進入太空的自費遊客,也是非洲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2005年,美國富豪格雷戈裡·奧爾森進入太空,成為第三位自費太空遊客。2006年,全球首位太空女遊客、伊朗裔美國女企業家阿努謝赫·安薩里成為第四個自費太空遊客。2007 年,美國軟體工程師查爾斯·西蒙尼,成為自費到達國際空間站的第五人。2008年,美國電子遊戲大亨理查·蓋瑞特,飛往國際空間站的票價已經達到3000萬美元。2009年,加拿大太陽馬戲團的創始人與執行長蓋·拉利伯特,成為到達國際空間站的第七位自費觀光客。

太空旅遊的單人票價從2000萬增加到3000萬美元,闊佬們的錢多任性,催生出全新的商業太空旅遊市場。商業運營就要符合商業規律,那種直抵空間站的高軌道飛行票價,顯然太昂貴了,註定是少數人的遊戲。地球亞軌道飛行無疑是價效比最好的太空旅遊方案。

2013年,就有荷蘭的Space Expedition Corporation(太空探險公司)推出SXC太空旅行專案,對顧客的報價僅需要20多萬美金,這是飛到離地表100千米的價格。還有飛至60千米高空的“低配版”報價,費用僅為10萬多美金。當年SXC太空旅行專案招商路演後,小帥哥韓庚在聯合利華旗下的“凌仕”男士品牌資助下,還獲得過一張船票,還到NASA太空訓練營參加過訓練。儘管韓帥哥後來沒有成行,但是商業太空旅遊概念已在中國播下種子。

去年,商業太空旅遊是廣受關注的事件之一。

維珍航空的老闆理查德•布蘭森嫌經營民航公司不過癮,乾脆躬身入局,成立了維珍銀河航天公司。其打造的“太空船二號”,於2021年7月,實現了亞軌道載人飛行。就在同一個月,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搭乘自家藍色起源公司研製的New Shepard(新謝潑德)號運載火箭,也飛到了地球亞軌道上。或許不甘心比71歲的布蘭森晚飛9天,貝索斯還帶上了一位82歲的女飛行員沃利•芬克。

維珍銀河公司和藍色起源公司先後完成的亞軌道載人太空旅行,向全世界展示了太空旅遊行業的巨大吸引力,標誌著太空產業進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而錯過與貝索斯同行的一位青年華人,則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他就是Justin Sun。在中國,我們叫他孫宇晨。

“孫宇晨”這三個字,或許是小眾範圍的“明星”,也或許是人們聞所未聞的“生僻字眼”;但這一切都不重要,無論他的過往身份是格瑞那達常駐WTO代表、特命全權大使,還是波場TRON的創始人,在今天“商業航天”的世界裡,他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太空旅遊”的參與者。

2021年底,藍色起源官網公佈的訊息顯示:孫宇晨以2800萬美元中標,獲得了“新謝潑德號”火箭的首飛資格;而因行程衝突,孫宇晨雖錯過了與貝索斯同乘“新謝潑德號”火箭的機會,但卻將其發展成了帶有科普性質、普通人也有機會參與的一場名為“星辰大海”的“太空旅遊”體驗。在孫宇晨釋出的Twitter中,他也公開表示,將會邀請5名乘客,與他共同探索“星辰大海”,共享那11分鐘的太空之旅。如果足夠幸運,那麼在2022年底前,您就有機會收到一張飛往太空的旅遊船票,實現一次“星辰大海”的公益旅行。

這是個篤信英雄的時代,而這些篤信英雄史觀的人通常認為,歷史是少數人開創的。當然,更加嚴謹一點的表述方式應該是,歷史的演化是由一小撮人先開始的。

眾所周知,在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商業航天產業賽道中,太空旅遊專案,尤其需要意見領袖做出表率。孫宇晨加入太空旅遊專案,併發布“星辰大海”公益計劃,用一個人的席位變成了一群人見識太空的一次飛行。相比於彰顯國家意志的傳統航天任務,商業航天有必要創新出獨特的遊戲規則。而公開招募乘客,每一名乘客的宣佈,都將成為一次盲盒的開啟,更是引發了公眾對太空旅遊專案的關注,不僅符合商業規律,更符合一項公益專案的屬性。

中國憑藉強大的傳統制造產業成為了全球視野中新興經濟體,孫宇晨則是Web3.0時代的新興符號。在中國商業航天的賽道中,以小米集團、吉利集團為代表的實業力量,正在參與構建新一代低軌衛星星座。還有更多優秀創業團隊致力於衛星通、導、遙應用解決方案的研發製造。如何找到新路徑,差異化地參與商業航天產業建設?擁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孫宇晨,很自然的瞄準了太空旅遊專案。有業界資深人士表示,中國經濟崛起的路徑,很多領域都是從“借船出海”起步的。這次孫宇晨“借用”新謝潑德火箭,以開盲盒的方式邀請普通人“上天”,傳播商業太空旅遊概念,選擇的或許就是中國第一代創業者曾經走過路子。

毫無疑問,“太空旅遊”豐富了商業航天產業的生態,也能開闢出一片新的藍海,其市場價值可達到數百億美元。瑞銀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估計,到2030年,亞軌道和軌道太空旅遊的潛在市值將達到30億美元。隨後是美國NSR北方天空諮詢公司,也釋出了其關於亞軌道和軌道旅遊的市場預測,到2028年,亞軌道市場將達到28億美元,未來10年的總收入將達到104億美元,而軌道市場在2028年將達到6.1億美元,未來10年將達到36億美元。

我們相信,向更高處去是很多人的夢想。只有創造出符合商業規律的太空旅遊市場,才能讓更多普通人有機會踏上衝出地球的坦途。如今,一位年輕的華人即將開啟盲盒,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衛星界  黃序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84952/viewspace-290967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