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們現在每天開啟手機,無非就是在微信、抖音還有微博幾個 App 裡面反覆橫跳,偶爾再上支付寶喂個雞、澆個水。按上班時候的使用頻率來說,就這麼幾個 App 比較方便摸魚了。但告訴大夥兒一個可能有點熱的冷知識,**高德地圖的月活,一度已經超過了抖音。**對,就是那個你平時用來叫車、導航的高德地圖,月活比你吃飯、上廁所都要看的抖音,還要高。
根據 QuestMobile 的報告,今年一季度整個中文網際網路月活超過 7 億的 App 就五家。
高德地圖排第四,前面分別是微信、淘寶和支付寶,抖音還要往後稍一稍。
說實在的,差評君是真沒想到,高德地圖每個月能有這麼多人點開。
另外,不知道大夥們留意到沒,就是這麼一個地圖 App ,也正在不斷被塞進吃飯洗浴、機酒票務、買房洗衣等等的服務。
現在的高德,差評君覺得,儼然是個功能齊全的“ 超級 App ”了。
就這麼說吧,光是在 App 首頁往下輕輕一拉,像是租房、代駕、買車這類花裡胡哨的小入口,就直接蹦了出來。
甚至,你還能在高德上跟陌生人聊天。
在堵車的情況下,導航上會出現一個小圖示,點進去就是一個公共聊天室。
實時聊路況都是基操了,大夥兒過兩天國慶如果堵在高速上,進去或許能獲取零食、泡麵、溼巾等等隨機碎片。
反正現在除了短影片,高德啥都要雨露均霑一下子。
不過,雖然看似複雜,但按照業務場景來分,差評君覺得高德地圖中的服務,其實可以分成出行服務和生活服務兩類。
而每個類別細分下去,又能翻出不少料來。
就比如出行場景,最近更新了 v15 版本。像是北斗衛星無網導航和衛星求救功能,就基本解決了沒訊號也能導航,以及遇到危險傳送定位求救資訊的需求,很適合玩戶外的老哥。
其他的還有什麼車道級導航、 3D 立體地圖和 AI 領航員,都是基於高德地圖導航服務做出的升級。
根據官方的介紹,這次 v15 啟動速度和儲存空間也進行了最佳化,但也有網友吐槽 “0.01 秒啟動看個 3 秒的廣告”。
另外,高德今年還在香港上線了叫車業務,前陣子順風車也陸續開始運營了。
有一說一,在出行場景這一塊,高德地圖的服務的確鋪得很全面。從公交地鐵、網約車這些城市出行,擴充套件到飛機火車的城際出行,甚至是租車、代駕、周邊遊。。。
至少在使用者心智這一塊,大夥們出門時,會預設開啟高德地圖 App ,它作為一個工具平臺就已經成功了。
咱們再來看生活服務, “ 附近 ” 頻道上各種吃喝玩樂的專案,咱就不多介紹了。
前段時間他們又推了個餐廳排隊的功能,排隊拿號倒是不新鮮,但過號之後還能自動幫取這一點,俺覺得還是要給產品經理加個雞腿。
去年的 “ 高德秒送 ” ,我們還寫了篇文章打趣說,是不是網約車的生意不好做了,高德才會來做跑腿的副業。還有跟星巴克合作的 “ 沿街取 ” ,也讓人看到了高德的路,走得有多廣。
而高德,之所以會變成這麼一個集本地生活的大成者,差評君覺得這和阿里巴巴脫不開干係。
熟悉阿里的老哥可能知道,阿里本地生活,主要就是由餓了麼和口碑兩大塊業務組成,前者負責即時配送,而後者則是承接了到店業務的重任。
但是吧,這個口碑屬實是處於“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的尷尬境地,隔壁差不多時間成立的大眾點評已經混得風生水起了,口碑在阿里體系內卻一度被關停,又輾轉依附過淘寶、支付寶和餓了麼,仍然改變不了被邊緣化的處境。
所以 3 年前,阿里整合了高德、本地生活( 餓了麼和口碑 )和飛豬,組建了生活服務板塊,去年,又把口碑直接打包甩給了高德。
不可否認,月活超 8 億的高德地圖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理想狀態下,使用者確實也會在 App 上購買團購套餐,再導航到目的地消費,能讓使用者所有的需求都交代在上面。
總之,月活使用者已經全國第四了的高德,看起來好像有點勢不可擋,坐等變現就可以了。
但差評君卻覺得,看似一片大好的背後,高德前頭的路,其實並沒有咱想象的那麼平坦。
這麼說吧,雖然高德把自己整得三頭六臂,無所不能,但不少使用者開啟它,還真只是單純地為了叫車、導航。
給大夥兒看個資料,去年國慶期間,高德日活的峰值超過了 2.8 億。咱們做一個粗略的計算,假設同期高德日活 2.8 億,而前面提到高德的月活是 8 億,那麼日活 / 月活的比值就是 0.35 ,用這個值再去乘以 30 ,10.5 就是使用者每個月平均開啟高德的天數。
作為對比,微信的比值接近 1 ,也就是說使用者幾乎每天都會開啟微信,但隔三差五才會開啟高德,而這裡面大機率又是為了叫車、導航,而不是為了上去買團購券。
因為區別於大眾點評、小紅書這些平臺,高德缺少種草的內容屬性,很少會有人時不時上高德,去看一家餐廳到底好不好吃,去查某某景區的攻略。
而使用者心智問題又不是一天兩天能給掰回來的,所以平臺光有流量,沒有消費的使用者,也就沒法吸引優質商家入駐,商家資源匱乏同樣也招不來使用者。
而且,本地生活的戰場向來廝殺得厲害。當年在 “ 百團大戰 ” ’活下來的大眾點評、美團、口碑和糯米,現在糯米已經停運了,口碑併入高德,大眾點評也被美團收購。
這兩年,也就大把大把往裡燒錢的抖音,能跟美團掰掰手腕。
總之,各路科技媒體的報導,基本也都在聚焦美團、抖音,甚至是小紅書、快手等中大廠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攻防戰,而高德似乎一直處在戰場邊緣,很少有人提及。
當然,燒錢高德肯定也會,但問題又來了,高德燒得起多少?
迴歸到高德作為一個地圖服務商的定位,他們家的錢首先要花在最核心的地圖導航業務上。
就說地圖測繪的成本吧,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透過車輛採集、步行採集等方式將道路和 POI ( 地標資訊點 )採集起來,這些資料採集之後還要進行後期處理,最後才能得到電子地圖資料。
期間所耗費的人力和財力,可不是一家小企業能燒得起的,看看國內屈指可數的這幾家地圖服務商就知道了,哪家沒點大廠背景?
海外大名鼎鼎的圖商 HERE 當年被諾基亞轉手出去,就是因為太他喵能虧了。。。一年收入才 9.7 億歐元,虧就要虧進去 12.4 億歐元。
拋開成本,咱們再來聊聊高德目前怎麼賺錢。
最直接的, App 裡無處不在的廣告。還有給 B 端客戶提供地圖導航資料、網約車聚合平臺的抽成,雖說高德沒有對外披露過詳細的營收組成,但大頭基本離不開這三項。
至於管 C 端使用者收費,高德暫時應該是不會這麼幹的。上次車標皮膚收費被誤傳成地圖服務收費,大夥兒的情緒都有點剎不住車了。
但不排除,高德之後會在地圖服務的基礎上,增加更多類似於車標皮膚的增值服務。
畢竟掙錢嘛,不丟人。
另外根據阿里 2024 財年報,本地生活集團仍然在虧損,甚至收入也主要來自餓了麼。所以差評君斗膽猜測啊,在大廠們都在拼刺刀的本地生活戰場,高德這塊業務,應該還是吸血的狀態。
當然了,回到高德的初心上,它做本地生活的路線確實也跟其他平臺不太一樣。
美團本身就是靠本地生活起家的,抖音、快手也有著內容基礎,而高德工具的屬性,從一開始就屬於走了一條人比較少,沒多少成功案例可借鑑的道路。
如果高德想要在本地生活的市場上更進一步,就得慢慢改變自家平臺在使用者心裡的工具屬性,這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但差評君覺得,高德勝在地圖導航跟到店消費之間,有著其他平臺所沒有的強關聯性。要是讓它做起來了,咱們能多個平臺用,肯定不是啥壞事。
自 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