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硬體驅動——USB裝置(上)(驅動配置部分)(轉)

post0發表於2007-08-09
Linux下的硬體驅動——USB裝置(上)(驅動配置部分)(轉)[@more@]

USB裝置越來越多,而Linux在硬體配置上仍然沒有做到完全即插即用,對於Linux怎樣配置和使用他們,也越來越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大問題。本文分兩部分著力從Linux系統下裝置驅動的架構,去闡述怎樣去使用和配置以及怎樣編制USB裝置驅動。對於一般使用者,可以使我們明晰Linux裝置驅動方式,為更好地配置和使用USB裝置提供了方便;而對於希望開發Linux系統下USB裝置驅動的程式設計師,提供了初步學習USB驅動架構的機會。

前言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意為"通用序列匯流排"。是由Compaq(康柏)、DEC、IBM、Intel、NEC、微軟以及Northern Telecom(北方電訊)等公司於1994年11月共同提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介面標準太多的弊端。USB使用一個4針插頭作為標準插頭,並透過這個標準接頭,採用菊花瓣形式把所有外設連線起來,它採用序列方式傳輸資料,目前最大資料傳輸率為12Mbps, 支援多資料流和多個裝置並行操作,允許外設熱插拔。

目前USB介面雖然只發展了2代(USB1.0/1.1,USB2.0),但是USB綜合了一個多平臺標準的所有優點 -- 包括降低成本,增加相容性,可連線大量的外部裝置,融合先進的功能和品質。使其逐步成為PC介面標準,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那麼對於使用Linux系統,正確支援和配置常見的USB裝置,就是其使用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

模組(驅動程式)

模組(module)是在核心空間執行的程式,實際上是一種目標物件檔案,沒有連結,不能獨立執行,但是可以裝載到系統中作為核心的一部分執行,從而可以動態擴充核心的功能。模組最主要的用處就是用來實現裝置驅動程式。

Linux下對於一個硬體的驅動,可以有兩種方式:直接載入到核心程式碼中,啟動核心時就會驅動此硬體裝置。另一種就是以模組方式,編譯生成一個.o檔案。當應用程式需要時再載入進核心空間執行。所以我們所說的一個硬體的驅動程式,通常指的就是一個驅動模組。

裝置檔案

對於一個裝置,它可以在/dev下面存在一個對應的邏輯裝置節點,這個節點以檔案的形式存在,但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檔案,它是裝置檔案,更確切的說,它是裝置節點。這個節點是透過mknod命令建立的,其中指定了主裝置號和次裝置號。主裝置號表明了某一類裝置,一般對應著確定的驅動程式;次裝置號一般是區分不同屬性,例如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操作。這個裝置號是從/proc/devices檔案中獲得的,所以一般是先有驅動程式在核心中,才有裝置節點在目錄中。這個裝置號(特指主裝置號)的主要作用,就是宣告裝置所使用的驅動程式。驅動程式和裝置號是一一對應的,當你開啟一個裝置檔案時,作業系統就已經知道這個裝置所對應的驅動程式。

SCSI 裝置

SCSI是有別於IDE的一個計算機標準介面。現在大部分平板式掃描器、CD-R燒錄機、MO光磁碟機等漸漸趨向使用SCSI介面,加之SCSI又能提供一個高速傳送通道,所以,接觸到SCSI裝置的使用者會越來越多。Linux支援很多種的SCSI裝置,例如:SCSI硬碟、SCSI光碟機、SCSI磁帶機。更重要的是,Linux提供了IDE裝置對SCSI的模擬(ide-scsi.o模組),我們通常會就把IDE光碟機模擬為SCSI光碟機進行訪問。因為在Linux中很多軟體都只能操作SCSI光碟機。例如大多數燒錄軟體、一些媒體播放軟體。通常我們的USB儲存裝置,也模擬為SCSI硬碟而進行訪問。

Linux硬體驅動架構

對於一個硬體,Linux是這樣來進行驅動的:首先,我們必須提供一個.o的驅動模組檔案(這裡我們只說明模組方式,其實核心方式是類似的)。我們要使用這個驅動程式,首先要載入執行它(insmod *.o)。這樣驅動就會根據自己的型別(字元裝置型別或塊裝置型別,例如滑鼠就是字元裝置而硬碟就是塊裝置)向系統註冊,註冊成功系統會反饋一個主裝置號,這個主裝置號就是系統對它的唯一標識(例如硬碟塊裝置在/proc/devices中顯示的主裝置號為3 ,我們用ls -l /dev/had看到的主裝置就肯定是3)。驅動就是根據此主裝置號來建立一個一般放置在/dev目錄下的裝置檔案(mknod命令用來建立它,它必須用主裝置號這個引數)。在我們要訪問此硬體時,就可以對裝置檔案透過open、read、write等命令進行。而驅動就會接收到相應的read、 write操作而根據自己的模組中的相應函式進行了。

其中還有幾個比較有關係的東西:一個是/lib/modules/2.4.XX目錄,它下面就是針對當前核心版本的模組。只要你的模組依賴關係正確(可以透過depmod設定),你就可以透過modprobe 命令載入而不需要知道具體模組檔案位置。另一個是/etc/modules.conf檔案,它定義了一些常用裝置的別名。系統就可以在需要此裝置支援時,正確尋找驅動模組。例如alias eth0 e100,就代表第一塊網路卡的驅動模組為e100.o。他們的關係圖如下:

配置USB裝置

核心中配置.

要啟用 Linux USB 支援,首先進入"USB support"節並啟用"Support for USB"選項(對應模組為usbcore.o)。儘管這個步驟相當直觀明瞭,但接下來的 Linux USB 設定步驟則會讓人感到糊塗。特別地,現在需要選擇用於系統的正確 USB 主控制器驅動程式。選項是"EHCI" (對應模組為ehci-hcd.o)、"UHCI" (對應模組為usb-uhci.o)、"UHCI (alternate driver)"和"OHCI" (對應模組為usb-ohci.o)。這是許多人對 Linux 的 USB 開始感到困惑的地方。

要理解"EHCI"及其同類是什麼,首先要知道每塊支援插入 USB 裝置的主機板或 PCI 卡都需要有 USB 主控制器晶片組。這個特別的晶片組與插入系統的 USB 裝置進行相互操作,並負責處理允許 USB 裝置與系統其它部分通訊所必需的所有低層次細節。

Linux USB 驅動程式有三種不同的 USB 主控制器選項是因為在主機板和 PCI 卡上有三種不同型別的 USB 晶片。"EHCI"驅動程式設計成為實現新的高速 USB 2.0 協議的晶片提供支援。"OHCI"驅動程式用來為非 PC 系統上的(以及帶有 SiS 和 ALi 晶片組的 PC 主機板上的)USB 晶片提供支援。"UHCI"驅動程式用來為大多數其它 PC 主機板(包括 Intel 和 Via)上的 USB 實現提供支援。只需選擇與希望啟用的 USB 支援的型別對應的"?HCI"驅動程式即可。如有疑惑,為保險起見,可以啟用"EHCI"、"UHCI" (兩者中任選一種,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和"OHCI"。(趙明注:根據文件,EHCI已經包含了UHCI和OHCI,但目前就我個人的測試,單獨加 EHCI是不行的,通常我的做法是根據主機板型別載入UHCI或OHCI後,再載入EHCI這樣才可以支援USB2.0裝置)。

啟用了"USB support"和適當的"?HCI"USB 主控制器驅動程式後,使 USB 啟動並執行只需再進行幾個步驟。應該啟用"Preliminary USB device filesystem",然後確保啟用所有特定於將與 Linux 一起使用的實際 USB 外圍裝置的驅動程式。例如,為了啟用對 USB 遊戲控制器的支援,我啟用了"USB Human Interface Device (full HID) support"。我還啟用了主"Input core support" 節下的"Input core support"和"Joystick support"。

一旦用新的已啟用 USB 的核心重新引導後,若/proc/bus/usb下沒有相應USB裝置資訊,應輸入以下命令將 USB 裝置檔案系統手動掛裝到 /proc/bus/usb:

# mount -t usbdevfs none /proc/bus/usb

為了在系統引導時自動掛裝 USB 裝置檔案系統,請將下面一行新增到 /etc/fstab 中的 /proc 掛裝行之後:

none /proc/bus/usb usbdevfs defaults 0 0

模組的配置方法.

在很多時候,我們的USB裝置驅動並不包含在核心中。其實我們只要根據它所需要使用的模組,逐一載入。就可以使它啟作用。

首先要確保在核心編譯時以模組方式選擇了相應支援。這樣我們就應該可以在/lib/modules/2.4.XX目錄看到相應.o檔案。在載入模組時,我們只需要執行modprobe xxx.o就可以了(modprobe主要載入系統已經透過depmod登記過的模組,insmod一般是針對具體.o檔案進行載入)

對應USB裝置下面一些模組是關鍵的。

usbcore.o 要支援usb所需要的最基礎模組

usb-uhci.o (已經提過)

usb-ohci.o (已經提過)

uhci.o 另一個uhci驅動程式,我也不知道有什麼用,一般不要載入,會當機的

ehci-hcd.o (已經提過 usb2.0)

hid.o USB人機介面裝置,像滑鼠呀、鍵盤呀都需要

usb-storage.o USB儲存裝置,隨身碟等用到

相關模組

ide-disk.o IDE硬碟

ide-scsi.o 把IDE裝置模擬SCSI介面

scsi_mod.o SCSI支援

注意kernel config其中一項:

Probe all LUNs on each SCSI device

最好選上,要不某些同時支援多個口的讀卡器只能顯示一個。若模組方式就要帶引數安裝或提前在/etc/modules.conf中加入以下項,來支援多個LUN。

add options scsi_mod max_scsi_luns=9

sd_mod.o SCSI硬碟

sr_mod.o SCSI光碟

sg.o SCSI通用支援(在某些探測隨身碟、SCSI探測中會用到)

常見USB裝置及其配置

在Linux 2.4的核心中已經支援不下20種裝置。它支援幾乎所有的通用裝置如鍵盤、滑鼠、modem、印表機等,並不斷地新增廠商新的裝置象數位相機、MP3、網路卡等。下面就是幾個最常見裝置的介紹和使用方法:

USB滑鼠:

鍵盤和滑鼠屬於低速的輸入裝置,對於已經為使用者認可的PS/2介面,USB鍵盤和USB滑鼠似乎並沒有太多更優越的地方。現在的大部分滑鼠採用了PS/2 介面,不過USB介面的滑鼠也越來越多,兩者相比,各有優勢:一般來說,USB的滑鼠介面的頻寬大於PS/2滑鼠,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時間內,USB滑鼠掃描次數就要多於PS/2滑鼠,這樣在定位上USB滑鼠就更為精確;同時USB介面滑鼠的預設取樣率也比較高,達到125HZ,而PS/2介面的滑鼠僅有 40HZ(Windows 9x/Me)或是60HZ(Windows NT/2000)。

對於USB裝置你當然必須先插入相應的USB控制器模組:usb-uhci.o或usb-ohci.o

modprobe usb-uhci

USB滑鼠為了使其正常工作,您必須先插入模組usbmouse.o和mousedev.o

modprobe usbmouse

modprobe mousedev

若你把HID input layer支援和input core 支援也作為模組方式安裝,那麼啟動hid模組和input模組也是必要的。

modprobe hid

modprobe input

USB鍵盤:

一般的,我們現在使用的鍵盤大多是PS/2的,USB鍵盤還比較少見,但是下來的發展,鍵盤將向USB介面靠攏。使用USB鍵盤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要求,只需在主機板的BIOS設定對USB鍵盤的支援,就可以在各系統中完全無障礙的使用,而且更可以真正做到在即插即用和熱插拔使用,並能提供兩個USB連線埠:讓您可以輕易地直接將具有USB接頭的裝置接在您的鍵盤上,而非計算機的後面。

同樣你當然必須先插入相應的USB控制器模組:usb-uhci.o或usb-ohci.o

modprobe usb-uhci

然後您還必須插入鍵盤模組usbkbd.o,以及keybdev.o,這樣usb鍵盤才能夠正常工作。此時,執行的系統命令:

modprobe usbkbd

modprobe keybdev

同樣若你把HID input layer支援和input core 支援也作為模組方式安裝,那麼啟動hid模組和input模組也是必要的。

隨身碟和USB讀卡器:

數碼儲存裝置現在對我們來說已經是相當普遍的了。CF卡、SD卡、Memory Stick等儲存卡已經遍及我們的身邊,通常,他們的讀卡器都是USB介面的。另外,很多MP3、數位相機也都是USB介面和計算機進行資料傳遞。更我們的隨身碟、USB硬碟,作為移動儲存裝置,已經成為我們的必須裝備。

在Linux下這些裝置通常都是以一種叫做usb-storage的方式進行驅動。要使用他們必須載入此模組

modprobe usb-storage

當然,usbcore.o 和usb-uhci.o或usb-ohci也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另外,若你係統中SCSI支援也是模組方式,那麼下面的模組也要載入

modprobe scsi_mod

modprobe sd_mod

在載入完這些模組後,我們插入隨身碟或儲存卡,就會發現系統中多了一個SCSI硬碟,透過正確地mount它,就可以使用了(SCSI硬碟一般為/dev/sd?,可參照文章後面的常見問題解答)。

mount /dev/sda1 /mnt

Linux支援的其他USB裝置。

MODEM--(比較常見)

網路裝置

攝像頭--(比較常見)例如ov511.o

聯機線--可以讓你的兩臺電腦用USB線實現網路功能。usbnet.o

顯示器--(我沒見過)

遊戲杆

電視盒--(比較常見)

手寫板--(比較常見)

掃描器--(比較常見)

燒錄機--(比較常見)

印表機--(比較常見)

注意:上面所說的每個驅動模組,並不是都要手動載入,有很多系統會在啟動或你的應用需要時自動載入的,寫明這些模組,是便於你在不能夠使用USB裝置時,可以自行檢查。只要用lsmod確保以上模組已經被系統載入,你的裝置就應該可以正常工作了。當然注意有些模組已經以核心方式在kernel啟動時存在了(這些模組檔案在/lib/modules/2.4.XX中是找不到的)。

最常遇見的USB問題

有USB裝置的系統安裝完redhat 7.3啟動當機問題

有USB裝置,當你剛裝完redhat 7.3第一次啟動時,總會死掉。主要原因是Linux在安裝時探測到有usb-uhci和ehci-hcd兩個控制器,但在啟動時,載入完usb- uhci再載入ehci-hcd就會有衝突。分析認為redhat7.3系統核心在支援USB2.0標準上存在問題。在其他版本的Linux中均不存在此問題。

解決辦法:在lilo或grub啟動時用命令列傳遞引數init=/sbin/init。這樣在啟動後就不執行其他服務而直接啟動shell。然後執行

mount -o remount,rw / 使/ 可寫,init直接啟動的系統預設只mount /為只讀

然後vi /etc/modules.config檔案

刪除alias usb-controller1 ehci-hcd一行。或前面加#註釋掉

然後mount -o remount,ro / 使/ 只讀,避免直接關機破壞檔案系統

然後就可以按Ctrl-Alt-Delete直接重啟了

或許,你有更簡單的辦法:換USB鍵盤和滑鼠為PS2介面,啟動後修改/etc/modules.config檔案。

我們已經知道隨身碟在Linux中會模擬為SCSI裝置去訪問,可怎麼知道它對應那個SCSI裝置呢?

方法1:推測。通常你第一次插入一個SCSI裝置,它就是sda,第二個就是sdb以此類推。你啟動Linux插入一個隨身碟,就試試sda,換了一個就可能是sdb。這裡注意兩個特例:1)你用的是聯想隨身碟,它可能存在兩個裝置區(一個用於加密或啟動電腦),這樣就可能一次用掉兩個sda、sdb,換個隨身碟就是sdc、sdd。2)聯想數碼電腦中,可能已經有了六合一讀卡器。它同樣也是USB儲存裝置。它會佔掉一個或兩個SCSI裝置號。

方法2:看資訊。其實,只要你提前把usb-storage.o、scsi_mod.o、sd_mod.o模組載入(直接在kernel中也可以)了,在你插入和拔出隨身碟時,系統會自動打出資訊如下:

SCSI device sda: 60928 512-byte hdwr sectors ( 31 MB )

sda: Write Protect is on

根據此資訊,你就知道它在sda上了。當然,可能你的系統資訊級別比較高,上述資訊可能沒有打出,這時候你只要tail /var/log/messages就可以看到了。

方法3:同樣,cat /proc/partitions也可以看到分割槽資訊,其中sd?就是隨身碟所對應的了。若根本沒有sd裝置,就要檢查你的SCSI模組和usb-storage模組是否正確載入了。

在使用隨身碟或儲存卡時,我該mount /dev/sda還是/dev/sda1呢?

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儲存卡最初尺寸很小,很多廠商在使用時,就直接使用儲存,不含有分割槽表資訊。而隨著儲存卡尺寸的不斷擴大,它也就引入了類似硬碟分割槽的概念。例如/dev/hda你可以分成主分割槽hda1、hda2擴充套件分割槽hda3,然後把擴充套件分割槽hda3又分為邏輯分割槽hda5、hda6、 hda7等。這樣,通常的隨身碟就被分成一個分割槽sda1,類似把硬碟整個分割槽分成一個主分割槽hda1。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透過fdisk /dev/sda對儲存卡進行完全類似硬碟的分割槽方式分成sda1、sda2甚至邏輯分割槽sda5、sda6。實際上,對USB硬碟目前你的確需要這樣,因為它通常都是多少G的容量。而且通常,它裡面就是筆記本硬碟。

一個好玩的問題。你在Linux下用fdisk /dev/sda 對隨身碟進行了多分割槽,這時候到windows下,你會發現怎麼找,怎麼格式化,隨身碟都只能找到第一個分割槽大小尺寸,而且使用看不出任何問題。這主要是 windows驅動對隨身碟都只支援一個分割槽的緣故。你是不是可以利用它來進行一些檔案的隱藏和保護?你是不是可以和某些人沒玩過Linux的人開些玩笑:你的隨身碟容量變小了J。

現在較多的數碼裝置也和windows一樣,是把所有隨身碟容量分為一個,所以在對待隨身碟的時候,通常你mount的是sda1。但對於某些特殊的數碼裝置格式化的隨身碟或儲存卡(目前我發現的是一款聯想的支援模擬USB軟盤的隨身碟和我的一個數位相機),你就要mount /dev/sda。因為它根本就沒分割槽表(若mount /dev/sda1通常的效果是死掉)。其實,這些資訊,只要你注意了/proc/partitions檔案,都應該注意到的。

每次插入隨身碟,都要尋找對應裝置檔名,都要手動mount,我能不能做到象windows那樣插入就可以使用呢。

當然可以,不過你需要做一些工作。我這裡只提供一些資訊幫助你去嘗試完成設定:Linux核心提供了一種叫hotplug支援的東西,它可以讓你係統在 PCI裝置、USB等裝置插拔時做一些事情。而automount 功能可以使你的軟碟機、光碟等裝置的分割槽自動掛載和自動解除安裝。你甚至可以在KDE桌面中建立相應的圖示,方便你操作。具體設定方法就要你自己去嘗試了。反正我使用Linux已經麻木了,不就是敲一行命令嘛。

參考資料

《LINUX裝置驅動程式》

ALESSANDRO RUBINI著

LISOLEG 譯

《Linux系統分析與高階程式設計技術》

周巍松 編著

Linux Kernel-2.4.20原始碼和文件說明

關於作者

趙明,聯想軟體設計中心嵌入式研發處系統設計工程師,一直致力於WinCE、WinXPE、Linux等嵌入式系統研究。您可以透過carl__zhao@163.com與他聯絡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8225414/viewspace-93888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