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新技術 今年還要繼續買個智慧手錶嗎?

發表於2017-07-20

iPhone釋出的時候,人們不再糾結該買一個PDA辦公還是買一個手機來娛樂(聽歌和拍照);Note釋出的時候,人們開始摒棄“大螢幕手機是個累贅”的定式思維。

隨著自動化產線工藝調整,單位面積堆疊原件密度加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隨著手機整合的功能變多,使得人們對手機日益依賴。現在的手機早已不是一個娛樂裝置、通訊終端、移動辦公平臺,它更像是一個網際網路人的“器官”,只要你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手機就必不可少。可穿戴智慧裝置似乎沒有這樣的運氣,如今的可穿戴智慧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寒冬,各大品牌都在經歷從新興技術、新物種向民用級商品蛻變的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變現能力是研發這些產品的品牌能否熬過嚴冬,看到曙光的關鍵。

“智慧手錶可以和使用者更親密”

卡耐基梅隆大學人機互動研究所的肖博博士近期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他所在的FIG(Future Interfaces Group)正在從事多項人機互動技術的研發工作,其中包括Viband技術,這項技術或許能夠給除了可穿戴智慧裝置以外的其它領域的產品帶來很多新的啟示。

據肖博介紹,“CMU(卡耐基梅隆大學)正在和國際諸多知名品牌合作,其中包括Intel、Google,我們希望和志在改變未來幾年人機互動方式的企業共同研究一些好玩的,尚未被大家認知的技術,並且將這些技術商業化,透過產品形態送到各位的面前。”

有了這些新技術 今年你還要繼續買個智慧手錶嗎?

Viband技術專案研究負責人:肖博

除了Viband,肖博士和他的團隊曾一直專注於DIRECT(高精度紅外觸控追蹤技術)、Skin Buttons(低成本鐳射皮膚觸控技術)的研究,他所在的FIG還誕生了包括AURASENSE、TOMO等數十項全新的感測和介面技術,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華為手機指關節截圖技術,該技術的原型是Finger sense,由FIG與Qeexo共同研發,後將技術賣給華為。

“2010年,FIG透過Teslatouch技術,實現了透過摩擦力來判斷使用者行為的方式,2016年,FIG找到了一項可以將胳膊表面變為觸屏的技術——DIRECT。每一個原型技術的誕生,都意味著我們在虛擬觸控的研究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就像拼圖一樣,這些技術的不斷演進和跨技術平臺的關聯應用,就會拼接成未來人機互動的使用場景。”

基於已有和在研的技術,在合作伙伴的緊密配合下,FIG會在不改變手錶、手環這樣的裝置結構情況下,不增加新感測器的條件下,大幅度提升裝置互動能力,改變智慧手錶、手環不再只是記步、看時間、接收簡訊的功能定位,透過監測使用者手勢、皮膚輕微摩擦、手臂抖動等行為所學習到的邏輯形成全新的互動方式,帶給使用者比手機還要親近靈敏的互動體驗。

“ViBand希望帶給使用者差異化體驗而不是困擾”

“由於智慧手錶和可穿戴裝置能夠佩戴在我們身上,使得它們非常特別,尤其在能夠便捷輸入資訊和互動方面。智慧手錶佩戴在手腕上,可以成為理想的生物聲學訊號捕捉裝置。Viband技術未來會基於Cast系列產品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實現特定介質(比如皮膚、粗糙牆面)手勢感應、生物聲學輸入感測、物件識別、身體資料傳輸幾部分功能。基於Cast智慧手錶已有形態,我們會擴充更多的虛擬觸控平面;利用生物聲學訊號,我們可以區分輕撫、拍手、抓、拍打等動作;透過物體振動的頻率,我們可以識別使用者所接觸的物件,比如牙刷、電鋸、吉他等等;透過使用者身體的生物聲學訊號(手腕、耳朵等肢體訊號),我們可以提供使用者所需要的應用和服務,形式類似於骨傳導(OsteoConduct)技術。總而言之,Viband將使用者手勢與智慧穿戴裝置互動邏輯相結合,可以創造出有差異化但不會給使用者帶來使用困擾的表達方式,帶給使用者全新的體驗感受。”

有了這些新技術 今年你還要繼續買個智慧手錶嗎?

透過肖博士的介紹我們得知,Viband技術的秘密在於把智慧手錶的感測器感應範圍從100Hz提高到4000Hz。據瞭解,目前的智慧手錶感測器通常限制取樣速率在100Hz左右,這對智慧手錶/手環的主要功能來說,比如探測手錶的方向(舉起手臂,喚醒裝置螢幕),追蹤步數(~2Hz),已經足夠。但是如果把取樣率提高到4000Hz後,就會讓智慧手錶的“神經”變的高度緊張,任何細小的動作或者身體狀態都會被捕捉,透過對這些訊號的分析從而判斷使用者所處的狀態,是靜止,是騎車,是步行,是運動,是休息等等。

在長時間且經過反覆測試驗證的深度學習過程中,FIG會在解決方案中預設好捕捉到的不同訊號資料,並選擇性的提供不會給使用者帶來困擾的反饋機制,比如撓頭和手臂晃動兩種動作相似,但是產生的訊號不同,當使用者希望透過晃動手臂來撥通一個電話時,系統會遮蔽掉撓頭時的頻率,這樣避免誤操作。

正如上述例子,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透過提前預設或者自定義好的動作,你帶著手錶,打個響指就能開啟電視,拍拍手背就能換臺,這種體驗會不會很奇妙?

此外,加速器也能夠識別由不同手持電動工具產生的生物聲學訊號,如食物、電動牙刷、吉他等。試著想一下這樣的場景,當你手上拿著食物時,智慧手錶可以將相關食物的熱量、蛋白質等資訊顯示在螢幕上;當使用者開始刷牙的時候,會自動倒數計時,保證你不超過正常的刷牙時間;當你給吉他調音時,它能識別出所在的調位保證你不會調跑音。這樣的體驗會不會很有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