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進行一個老專案的升級,第一步是先將node版本從
4.x
升級到8.x
,擔心升級會出現問題,所以需要將服務的介面進行驗證; 如果手動輸入各種URL,人肉check,一個兩個還行,整個服務。。大幾十個介面,未免太浪費時間了-.-; 因為是一個純介面服務的專案,所以打算針對對應的API進行一波自動化測試; 所以就開始尋找對應的工具,突然發現,平時使用的PostMan
貌似也是支援寫測試用例的-.-,所以就照著文件懟了一波; 一下午的時間,很是激動,之前使用PostMan
僅限於修改Header
,新增Body
傳送請求,從來沒有考慮過拿PostMan
來進行測試,一下午的使用,感覺發現了新大陸。
PostMan的安裝
貌似下載和使用PostMan
必須要翻牆-.-
因為現在提供兩種形態的App:
chrome
的外掛 (已經快要被廢棄了,推薦使用獨立App)- 獨立的App
而且在使用時需要登入賬號,我這邊是直接登入的Google
賬號-。-貌似有其它方式,但是我並沒有去嘗試。
獨立App版雲盤地址(Mac
版本,今天剛下載的6.0.10,需要的請自取):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8CDp2MUQCLgk_USlmVc-Gw 密碼:mrpf
下載完畢解壓後直接執行即可,然後就是註冊賬號之類的,目測賬號這一塊主要是用於後續的小組分享需要(可以直接將你的呼叫記錄分享給其他人)。
傳送一個請求
這是PostMan
最基礎的一個用法,用來傳送一個請求。
可以設定Header
,Body
等資訊。
Collections
我們可以將每次傳送的請求進行儲存,方便下次請求該介面時,直接呼叫即可,
如果儲存請求的話,會被儲存到一個Collections
裡去,類似一個集合。
PostMan
提供了方法,能夠一鍵執行整個Collections
中所有的請求。
然後我們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執行集合中所有的請求了。
儲存請求記錄的時候,在下邊選擇對應的Collection
即可
開始API測試
測試指令碼位置
PostMan
針對請求編寫的測試指令碼,在這個位置,採用的是JavaScript
語法,右側是一些預先配置的程式碼片段。
以及我們可以在Pre-request Script
中編寫指令碼,用於在傳送請求前執行。
一些簡單的語法
PostMan
也提供了一種斷言,來幫助做一些驗證。
tests['Status code is 200'] = responseCode.code === 200
tests['Data length >= 10'] = JSON.parse(responseBody).data.length >= 10
複製程式碼
賦值為true
即表示通過,false
為失敗。
tests
的直接賦值作用比較侷限,如果在指令碼中進行一些其他非同步操作,則需要用到pm.test
了。
setTimeout(() => {
pm.test("test check", function () {
pm.expect(false).to.be.true
})
})
複製程式碼
只用上邊的tests
賦值+pm.test/pm.expect
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了,其餘的一些只是在這之上的語法糖而已。
各種語法示例
在測試指令碼中傳送請求
我們可以在拿到一個API
返回結果後,根據該結果傳送一些新的請求,然後新增斷言。
let responseJSON = JSON.parse(responseBody)
// 獲取關注的第一個使用者,並請求他的使用者資訊
pm.sendRequest(responseJSON[0].url, function (err, response) {
let responseJSON = response.json()
pm.test('has email', function () {
pm.expect(responseJSON.email).is.be.true // 如果使用者email不存在,斷言則會失敗
})
});
複製程式碼
如果我們有一些動態介面要進行測試,可以嘗試這種寫法。
一級介面返回List
二級介面根據List
的ID
進行獲取對應資訊。
如何處理大量重複的斷言邏輯
針對單個API,去編寫對應的斷言指令碼,這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如果是針對一個專案的所有API
去編寫,類似於判斷statusCode
這樣的斷言就會顯得很冗餘,所以PostMan
也考慮到了這點。
在我們建立的Collection
以及下層的資料夾中,我們可以直接編寫針對這個目錄下的所有請求的斷言指令碼。
Tests
下編寫針對性的斷言指令碼。
變數的使用
PostMan
提供了兩種變數使用,一個是global
,一個是environment
。
global
程式碼操作的方式:
pm.globals.set("variable_key", "variable_value") // set variable
pm.globals.get("variable_key") // get variable
pm.globals.unset("variable_key") // remove variable
複製程式碼
通過GUI設定:
設定完後我們就可以這樣使用了:
基本上在所有的可輸入的地方,我們都能夠使用這些變數。
environment
環境變數,這個是權重比global
要高一些的變數,是針對某些環境來進行設定的值。
操作方式類似。
在使用程式碼操作的方式時,只需將globals
替換為environment
即可。
在發起一個請求,或者一鍵傳送所有請求時,我們可以勾選對應的環境,來使用不同的變數。
在針對大量API測試時,拿environment
來設定一個domain
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樣在請求中我們只需這樣寫即可:
{{domain}}/res1
{{domain}}/res2
domain: https://api.github.com
複製程式碼
一個簡單的示例:
通過直接執行一個Collection
,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所有的介面驗證情況。
參考資料
之前使用PostMan
,最多就是模擬一下POST
請求,最近剛好碰到類似的需求,發現原來PostMan
還可以做的更多。
這篇只是使用PostMan
進行API測試的最基礎操作,還有一些功能目前我並沒有用到,例如整合測試、生成API
文件之類的。
介面相當於是獲取和操作服務資源的方式,肯定屬於產品的核心。 所以測試是必須的,在交付QA同學之前,自己進行一遍測試,想必一定能節省一部分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