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法網站假冒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釋出帶有“銀保監會認證”“中國銀保監會”等不實資訊內容,並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義實施詐騙。
此類詐騙中,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義欺騙群眾,編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費者急於回款、挽回損失等心理,以達到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釋出風險提示:
一、銀保監會從未設立或授權設立所謂回款渠道,一旦發現此類情況,請立即報案或反映。
1.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是金融監管機構職責,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不會向消費者收取任何名目費用。
2.若有以“中國銀保監會”“銀保監會認證”等名義,或自稱銀保監會、某銀保監局的工作人員聯絡消費者,假借監管權威要求轉賬、匯款、交費等行為,消費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也可向銀保監會或當地銀保監局反映,銀保監會及各銀保監局聯絡電話可透過官網www.cbirc.gov.cn查詢,相關情況也可透過撥打12378熱線反映。
二、銀保監會多次提醒消費者保護個人資訊保安,警惕套取資訊、轉賬、收費等行為,透過取得金融業務經營許可的機構獲取金融服務
3.消費者要提高個人資訊保護意識,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銀行卡密碼、簡訊驗證碼、身份資訊等個人敏感資訊;
4.小心不明身份人員提出的轉賬、收費、充值要求,防範連環詐騙套路;
5.對不明來源的“小道訊息”“內部訊息”以及網站資訊、微信群資訊等網路平臺傳播的非官方釋出資訊,要提高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避免誤入騙局,受到“回款”類等各種詐騙手段的侵害。
類似的詐騙手法有針對P2P網貸機構出借人的“回款”詐騙、“官方回款”詐騙以及“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路貸款”“解債上岸”“代理退保”“白條代償”“銀行直存”等,均是利用消費者急於解困、急於挽回損失等心理特點,侵害消費者資訊保安、財產安全,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
清退類詐騙案件持續高發,360手機衛士賠付保也接到了使用者反饋,這裡將結合清退類詐騙案件溯源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瞭解詐騙此類詐騙流程,避免上當受騙。
P2P清退詐騙案例過程
n 360手機衛士賠付保收到使用者反饋,其在某信貸平臺的出借款3年沒回款,於是網上搜素“xx信貸最新訊息”的過程中,看到了相關公告類頁面,該公告表示,鑑於使用者是對方忠實的投資使用者,邀請使用者加群進行本息補償服務。
n 使用者新增指定的QQ群后,向群管理員提供了“本息截圖”、“平臺註冊手機號”,隨後對方向使用者介紹了回款方案,即在指定的APP內進行充值操作。使用者在指定的APP內充值3772元后,對方引導其聯絡“規劃師”進行回款操作。
n 隨即“規劃師”表示,回款需要使用者在回款週期內,在該款指定的APP內購買虛擬貨幣,使用者購買首筆虧損10元后,申請退出被拒,發覺被騙。
雙減政策教育清退詐騙案例過程
n 李女士接到了某“集團客服”的電話(歸屬地中國香港),聲稱李女士之前報名的培訓機構倒閉,要為其辦理退費,邀請李女士加入一個QQ群。李女士想起自己之前確實報過一個教育培訓班,但是由於疫情原因,該機構已經停課很久了,當時也沒多想便相信了對方的說辭。
n 進群之後,李女士按照群管理員的引導下載了某APP並聯絡了“客服”。李女士表示:“客服告訴我公司資金有限,讓我買他們公司的股票來提升市值,以此退費。比如我買了10000元股票,到賬11000元,相當於我賺了1000元。”
n 隨後李女士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轉賬了10000元用於購買“股票”,不一會兒,APP上顯示到賬11000元,可李女士發現這筆錢不能提現,詢問客服後被告知退出重新登入即可,李女士退出後賬號顯示登入失敗,客服也聯絡不上了,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連忙報警求助。
詐騙手法分析
以上詐騙案例均利用了社會上發生大規模資金損失的熱點事件,如P2P清退、教育清退。以能夠返款為由,引流到QQ群中進行話術洗腦,再誘導至虛假投資平臺進行投注。雖話術和手段相似,但使用了不同的引流手段:“搜尋引擎”、“電話” 。
“搜尋引擎”引流
事前偽裝了大量的P2P清退網頁或資訊,引導受害人主動關注,快速篩選目標使用者。更有不法分子在媒體平臺發文引流,利用平臺的權威性做偽裝,誤導使用者。
“電話”引流
事前掌握受害人教育培訓資訊及手機號,透過電話主動聯絡,再透過話術引導,引導受害人進入虛假投資平臺。能看出,掌握受害人資訊是詐騙的重要環節。
目前,詐騙產業採用境外詐騙指導境內引流打粉(話務員),透過電話機器人、非智慧手機+智慧手機方式撥打電話,將受害人引流至指定的QQ群,再由QQ群內的境外人員實施詐騙。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清退類詐騙話術特徵,注意避坑防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