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微分段應用場景與實現機制
在《零信任安全,從微分段做起》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瞭如何透過微分段技術實現超融合環境下的“零信任”安全策略。同時,日趨顯著的“東西向”安全威脅和“等保 2.0”的落實都要求企業儘快在生產環境中實現虛擬機器間的安全保護策略。那麼, 為什麼企業需要將微分段納入現有網路安全策略?如何透過微分段保護實際生產場景中的資料安全? 本文將聚焦以上兩個問題解讀微分段的作用與應用。
為什麼虛擬化環境中需要微分段?
1. 虛擬化環境的複雜性必然加大了安全管控的難度
在探討微分段的作用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虛擬化環境為基礎架構安全帶來了哪些新的挑戰。相較於基於物理伺服器的傳統架構,虛擬化環境中,一個物理伺服器上會執行多個虛擬機器,這就給資料中心內部構成帶來了三個主要變化:
-
被管理物件總體上增多了——從若干臺物理伺服器增加為十倍以上數量的虛擬化伺服器。
-
被管物件的位置不再是長期確定的——每一臺虛擬機器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執行在不同的物理伺服器上。
-
被管物件數量和屬性的變動更快了——對虛擬機器的建立 / 啟動 / 關閉 / 刪除等操作頻率遠遠高於物理伺服器。
這些變化不僅讓虛擬化環境變得複雜,也給新形勢下安全策略的編寫和管理出了一道難題:
-
傳統資料中心架構下,網路安全策略主要部署在資料中心的邊界上, 難以對資料中心內部的物理伺服器之間、虛擬機器之間的通訊進行管控。
-
由於虛擬機器數量相比物理伺服器數量大幅增加, 它們之間的訪問控制策略數量必然隨之“爆發式”增長, 想要人為設定、管理十分困難。
-
常見的安全策略,是透過 IP 地址來標識被保護和被拒絕的通訊物件,但由於虛擬機器更加頻繁地被建立、刪除、關閉、啟動, IP 地址的變動頻率也更高了——這些都要求對應的安全策略必須及時更新。
2. “東西向”安全威脅已不再是“小題大做”
虛擬機器間的安全管理,也就是常說的“東西向”防禦,主要是在資料中心內部的伺服器、虛擬伺服器之間部署安全措施進行網路通訊的管理。
資料中心的安全設計中,普遍會在“南北向”關鍵通路上設定防火牆、入侵檢測 / 防禦、病毒查殺、防 DDoS 等一系列安全裝置和措施,來識別並攔截由資料中心外向內進行的攻擊。然而,“未知安全威脅”的種類和數量正在不斷增加,難免有些會因為技術或管理上的瑕疵而成功侵入某臺伺服器, 隨後 更容易順著防備薄弱的“東西向”通路快速擴散,造成資料中心內部的虛擬機器 / 伺服器連鎖淪陷。Apache Log4j 的遠端程式碼執行漏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2021 年 12 月,Apache Log4j 2 被發現存在遠端程式碼執行漏洞,該漏洞允許攻擊者在目標伺服器上執行任意程式碼,可導致伺服器被駭客控制,並可能以此為跳板,繼續侵入並控制資料中心內部其他伺服器——有些伺服器不能從外網進行訪問,忽視了安全防護措施,導致它們更容易從內網被侵入。
由此可見, 虛擬化環境中的網路安全策略應充分保護“東西向”網路通訊安全,避免安全威脅在資料中心內部橫向擴散。
3. “等保 2.0”的客觀要求
隨著資料中心內部虛擬化比例越來越高,虛擬化環境安全風險越來越大,在 2019 年頒佈並實施的《資訊保安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 22239 — 2019》(以下簡稱為“等保 2.0”)中,也明確將“虛擬機器之間的訪問控制”列為所有安全級別都應滿足的要求:
6.2.4.1 訪問控制
本項要求包括:
-
a) 應保證當虛擬機器遷移時,訪問控制策略隨其遷移;
-
b) 應允許雲服務客戶設定不同虛擬機器之間的訪問控制策略。
這就意味著, 所有需要透過等保 2.0 的企業系統,都必須滿足上述要求,來保障資料中心內部的通訊安全。微分段,即在任意虛擬機器之間都設定安全訪問控制的技術,是虛擬化環境中有效的、必應採用的安全機制。
微分段在實際生產場景中如何應用?
知易行難!在 SmartX 超融合中,是如何對生產環境進行高效率的東西向微分段呢?
1. 從“預設允許”到“預設拒絕”的轉變
現在經常採用的“明確拒絕、預設允許”安全策略(俗稱“黑名單”模式),只能防禦已知的攻擊,卻給未知安全威脅留了機會。而且,由於已知安全威脅數量不斷增加,因此需要為阻攔這些具有潛在危險的通訊制定很多安全策略。
而 SmartX 超融合環境下的安全策略基於“明確允許、預設拒絕”的邏輯(俗稱“白名單”模式),這也是“等保 2.0”中對訪問控制的明確要求。
6.1.3.2 訪問控制
本項要求包括:
-
a) 應在網路邊界根據訪問控制策略設定訪問控制規則,預設情況下除允許通訊外受控介面拒絕所有通訊。
在虛擬化環境中,物理伺服器的功能逐漸被拆分到不同虛擬伺服器上執行,每個虛擬伺服器需要對外暴露的協議埠屈指可數——只需明確允許對這幾個協議埠的訪問,便可滿足虛擬伺服器正常工作的要求,而其他埠上的通訊“預設拒絕”,就杜絕了來自未知安全漏洞的威脅—— 實現了“以最少數量的安全規則,最大限度保障通訊安全”的目標。
以 WannaCry 蠕蟲病毒舉例,它利用 Windows 作業系統 445 埠存在的漏洞,主要在主機 / 虛擬機器之間進行橫向擴散,並具有自我複製、主動傳播的特性,感染計算機後會向計算機中植入敲詐者病毒,導致電腦大量檔案被加密。當時普遍認為 Windows 系統的 445 埠主要在內網使用,沒什麼風險,因此這個埠上的通訊都被“預設允許”了;病毒一旦因某種偶然契機成功侵入了一臺 Windows 系統,就可以借 445 埠在內網進行橫向擴散,導致整個資料中心的 Windows 系統都被感染。
在啟用了虛擬機器之間的微分段機制之後, 只有經過“明確允許”的資料流才能夠到達虛擬機器,不再“預設允許”。假設某臺 Windows 虛擬機器是用作網頁和 FTP 伺服器的,那麼對它的安全規則只會包含“明確允許”這幾種協議,其他所有通訊(包括 445 埠)會被“預設拒絕”。這種安全配置模式下, 不僅外部威脅透過未知埠上侵入到內網的機率將大大降低,也避免了偶發的安全漏洞在資料中心內部被放大。
所以, SmartX 微分段安全策略對虛擬機器進行保護的基本原則就是“預設拒絕 ”, 只有經過管理員指定的通訊流可以到達 / 離開虛擬機器。
2. 用“看得懂”的方式簡化虛擬機器之間安全策略
要實現安全策略模式的轉變,為所有的虛擬機器的網路通訊制定“明確允許”的策略,這個工作量會不會太大?會不會導致安全管理過於複雜而無法運維?
上一小節的對比已經表明,對某一個虛擬伺服器而言,採用“白名單”模式所需的安全規則數量,會遠遠少於“黑名單”模式。那麼擴充套件到多個虛擬伺服器、擴充套件到整個資料中心 / 多個資料中心呢?
我們試想一下為如下場景編寫安全策略的工作量:
-
HR 部門的虛擬機器需要能夠訪問 OA 系統的其他 5 種虛擬機器伺服器。
-
OA 系統包含至少 10 種伺服器,使用者涉及到 20 多個部門。
-
除了 OA 系統,公司內部還有研發系統、生產系統、供應鏈系統、客戶關係系統等等十餘個系統。
-
以上涉及到的各種虛擬機器、伺服器的 IP 地址,會隨著業務 / 應用 / 部門的調整而變化,不能保證來自連續的地址段。
這些部門、系統、應用之間的複雜業務聯絡,確實有可能導致基於 IP 地址的安全規則數量爆炸式增長(參考上文配圖中的安全策略數量級),安全體系過於複雜而無法維護,亟需更好的方法對安全策略進行最佳化。
SmartX 超融合的微分段機制原生於自身的 ELF 虛擬化系統,允許管理員為每一個虛擬機器設定自定義的“標籤” 。這個“標籤”可以理解為虛擬機器的“別名”,比如:“HR 部門的虛擬機器”、“HR 專用檔案伺服器”等等。有了這些標籤,制定出來的安全策略就大大簡化了,就像是下面這樣:
允許 “HR 部門的虛擬機器”訪問 “HR 專用檔案伺服器”
為虛擬機器設定了標籤(比如, “HR 部門的虛擬機器” ),就意味著它 遵循“預設拒絕”原則,除了這些被“明確允許”的行為以外,其他的網路通訊都會被拒絕。
這樣的策略基於業務場景,比起使用一串 IP 地址編寫的安全規則更加容易被理解,而且規則條目也經過了彙總簡化。今後,即便這個應用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
-
HR 部門的虛擬機器數量增減或 IP 地址變化。
-
被訪問的檔案服務虛擬機器數量增減或 IP 地址變化。
-
客戶端虛擬機器或伺服器虛擬機器,在不同物理伺服器、不同機房之間發生了位置遷移。
-
……
以上這些場景下, 每個虛擬機器設定了“標籤”就會和對應的安全策略自動關聯 ,具有以下優點:
-
不單純依賴邊界安全裝置。
-
不單純依賴使用 IP 地址(段)作為安全策略的條件。
-
不必為虛擬機器的每次變動而手動調整安全策略。
3. 對可疑虛擬機器進行“一鍵式”隔離
對於運維人員而言,沒有什麼安全措施是萬全的保障,必須提前備好在突發安全狀態下的緊急預案,才能對“萬一”發生的安全事件進行快速響應。SmartX 超融合的微分段功能,也包含了對於虛擬機器進行緊急隔離的技術方法。
具體來說,當管理員或安全運維中心(SOC)發現某個虛擬機器的行為異常,比如某個用作檔案伺服器的虛擬機器上的收 / 發流量突增,但所有普通使用者都無法連線到這個伺服器,此時就可以:
-
立刻透過超融合管理介面或 API 將這臺虛擬機器置於“網路隔離”狀態。
-
被“隔離”的虛擬機器與周邊的通訊被完全切斷,不會再影響到同一環境內的其他虛擬機器,為管理員排除安全威脅或系統故障爭取了時間。
-
如果排查 / 修復過程中,管理員需要臨時與虛擬機器進行通訊(比如需要透過運維跳板機上傳補丁檔案、執行遠端診斷程式),則可以透過設定“診斷隔離白名單”,允許被隔離虛擬機器與特定目標之間的臨時單點通訊。
-
故障 / 安全漏洞修復後,還可以 “一鍵式”恢復虛擬機器的正常執行狀態,隔離之前已經應用在這個虛擬機器上的安全策略無需調整,重新生效。
我們可以將超融合系統中的安全機制總結為兩個“常態”和一個“非常態”:
-
將“明確允許、預設拒絕”的安全模式常態化。
-
將“安全規則與虛擬機器屬性自動關聯”常態化。
-
支援對“非常態”下的虛擬機器進行快速隔離。
SmartX 微分段的內在機制
為什麼 SmartX 超融合可以實現虛擬化環境安全機制的徹底轉型?
1. “安全微分段”內生在超融合架構中
SmartX 的安全微分段內生於超融合作業系統,在每臺主機上執行專用程式,對虛擬機器之間的通訊流量進行直接管理。 要對一個或多個超融合叢集啟用安全微分段, 僅需在集中管理器上將此功能與對應的虛擬交換機進行關聯就可以。開啟後,虛擬機器之間的資料包被“允許”或“拒絕”動作,由叢集上的每臺主機分散式執行,優勢體現為:
-
不裝外掛:不在虛擬機器上安裝任何代理或外掛,虛擬機器可以採用任何作業系統、執行任何應用程式。
-
不動網路:無需變更任何網路線路,無需修改物理網路上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的任何配置。
-
沒有瓶頸:安全功能分佈在所有主機上,不會由於少數主機效能消耗過大而形成瓶頸。
這是對於整體架構影響最小的方式,也要求超融合系統具有過硬的自主核心技術才能實現。
2. CloudTower 實現統一安全管理
以上提到的虛擬機器管理、標籤管理、安全策略管理、虛擬機器隔離等安全運維操作,都可以在 SmartX 超融合系統的“管理中心”—— CloudTower ——上完成。CloudTower 是 SmartX 自主研發的多叢集管理軟體, 在同一個管理介面上即可對不同叢集上的虛擬機器、分散式儲存和安全微分段進行配置。虛擬機器即使發生了跨叢集的遷移,也仍然在原有 CloudTower 管理範圍內,虛擬機器標籤可以保持、與標籤關聯的安全策略也可以在不同叢集上被執行。
CloudTower 的管理任務可以透過圖形介面和 API 介面完成。管理員的人工操作主要在圖形介面上完成;API 介面可以對接獨立的“安全運維中心(SOC)”,按照 SOC 的指令完成超融合叢集內部的配置調整。而且,由於安全微分段機制完全不需要變更任何物理線路、不需要配置任何物理網路裝置, 因此可以實現基於 API 的安全管理智慧化和自動化 。
結語
企業建設資料中心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數字化應用的服務質量和效率,部署相應的安全措施也是為了保障數字化服務的連續性。在外部和內部網路安全威脅越來越嚴重的情勢下,如果僅僅是簡單地累加安全裝置的種類和數量,有可能適得其反——不合理的安全措施會降低資料中心的效率、彈性、敏捷性和業務處理能力。
SmartX 基於自主研發的超融合系統, 透過在資料中心的虛擬機器之間部署分散式微分段安全機制,幫助使用者減輕、消除資料中心內部的東西向安全威脅,在執行效率和安全保障之間很好地實現了平衡, 特別適合於符合以下特點的虛擬化環境:
-
虛擬化比例高,虛擬機器數量大,是應用的主要載體形式。
-
多業務 / 應用 / 部門混用的虛擬化叢集。
-
面向外部使用者提供服務的虛擬化叢集(DMZ 區)。
-
DevSecOps 方法論驅動的自動化流程。
-
需要透過等保 2.0 測評。
點選瞭解 SMTX OS 如何透過微分段構建零信任安全 。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4533/viewspace-29038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一文了解RPA財務機器人應用場景機器人
- 區塊鏈信用機制與應用場景介紹區塊鏈
- 一文了解Promise使用與實現Promise
- nodejs實際應用場景NodeJS
- 一文了解Python反射機制(很詳細)Python反射
- BFC的概念與應用場景
- 分散式智慧微電網的建設方案與應用場景分散式
- 遞回應用場景和呼叫機制以及問題和規則
- 閉包實際場景應用
- 一文了解 Elasticsearch 及其與 Python 的對接實現ElasticsearchPython
- 棧的應用場景思路分析和程式碼實現
- 防抖和節流的應用場景和實現
- 微信域名檢測實現機制與程式碼分享
- 一文搞懂,這幾種 API 的不同應用場景API
- 一文看懂智慧教育的應用場景及意義
- Sidecar 模式的機制與應用IDE模式
- 解鎖「SOAR」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與實踐
- 科裡化函式實現以及應用場景講解函式
- 說說你對堆的理解?如何實現?應用場景?
- 實現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的關鍵技術人工智慧
- Java程式中的代理作用和應用場景及實現Java
- 數字貨幣管理創新實驗:探索應用場景與未來機遇
- snapshot應用場景
- DDD應用場景
- Zookeeper應用場景
- ES 應用場景
- 3.4 應用場景
- Node.js 子程式與應用場景Node.js
- Flink基本原理與應用場景
- 八個Docker的真實應用場景Docker
- Flutter - IOT領域應用場景實戰Flutter
- USDT支付通道開發-特點以及實現應用場景落地
- Go通道機制與應用詳解Go
- 遞迴的應用場景和呼叫機制、遞迴需要遵守的重要規則遞迴
- Redis的資料結構與應用場景Redis資料結構
- 使用者畫像分析與場景應用
- openGauss-應用場景
- Numpy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