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雲資料庫在京正式啟動戰略升級,宣佈未來將聚焦雲原生、自治、超融合三大戰略方向,以使用者為中心,聯接未來。
並在現場面向全球使用者同步釋出五大戰略級新品,包括資料庫智慧管家DBbrain、雲資料庫TBase、資料庫備份服務DBS、雲資料庫Redis混合儲存版,以及自研雲原生資料庫CynosDB商業化版本。
------------------以上來自騰訊雲官方新聞稿
戰略升級如何體現?
1、騰訊雲資料庫聚焦“雲原生”“自治”“超融合”三大方向,背後原因是什麼?
2、怎樣理解騰訊雲資料庫戰略升級與五大新品、三大方向的關係?
3、“雲+資料庫”是炒概念嗎?為什麼會是未來資料庫發展方向?

會後,筆者就以上問題採訪了騰訊雲資料庫產品總監王義成,同時,他還分享了近年來騰訊雲在資料庫方面的努力和階段性成果。
商業模式發生本質變化
王義成表示,戰略升級意味著騰訊雲資料庫將正式從“資料庫+雲”步入“雲+資料庫”時代,未來將圍繞著雲原生、自治、超融合三個方向為使用者提供智慧的資料庫解決方案。並且,此次升級,必將助推資料庫行業發展與變革,助力中國產業網際網路的升級。
在王義成看來,此前,無論是傳統資料庫,亦或是新興資料庫,其商業模式本質並沒有變化,都是軟體License+一些人工服務。
這裡需要解釋下 “資料庫+雲”,什麼是“資料庫+雲”?王義成表示,“資料庫+雲”,指的是資料庫加上雲的部分能力,比如便捷性、擴充套件性。最初,無論是騰訊雲、阿里雲、AWS,提供的資料庫服務如:RDS,都是“資料庫+雲”的模式,只是在開源資料庫基礎上賦予了使用者部分管控能力、一些效能提升還有便捷性,但其本質沒變化。因為,即使雲廠商不提供這樣的資料庫服務,使用者在自身有DBA的情況下,也能自裝自用。
因此,王義成認為,無論是傳統資料庫,還是“資料庫+雲”的模式,都沒有真正解決使用者運維資料庫的痛點。比如:系統調優、運維擴充套件、業務擴張等使用者切膚之痛。而“雲+資料庫”時代的到來將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雲+資料庫”與“資料庫+雲”的區別
“雲+資料庫”與“資料庫+雲”到底有什麼區別?真是未來還是概念炒作?
王義成舉了2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分別是政務+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通訊。
政務+網際網路,以違章停車被貼條為例,傳統處理流程,通常是車主拿著貼條去交通隊現場處理,然後拿著交通隊開具的處理單到銀行繳費,而一般繳費違章的銀行卡是不會存錢的,因此,繳費前還需要先把錢存到卡里,非常麻煩。現在,最後交款的方式被優化了,可以通過掃二維碼繳費,比去銀行繳納更方便,但這並非本質上的變化,因為,繳罰款的流程並沒有改變,只是+網際網路讓付款流程變快了而已。
網際網路+通訊,在沒有微信之前,兩個陌生人見面建立聯絡,通常會互留電話。但有了微信之後,兩個陌生人見面建立聯絡,往往是交換微信,很少會去加手機號,打電話少了,簡訊基本不用了,而這是就是網際網路+對通訊的完全顛覆,讓傳統的三大運營商的使用者從使用者變成了客戶。
因此,王義成認為,在全面上雲的大趨勢下,傳統的資料庫上雲模式逐漸無法滿足客戶業務的快速擴充套件和智慧運維需求,而“雲+資料庫”模式才是未來資料庫發展的方向,因為,它能真正解決使用者運維資料庫的痛點,這是一種質的變化。
王義成預測,全球資料庫的發展即將進入下一戰場。
“雲+資料庫”如何解決使用者痛點?
“雲+資料庫”到底能解決使用者哪些痛點?又是如何解決的?王義成表示,“雲+資料庫”能從根本上解決使用者運維資料庫的三大痛點:
1、系統調優之痛
系統調優是使用者運維資料庫的首痛, SQL執行時間突然變長?系統吞吐量突然變低或者SQL執行失敗,監控指標現象異常等。
通常,使用者解決這些問題會有三步,首先,排查雲資料庫平臺是否出現問題,會懷疑主機資源、例項資源、硬體資源、網路資源是不是有衝突。當這些懷疑都被排除後,使用者會去查自身的系統設計是否有問題,比如索引是否設計合理,是否有缺失鎖等待、死鎖。最後,甚至會排查平臺的可控性,雲服務的API流程是否正常,管控是否正常等。
因此,使用者迫切需要系統更多的許可權開放,更需要後端更為強大的服務人員,幫助其快速定位、解決問題。騰訊雲資料庫認為,使用者實際上需要的是一套智慧、邊界的資料庫診斷系統。
而這個系統應該具備以下特徵:
1、AI結合;智慧調整資料庫的效能引數,騰訊近期在Singmo論文中有提到。
2、實時診斷;
3、移動便捷;與微信結合。
4、多雲互通的能力;不僅能管理騰訊雲的資料庫也能管理自建的資料庫。
因此,騰訊雲推出了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資料庫智慧管家DBbrain,這也就是為什麼騰訊雲資料庫聚焦“自治”的原因。
2、運維擴充套件之痛
使用者運維資料庫的第二痛是擴充套件之痛,通常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業務擴充套件,隨著業務發展,要能對資料庫進行橫向擴容包括縱向擴容,來提升資料庫的處理能力。
2、變更糾錯,當出現錯誤變更時,DBA能快速進行業務恢復。
3、故障恢復,應對業務高峰帶來的應用端、硬體故障等,迅速恢復業務。
而傳統資料庫,多模資料庫,“資料庫+雲”等傳統技術架構並不能完美解決以上3點問題。
眾所周知,傳統資料庫七宗罪:資料備份回檔慢、故障恢復慢、維護成本高、可用性低、
資源利用低、縱向擴充套件弱、橫向擴充套件弱。
因此,使用者核心需求是需要一套基於雲端計算,能真正釋放雲端計算為例的資料庫系統,能提前幫使用者做好擴容準備,資料搬遷,另外,要能支援多環境部署資料庫,從而保證業務出錯概率越來越低,避免線上回滾和線上變更。
在雲原生賽道,騰訊雲宣佈自研雲原生資料庫CynosDB正式商業化,價格僅為市面上商業資料庫的1/15,目前已經可以在官網進行購買。
其核心賣點是:
1、秒級擴容,應對業務高峰。
2、具備百T級的智慧儲存,無需客戶預估未來發生的值,提前預購資源
3、全場景秒級恢復,故障發生,實現秒級恢復
4、秒級備份回檔,滿足業務快速回滾需求
3、業務擴張、多元化之痛
隨著企業的業務擴張和多元化,企業技術負責人通常壓力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構建線上與離線的分析系統,做實時計算,需要線上與分析融合;
2、 應對業務壓力和成本的挑戰,需要快取與儲存融合;
3、 跨平臺構建,多雲間融合,資料互通;
4、 全球化擴張,需要資源融合,購買體驗,使用體驗,交付體驗完全一致。
而這就是騰訊雲資料庫為何聚焦“超融合”的原因,併為此還發布了三款產品,雲資料庫TBase(HTAP)公測,資料庫備份服務DBS邀測,Redis混合儲存版邀約。
寫在最後
截止目前,騰訊雲資料庫服務涵蓋總計20多種資料庫服務。同時,還在加強投入,並以每年釋出5大產品、50多個新功能的速度遞增。
據瞭解,繼此前推出時序資料庫CTSDB之後,騰訊雲又已經啟動圖資料庫等新型資料庫的開發工作。
騰訊雲在資料庫領域的持續發力,終有回報。今年6月,騰訊雲資料庫被Forrester評為全球資料庫領域“實力競爭者”,同時,Gartner報告也顯示,2018年騰訊雲資料庫市場份額增速達123%,位列國內所有資料庫廠商之首,在全球範圍內保持了連續兩年增速前三的迅猛勢頭。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8962/viewspace-290186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金山雲資料庫之路
- DTCC2021 | 華為雲資料庫戰略啟示錄
- 全球Top 2!騰訊計算機視覺能力再突破
- PingCAP 與阿里雲達成合作 雲資料庫 TiDB 上線阿里雲心選商城
- 資料庫系列訪談欄目——“魚”論 | 阿里雲資料庫的策略與思考
- 對話蔣傑、丁奇,騰訊雲資料庫之路
- Aeraki Mesh正式成為CNCF沙箱專案,騰訊雲攜夥伴加速服務網格成熟商用
- 【Java面試】為什麼引入偏向鎖、輕量級鎖,介紹下升級流程
- 厲害了,騰訊云云巢榮獲信通院“雲原生技術創新案例”獎!
- 騰訊葉聰:朋友圈爆款背後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與應用
- 騰訊財報:2022年Q1騰訊總營收為1354.71億元 環比下降6%
- 華為智慧雲網:全面升級、釋出新品、擴大生態
- 阿里雲資料庫的新戰役
- MongoDB Page Fault 的發現與解決、騰訊雲 MongoDB 智慧診斷及優化實踐
- PingCAP 入選 2022 Gartner 雲資料庫“客戶之聲”,獲評“卓越表現者”最高分
- 獨家對話李飛飛:雲資料庫戰爭已經進入下半場
- 被低估的騰訊雲資料庫
- 深度盤點丨華為雲資料庫佈局及研發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