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升級,瞄準全場景,華為雲如何打好資料庫這張牌?

dobigdata發表於2020-07-21

年初,關於華為關停GaussDB資料庫產品線的傳言可謂是有板有眼、甚囂塵上。

如今,隨著華為雲在TechWave技術峰會上宣佈GaussDB資料庫戰略升級為華為雲資料庫全場景服務,以及釋出兩款GaussDB雲資料庫服務,華為關停GaussDB的傳言不攻自破。

有時候,短暫的調整是為了更好的出發。在資料庫領域耕耘十餘載的華為,選擇此刻將資料庫產品與服務全面走向雲化,既契合了企業全面上雲和資料庫雲化的大趨勢,也在資料庫領域完成了戰略與人才的統籌,力出一孔,將核心資源投入到資料庫雲化這個最重要的方向。

華為雲CTO張宇昕直言,華為持續打造世界級資料庫的決心不變,持續投入資料庫產業的戰略不變。

多款雲資料庫服務亮相

在華為雲TechWave技術峰會上,華為雲帶來了兩款雲資料庫服務:關係型資料庫GaussDB(for MySQL)和非關係型資料庫GaussDB NoSQL兩款雲資料庫服務。

據悉,GaussDB (for MySQL)效能在業界首屈一指,可實現超百萬級QPS吞吐,優於原生MySQL效能7倍,支援1寫15讀,儲存容量最大可達128T;GaussDB(NoSQL支援文件型別(MongoDB)、寬表型別(Cassandra)、時序InfluxDB,K-V(如Redis)等多協議介面,擁有極強的多模式資料管理能力。

華為雲透露,華為雲GaussDB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全融合資料庫系列,透過底層統一的智慧化DFV分散式儲存架構,擁有最包容的產品生態,已100%相容市面上主流關係型資料庫MySQL、PostgreSQL等,滿足企業上雲對於雲資料庫的各種需求。

戰略升級,瞄準全場景,華為雲如何打好資料庫這張牌?

華為雲CTO 張宇昕

資料庫雲化被認為是大勢所趨。Gartner預測,到2021年,雲資料庫在整個資料庫市場中的佔比將首次達到50%;到2023年,75%的資料庫要跑在雲平臺上。所以,無論是雲服務商,還是傳統資料庫巨頭,加速資料庫雲化成為它們一致目標。

可以說,雲資料庫已經成為雲服務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雲資料庫近年來之所以迅速崛起,是因為優缺點並存的傳統商業資料庫在雲端計算時代下,其缺點正在迅速被放大,已經很難滿足使用者應用對於資料庫的新需求。傳統商業資料庫效能出色、功能齊全、穩定可靠,猶如一部對專業性要求極高的賽車,操作運維極為複雜且成本高昂,往往需要優秀的DBA團隊駕馭,才能將資料庫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顯然,並不是所有使用者具備打造專業資料庫團隊的實力。雲端計算最近十年的迅速發展,徹底改變了各行各業對於包括資料庫在內各種IT產品的使用模式。

張宇昕表示:“採用雲的模式實現了資料庫運維管理的集中化,極大簡化資料庫的安裝、部署、配置、遷移和最佳化,大幅提升運維管理效率,讓客戶可以投入更多精力聚焦在核心業務創新上。”

更加重要的是,隨著使用者資料產生場景、資料型別、資料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非結構化資料、日誌資料、物聯網資料等成為資料增長的主力,新資料庫產品猶如雨後春筍般誕生,以匹配不同應用場景的資料庫需求,在雲上恰恰又最適合打造不同型別資料庫產品與服務。自此,全場景資料庫服務就成為包括華為雲在內的所有云服務商的目標。

瞄準全場景:資料庫也要量體裁

在傳統商業資料庫時代,使用者業務用與不用商業資料庫,它都在那裡,並不會因為使用者業務而做出大的變化,而是需要使用者不斷投入精力和財力,去購買昂貴的硬體裝置、組建專業的資料庫團隊,不斷升級“裝備”去匹配傳統商業資料庫這輛“豪華賽車”。

“過去幾十年,資料庫型別相對單一。但最近十年,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這些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用者應用場景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張宇昕如是說。的確,近年來像AI、物聯網等應用逐步在各行各業中落地,對於像圖資料庫、時序資料庫等需求大幅提升。此刻,資料庫需要去匹配業務應用,根據業務應用特點進行“量體裁衣”。

為此,華為雲的思路是提供一個豐富的資料庫組合,來滿足客戶在不同應用場景的資料庫需求。目前,華為雲提供了包括GaussDB (for MySQL)、GaussDB (for Mongo)、GaussDB(for Casandra) 等一系列雲資料庫服務。張宇昕透露,華為雲後續還將陸續上線時序資料庫等雲資料庫服務。

事實上,包括華為雲在內的幾乎所有云服務提供商在雲資料庫領域都是全場景的“全家桶”思路。這種全家桶的思路是否意味著平庸、全而不強?顯然,雲資料庫服務的產品力就是不同“全家桶”之間差異化的體現。

從資料庫的產品力來看,華為之前就擁有全場景資料庫深厚的功底,形成了GaussDB 關係型事務性(OLTP)資料庫、分析型(OLAP)資料庫等多款產品。以分析型資料庫為例,華為GaussDB分析型(OLAP)資料庫去年輕鬆透過了信通院512節點分散式分析型資料庫基礎能力評測,並且在全球最頂尖的商業銀行中實現了對傳統資料倉儲巨頭產品的替代。

不僅如此,華為GaussDB分析型(OLAP)資料庫在雲服務場景也已經大展身手,在華為消費者雲業務中部署了上千個節點的規模來支撐規模龐大的各項業務。

除了關係型資料庫產品外,華為GaussDB NoSQL擁有極強的多模資料管理能力,在併發讀寫能力、故障重構時間、備份效率、恢復效率等方面業界領先。華為雲資料庫還提供了統一管控平臺和介面,實現多業務資料融合。

華為雲資料庫業務總裁蘇光牛介紹:“華為雲資料庫正在積極構建高安全、高可靠、高效能的全場景雲資料庫服務,並積極擁抱開源生態,持續打造雲資料庫的多元生態服務。”

另外,從數字化轉型或者資料價值實現等更高視角來看,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融合的趨勢明顯,資料庫不再是一個相對孤立的產品,而是雲服務商打造全棧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華為云為例, 其全棧技術能力包括1個底座、3個平臺、4個聯接,以及190+個豐富的行業解決方案。

戰略升級,瞄準全場景,華為雲如何打好資料庫這張牌?

華為雲資料庫業務總裁 蘇光牛

所謂1個底座即擎天架構,提供軟硬協同、智慧排程、多種部署統一體驗能力;3個平臺則是應用平臺、AI平臺和資料平臺;4個聯接為聯接物、聯接應用、聯接開發者、聯接組織。這些技術彼此之間緊密聯絡與配合,以實現全棧能力的最佳。

張宇昕直言:“全棧、全場景、多形態是華為雲最為顯著的三個能力標籤,這才使得華為雲擁有打造全場景資料庫服務能力。從未來趨勢看,使用者的核心訴求一定不會是單個資料庫產品。透過多形態的資料庫能力,滿足使用者不同場景需求,實現資料的使能,挖掘資料價值。”

不要低估華為雲對於資料庫的決心

如今,資料庫產業迎來了一次真正的戰略轉折點。

這種戰略轉折一方面體現在包括金融、電信、製造、政府等過去傳統商業資料庫最為重要的使用者群,正在加速擺脫大機/小型機環境,積極擁抱混合雲,直接驅動著雲資料庫的強大需求。

另一方面,雲端計算不僅讓資料庫在雲上實現了使用形式的重構,更加驅動著資料庫朝著分散式、智慧化、整合化、融合化的方向發展。

在這個戰略轉折期,資料庫已然成為最重要的基礎雲服務之一,必然成為雲服務商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千萬不要低估華為雲對於資料庫的決心。

事實上,華為多年以來都對資料庫領域十分重視,之前在電信、金融、製造、能源等多個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產品研發與實踐經驗。如今,在混合雲環節成為行業使用者數字化轉型首選的趨勢下,華為將傳統線下資料庫的純軟體銷售和交付模式,調整為依託華為雲與華為雲Stack的模式,為使用者提供一致的使用體驗,加上華為資料庫過去多年在重點行業的積累與實踐,將極大地契合使用者業務對於混合雲環境的使用需求。

“華為具備全棧軟硬體研發能力和調優能力,未來將佈局統籌全球七大區域11個研究所的1000多資料庫專業人才,持續打造業界頂尖的資料庫產品與服務。”張宇昕最後表示道。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091/viewspace-270597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