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快就不必再踏入公司或工廠,而把所有的時間都消磨在家裡。” 關注【融雲 RongCloud】,瞭解協同辦公平臺更多幹貨。
“越來越多的工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只要配有合適的通訊裝置,甚至在我們自己家的客廳中即可處理。”
——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其代表作《第三次浪潮》中的神級預言,在 42 年後全都照進現實。
3 年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顛覆了企業傳統辦公模式,將數字化協同辦公推向了市場制高點,而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的不斷反覆,居家辦公已成新形勢下的主流。
而隨著 5G、雲端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的通訊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近處靠吼,遠處靠走”,到“一機在手,天下我有”,從書信郵寄到即時通訊,從曾經的“惜字如金”到現在的“萬物互聯”。時空在發展中“穿越”,距離在變化中“縮水”。
通訊工具的變遷和通訊方式的發展,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近日,正值世界電信日,融雲副總裁兼政企事業部總經理趙一方,攜手致遠互聯見習副總裁兼營銷戰略合作部總經理張意,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即時通訊,一切皆訊息”的直播,帶大家感受了“即時通訊”在人類生活與工作中的無限魔力。
(後臺回覆【即時通訊】,獲取直播回看連結)
國內協同辦公市場目前處於什麼發展階段?
趙一方:至少在中國,我認為 toB 市場比 toC 市場會晚一個節拍,即時通訊就是這樣。
幾年前我記得我在開會,更多的是參加電話會議,還是給我一個 400 的電話號碼,我撥進去。感覺這幾年這種情況基本上很少,絕大部分都是微信或者自己的整合辦公軟體,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根本原因還是行動通訊。
是行動通訊讓辦公從室內走向室外,當然疫情也促使很多企業必須做出數字化變革,從而反推即時通訊行業發展。而即時通訊未來肯定一片大好,甚至慶幸自己作為 IT 人剛好處在即時通訊領域,因為它在急速發展期。
正因為處在即時通訊急速發展的時代,所以很多企業提出新的場景及需求,也促使即時通訊行業自我革命,不斷迭代。
比如和政府單位或者大型企業合作,合同需要逐級審批,如果在最後一級發現問題,會導致整個審批流程作廢,需要重新再走一遍流程。即時通訊軟體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支援任何領導直接跟申請人對話,有任何問題及時解決,基本不會造成流程重複。
比如基於對歷史文件的查閱或稽核需求,即時通訊軟體實現了存檔備查功能;基於新進群人員對專案歷史記錄的瞭解需求,即時通訊軟體實現了支援歷史訊息同步至新進群人員的功能,等等。
張意:中國目前的整個協同辦公市場,趨勢非常不錯。最重要的是它符合當今時代對數字化、資訊化的市場需求。而數字化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也在推動即時通訊行業持續進步。
資訊化時代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無紙化辦公”;數字化時代需要解決的是“系統之間如何連線、資料如何進行多維度分析記錄”等問題;而智慧化時代,需要實現的目標是“通過資料驅動決策”。數字化程式每向前走一步,協同辦公領域也會隨之持續迭代和加力。
舉個例子,基於辦公場景對溝通便宜性和及時性的需求,促成了早期協同辦公系統(一般指 OA )的誕生,解決了審批、公共資訊和文件管理三個問題。
在跨部門協作場景中,即時通訊軟體支援自動建群,可保證人員、訊息快速對稱,避免像微信建群一樣逐個拉人,甚至避免因為沒有對方聯絡方式而導致遲遲無法組建工作群的問題,這極大提高了溝通和協作效率。
即時通訊產品如何滿足政企行業極高的安全需求?
趙一方:融雲作為通訊雲 PaaS 服務商,更多的是為合作伙伴提供底層的通訊技術保障,而安全問題恰恰是融雲最看重的。為了滿足即時通訊高安全性需求,融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比如鏈路層增加了安全防範,通過國密演算法加密,隨著客戶安全需求標準的提升,融雲的加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在應用層可以做到閱後即焚,訊息無法被複制、轉發、收藏,閱讀時間到期後無論傳送端還是接收端,均不留存訊息記錄,保護私密資訊不被洩漏,使資訊更加安全。
通過禁止訪問手機相簿的方式,防止使用者截圖。還有通過加水印,使得外傳資訊可溯源,比如當使用者看到外傳圖片水印有自己的名字的時候,自然就會知道自己是洩露的源頭,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震懾作用。
除此之外,融雲支援私有化部署。這一點對政企客戶而言至關重要,就像最貴的東西一定要放在保險箱一樣,只有部署在本地,客戶才最放心。
對政企客戶而言,除了檔案安全,領導層的個人資訊保安也十分重要。針對這個需求,融雲可對組織內高層領導設定開啟高管模式,避免高層領導被員工誤擾。開啟高管模式後,手機號碼對所有員工隱藏,普通員工無法對其傳送 PIN 訊息或撥打免費電話。高管之間不受影響。
張意:作為合作伙伴,我們瞭解,融雲不僅能在上述方面確保即時通訊安全,還可以通過禁止第三方應用去呼叫即時通訊系統的方法,從技術層面確保內部檔案不外傳。當初,致遠互聯選擇融雲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正是因為融雲產品在安全性、穩定性、擴充套件性、前沿性等四個方面滿足了致遠互聯專案選型的需求。
如何滿足不同行業場景對即時通訊的需求?
張意:可以用“七個統一”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七個統一”的能力分別為:
一是統一門戶。通過組織許可權和使用者管理,建立了統一的身份認證和入口,從而有效地定義它的業務關係。不然入口分散在各個地方,對使用者來說太痛苦。
二是統一組織。不管企業上線多少專業系統,組織架構如何變化,所涉及的應用許可權如何變化,都在同一個組織中做同步。提供統一的工作流程,讓公司的運營流暢、規則透明。
三是統一資訊。就是提供統一的整合整合資訊,把滿地的資訊“孤島”進行有效的整合,把天上掛滿的“鐘乳石”進行有效打通。
四是統一業務定製。根據客戶的業務邏輯,通過強大的底層通訊能力,搭建輕量級的應用。如果客戶業務邏輯發生變化,應用也能隨時迭代,持續創新,不斷精進。
五是統一資料。通過對有效的資料統一管理和智慧分析,做到很好的展現和控制。比如我們公司的營銷管理中臺,業務進度包括合同、收入、研發進度等都在上面,形成統一看板,通過資料驅動決策。
我們七個統一中的這五個統一,在跟融雲的合作中都涉及到了。
六是統一的流程管理,形成全業務流程管理,實現百企萬人大協同。
七是基於這些支撐,統一連線與整合。
趙一方:對於統一門戶和統一通訊,我補充一下。比如我們幫客戶打造一個通訊中臺,大家溝通統一都用中文,否則語言不通會導致溝通效率低下。統一通訊本質上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對內對外的溝通應該使用一套通訊協議,否則轉化過程會導致資訊失真,或者資訊丟失無法還原和追溯。
關於統一資訊,我也補充一點。比如我跟下屬說,這件事你告訴一下 a 和 b,下屬可能沒找著 b,就只告訴了 a 。從系統的角度看,人是不可靠的,系統才是最可靠的,人會犯錯誤而系統不會犯。基於融雲強大的網際網路底層通訊能力,系統能讓每條訊息都貫穿到各個客戶各個業務場景,確保訊息統一。
中國企業市場跟國外非常不同,最大的不同是關於定製的問題。國外的企業,發展水平較高,業務形態較為穩定,所以無論規模大小,習慣用標準化軟體。中國很少看到大型企業,完全用統一標準的即時通訊系統,對中國客戶而言,滿足定製化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需要快速靈活且相對低成本滿足基於業務變化的“二次定製”甚至是“ N 次定製”。這實際上是 IT 行業在 toB 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在滿足特殊場景化需求層面,融雲底層通訊能力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另外,針對即時通訊系統被要求深入到鄉鎮一級等弱網環境,融雲可以保證網路不給力條件下的訊息傳遞成功率,通過動態調整幀率、位元速率、丟包補償等技術手段,提高系統對抗弱網的能力,音訊弱網抗丟包 80%,視訊弱網抗丟包 60%,保障通話質量;同時保證訊息不丟、不重、不亂;在短暫無網路情況下也能實現自動重連,保證客戶業務平臺的穩定及連續。
即時通訊產品如何解決資訊傳輸過程中資訊不對稱問題?
趙一方:先舉個個人親身經歷的故事。
小時候,同班同學在生物課聽說鴿子後面那根羽毛是管平衡的,如果那根羽毛拔掉了,鴿子就找不好平衡了。那時候不懂事他就真逮了一隻鴿子,拔了它的羽毛,然後鴿子的確就飛不了了。這個故事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是這樣的。
然後,過了大概一週多,這個故事就變成這樣了:說那個同學抓了一隻鴿子,然後把它腦袋切下去,打了一針強心針,然後鴿子飛走了。
這實際就是一個典型的資訊傳遞過程中的失真。某種程度上說,很多謠言就是這麼來的。
那麼即時通訊系統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比如融雲,不丟包、可溯源都是能保證訊息真實性的重要功能。而確保訊息完全真實,還需要保證訊息的一致性。融雲可以做到確保訊息順序的完全一致。
舉個例子,在銀行業務場景中,使用者先取 50 塊錢後存 100 塊錢,和先存 100 塊錢後取 50 塊錢,是完全不同的業務邏輯,這個時序如果錯了,後端資料庫的錯位導致賬戶金額不一樣,那對銀行來講可能造成業務上的損失。即時通訊也是同樣的道理。
每年的今天,我們聚焦通訊業,認真審視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行業使命。
新中國成立 70 多年來,通訊業發展始終緊隨全球步伐。從老式手搖電話機,到無所不能的智慧手機,從無線電報到網路寬頻,從撥號上網到千兆光纖……隨著國家的不斷髮展,中國通訊業的專業水平、服務能力持續精進,已具備一定程度的國際競爭力。而通訊業的持續創新已成為助力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之一。
未來,隨著 5G、網際網路、雲端計算、AI 等技術的持續深入發展,人類通訊方式將不斷探索未曾觸及的新邊界,通訊命脈也已開始延伸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來臨,資訊通訊從通訊工具演進為生產工具,將成為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數字“新基建”。
作為通訊行業的一員,未來融雲將繼續秉持初心和使命,堅持自主創新、自我革命,不斷強化通訊雲技術研發,攜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創數字時代通訊生態圈,以持續迭代的產品與不斷優化的解決方案,鋪就資訊“高速路”,消除數字鴻溝,助力建設普惠全人類的數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