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實現業務治理?

banq發表於2022-05-13

業務治理需要一條自動化治理工具的途徑,用於解釋和消除自然語言和定義的歧義。
翻譯成決策表或翻譯成其他一些外來形式(例如程式語言)並不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個至少不以某種受控或結構化形式支援自然語言的規則平臺總是會發現自己與業務治理的核心需求和實踐不一致。

本月羅恩的專欄解釋了原因:

在考慮規則平臺如何更好地支援業務治理時,關鍵因素是要記住業務治理是如何正式溝通的。它是在治理檔案中以自然語言表達的,首先是政策和指令。

業務治理需要一個將這些規則實現自動化的途徑,其特點是對自然語言和定義進行解釋和消除歧義。
如果缺乏這樣的支援會在組織的中心留下一個巨大的缺口。
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差距,也是一個可追溯性差距。

如果沒有對某種形式的自然語言的支援,治理來源的自動化需要翻譯,而不僅僅是解釋。在最好的情況下,這種翻譯是翻譯成一些自動化工具的具體引數設定。更常見的是翻譯成程式性編碼語言--也就是程式設計。

這對業務治理的日常需求和實踐有什麼影響?

1、失去了可追溯性。自上而下,很難確定哪些程式碼實現了哪塊治理,從而證明義務得到了正確履行。問問合規人員就知道了。他們往往是最能感受到痛苦的人。
然而,可追溯性的喪失是雙向的。自下而上,很難確定關鍵程式碼片段的直接商業動機,從而瞭解什麼結果應該被認為是真實的。

所以,影響評估在兩個方向上都是困難和耗時的。沒有人喜歡這樣做,也沒有人覺得這樣做很有成效。

2、業務敏捷性降低。變革比它需要的要難得多。不可能簡單地重新陳述和重新解釋相關的管理檔案,直到實施,注意衝突、差距和不一致--當然也包括檔案之間的衝突。這本身就很難了。相反,變化幾乎總是需要程式設計師的干預。
反過來說,這種軟體工作並不是簡單地將修改內容轉化為計算機程式碼的問題。首先,開發人員必須做精細的偵查工作,以確定哪些程式碼需要修改或替換,這項工作往往非常耗時,而且本身就容易出錯。這絕對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整體組合!

3、糟糕的企業記憶。在一個日益流動的數字工作場所,誰可能記得某個新的程式碼以特定的方式為某個特定的原因實施了某個修訂後的治理?
這不是在數字環境中進行知識時代工作的有效方式。為什麼還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關於規則平臺,有兩個基本原因。

迄今為止,大多數規則平臺都極力迴避任何形式的自然語言,以及它的自然同族:商業語義。

該行業似乎對完美的消歧(不可能)有一種固定的看法,而不是在一個明確定義的上下文中排除合理懷疑的消歧。
如果能達成一箇中間地帶,讓人類貢獻詞彙表和概念模型(結構化的商業詞彙表),而機器利用這些規範來協助自動消歧義,將是非常有成效的。是的,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但絕非不可能。

企業治理的新願景
這使我想到了知識時代企業治理的新願景。首先,讓我定義一下我所說的企業治理的含義。我們已經使用了十多年的定義是。

一個流程、組織功能、一套技術和系統方法,用於建立和部署政策和規則到日常的業務運作中。

應該用什麼標準來評估 "在日常業務運營中建立和部署政策和規則 "的完成情況?這種建立和部署應該是。

  • 及時
  • 有效
  • 有選擇性
  • 普及
  • 可追蹤
  • 可重複的
  • 可收回

我們還希望活動是透明的(對那些由職位或法規授權的人),並有能力讓那些對具體行動負責的各方承擔責任。

目前實現治理工件自動化的方法既不智慧也不敏捷! 應對這一挑戰是迄今為止留給規則平臺的最重要的商業機會。

在這個你幾乎可以用谷歌搜尋任何東西的時代,它還沒有發生,這讓我感到很驚訝。我們只需要設想一種人類和機器之間的新夥伴關係,一種更直接適用於商業管理的夥伴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