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天翼雲持續創新為資料安全保駕護航

天翼雲開發者社群發表於2022-03-17

1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防止敏感資料在儲存、傳輸和使用過程被竊取,天翼雲持續創新為資料安全保駕護航(創新故事)》的文章,文中聚焦資料安全熱門話題,闡述了天翼雲如何用技術搭建安全屏障,守護資料安全。

 

  萬物互聯時代,資訊科技的快速更迭在為數字經濟帶來利好的同時,數字時代的網路攻擊也在不斷升級。近年來,針對公眾服務、民生服務、基礎生產等領域的網路攻擊層出不窮,網路安全事件頻頻發生。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要增強網路安全防護能力,提升資料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範各類風險。”網路安全不僅關乎企業和個人的財產生命安全,更是關乎國家安全。安全事件的頻發再次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對於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治理不能只浮於表面,而要提高政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以及法律意識。

 

以下為《人民日報》發表全文:

   相信不少人遇到過這樣的情形:開啟電腦,廣告彈窗剛好是自己搜尋過的某件商品;生日當天,陌生公司的“祝福”資訊發到郵箱……大資料時代,我們在享受資料帶來便利和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個人資訊暴露安全風險。

 

  找到資料保護和利用之間的平衡點,除了依靠法律法規約束違法違規行為外,還需要用技術搭建安全屏障。比如,利用安全技術對資料進行分類分級、脫敏、加密等處理,防止敏感資料在儲存、傳輸和使用過程被不法分子竊取。

 

  天翼雲科技有限公司安全專家邱峰介紹,以資料分類分級為例,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資料很敏感,識別出這些資料並做好分類,能夠有針對性地採用更高安全等級的防護。此外,資料實現分級分類後,什麼是可收集、使用、共享的一般資訊,什麼是重點保護的個人隱私或敏感資訊,就會有明確界定。

 

  “資料精細化分類分級,也有利於企業實施精準防護。”邱峰解釋,如果按照資料保護合規要求,無差別管理所有資料,成本比較高,也增加了資料流通、處理的難度。資料的分類分級,則能夠幫助企業針對不同級別的資料,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在一般資料、重要資料、核心資料中,對核心資料進行重點防護,這同時也有助於資料要素的合理配置。

 

  做好資料精準識別、分類分級、脫敏等並不容易。以識別姓名為例,傳統方法主要透過設定關鍵詞來甄別,但有些詞語可能被誤判為姓名,也有時會出現生僻姓氏沒被打上標籤的情況。針對上述不足,近年來,安全專家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嘗試建立智慧化的安全屏障。邱峰以識別為例指出,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經過一定的規則演算法訓練後,計算機能夠分析句子結構,還會利用各類資料間的相互關係,精確、立體化、全方位地識別敏感資料。傳統方式需要處理幾天的資料,如今只需要幾十秒就可以完成。

 

   天翼雲一直關注資料安全問題,致力於構建覆蓋資料全生命週期的安全防護體系和能力。天翼雲憑藉海量資料來訓練模型,過去幾年一直堅持自主研發,構建了從資料採集、訪問、使用、傳輸、共享等全流程的大資料安全技術體系,具備敏感資料識別、分類分級、加密脫敏、介面異常檢測、審計監測預警等資料安全能力,為我國資料產業的合規發展提供先行示範。

 

    隨著《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資料安全監管日趨嚴格,安全合規要求持續提升。邱峰表示,天翼雲將持續堅持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資料安全保障能力,為企業上“雲”解決後顧之憂。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4251/viewspace-287156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