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流程管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知了一笑發表於2021-12-28

一、背景說明

在軟體開發領域中,流程協作一直是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同的組織架構中,定義不同角色和人員的職責範圍,並且通過流程規範來管理不同角色之間的銜接機制,以求不斷提高協作效率。

核心要素

  • 角色:不同的組織架構下,角色配置各不相同,角色與人員對應明確;
  • 職責:對不同角色的責任定義,用來明確介入流程的階段與時間;
  • 流程:根據場景定義對應的流程中節點順序,例如開發、測試、部署;
  • 節點:明確不同節點中的負責角色,作為節點有序完成的推動者;

合理的流程管理機制,有利於高效的工作;為了避免流程協作過度複雜,同時還要制定協作規則,例如常說的事不過三(或二),第一責任人等手段。

二、常規流程

產品從需求到釋出中間經歷多個關鍵節點,在協作的過程中,任何階段出現問題,都會對整個流程的上下游產生影響,所以對各個節點輸出結果的質量需要有適當的要求,避免出現工作反覆的低效率情況。

從如下四個方面看具體細節:產品需求、專案管理、研發管理、專案總結,把握好這幾個關鍵階段對團隊的穩定和效率都有巨大的提升。

三、產品需求

  • 收集:多方需求的接收,可能是業務側、產品規劃、系統優化、架構升級、等多個來源;
  • 整理:對收集的需求分類整理,根據重要緊急的策略做好需求統籌和實現的規劃,提供初版文件;
  • 業務評審:給到業務(需求)方流程管理,產品初版的操作示意圖,對齊心裡上的預期;
  • 技術評審:完善需求的細節規則,技術評估合理性、可實現性、複雜度、風險等相關問題;

產品需求階段作為軟體開發的最上游節點,這個階段一定要輸出需求明確,符合業務預期,技術可實現的產品文件,多方達成共識之後,郵件的方式通知到相關人員,以表示當前階段工作完成。

四、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是一件繁雜的事情,通常分為:啟動、執行、監控、收尾四個階段,以此實現專案的"質量、成本、時間"的把控,在不降低質量的情況下,同時降低時間和成本是多數公司的追求,故而形成現在網際網路的內卷態。

  • 啟動:啟動階段主要指資源的合理分配,專案工時評估,里程碑節點明確等事項;
  • 執行:在軟體開發中即指:UI設計,開發實現,測試,線上部署等一系列流程;
  • 監控:關鍵點在於進度與風險,對進度的有節奏跟進,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判斷和解決方案;
  • 收尾:對專案的質量驗收,整個流程的覆盤總結,以及相關人員的通知;

專案管理作為職場中的基礎能力,對於任何人員都是值得用心去積累沉澱的,並且時常思考如何去優化管理策略與方式,以此讓做事的效率更加高效和有條理性。

五、研發管理

研發是一個耗時較長且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所以在這個節點要細緻化的管理和推動,對質量的追求要放在絕對首位,避免因為"多-快-好-省"的想法而出現豆腐渣工程,如此返工帶來的成本會更加高昂。

  • 準備:即在版本開發初期,要精準的理解需求,完成功能模組拆解,以及對應的工時評估;
  • 設計:UI介面輸出,開發前後端設計,測試用例,各個節點完成設計的評審對齊;
  • 編碼:前後端程式碼實現,API對接聯調,配置改動、結構指令碼、邏輯流程等日常文件記錄;
  • 測試:開發自測,專業測試,自動化指令碼測試,UI視覺驗收,產品功能流程驗收;
  • 釋出:預釋出環境模擬部署,線上灰度環境釋出,正式生產環境上線,完成線上驗收;

作為一名多年的開發(後端)選手,這裡對開發的過程大致細化如下幾個節點,當然這裡指的是複雜的業務實現,下述流程執行時極少出現意識偏差的情況:

服務端在面對複雜業務時,將需求落實到設計上至關重要,首先就是對需求有全面細緻的理解,很多時候流程中的一個細小規則對應的實現成本都是巨大的,其次就是對於開發流程的構思設計並輸出,並完成專案組內開發的評審對齊,這樣基本能確保開發的順利完成。

六、專案總結

在複雜的專案中,最後的總結分析很容易被忽略掉,總是感覺版本正常上線沒有問題就可以,當然作為一名開發選手我的內心是支援這個說法的。

複雜的業務對應複雜的產品設計,同時也意味著超長的專案週期,即高昂的成本,線上的正常使用只是意味著研發的質量很高,但是對整體業務的需求和產品設計的合理性是需要基於使用者的使用去分析:

  • 動作埋點:對業務流程上的各個環節做埋點動作,用來對行為資料的收集;
  • 日誌採集:關鍵API的請求做日誌記錄,用來對系統及業務做分析判斷;
  • 資料分析:分類彙總業務流程中各個核心節點資料,形成一整套的資料分析結果;
  • 總結報告:結合業務的需求,對產品功能做出客觀的分析,並輸出必要的優化方案;

這裡重點說明一下分析報告,在資料分析完成後,給到相應的市場或者業務人員,或者具備專業視角的人員,採集彙總多方的意見或建議,客觀的評定落地的產品流程,不管好與差都需要輸出關鍵因素,作為經驗的積累和後續的借鑑。

END


同系列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