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分散式鎖使用 SET
指令就可以實現了麼?在分散式領域 CAP
理論一直存在。
分散式鎖的門道可沒那麼簡單,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分散式鎖方案可能是有問題的。
「碼哥」一步步帶你深入分散式鎖是如何一步步完善,在高併發生產環境中如何正確使用分散式鎖。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們先帶著問題去思考:
- 什麼時候需要分散式鎖?
- 加、解鎖的程式碼位置有講究麼?
- 如何避免出現鎖再也無法刪除?「」
- 超時時間設定多少合適呢?
- 如何避免鎖被其他執行緒釋放
- 如何實現重入鎖?
- 主從架構會帶來什麼安全問題?
- 什麼是
Redlock
- Redisson 分散式鎖最佳實戰
- 看門狗實現原理
- ……
什麼時候用分散式鎖?
碼哥,說個通俗的例子講解下什麼時候需要分散式鎖呢?
診所只有一個醫生,很多患者前來就診。
醫生在同一時刻只能給一個患者提供就診服務。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會出現醫生在就診腎虧的「肖菜雞」準備開藥時候患者切換成了腳臭的「謝霸哥」,這時候藥就被謝霸哥取走了。
治腎虧的藥被有腳臭的拿去了。
當併發去讀寫一個【共享資源】的時候,我們為了保證資料的正確,需要控制同一時刻只有一個執行緒訪問。
分散式鎖就是用來控制同一時刻,只有一個 JVM 程式中的一個執行緒可以訪問被保護的資源。
分散式鎖入門
65 哥:分散式鎖應該滿足哪些特性?
- 互斥:在任何給定時刻,只有一個客戶端可以持有鎖;
- 無死鎖:任何時刻都有可能獲得鎖,即使獲取鎖的客戶端崩潰;
- 容錯:只要大多數
Redis
的節點都已經啟動,客戶端就可以獲取和釋放鎖。
碼哥,我可以使用 SETNX key value
命令是實現「互斥」特性。
這個命令來自於SET if Not eXists
的縮寫,意思是:如果 key
不存在,則設定 value
給這個key
,否則啥都不做。Redis 官方地址說的:
命令的返回值:
- 1:設定成功;
- 0:key 沒有設定成功。
如下場景:
敲程式碼一天累了,想去放鬆按摩下肩頸。
168 號技師最搶手,大家喜歡點,所以併發量大,需要分散式鎖控制。
同一時刻只允許一個「客戶」預約 168 技師。
肖菜雞申請 168 技師成功:
> SETNX lock:168 1
(integer) 1 # 獲取 168 技師成功
謝霸哥後面到,申請失敗:
> SETNX lock 2
(integer) 0 # 客戶謝霸哥 2 獲取失敗
此刻,申請成功的客戶就可以享受 168 技師的肩頸放鬆服務「共享資源」。
享受結束後,要及時釋放鎖,給後來者享受 168 技師的服務機會。
肖菜雞,碼哥考考你如何釋放鎖呢?
很簡單,使用 DEL
刪除這個 key
就行。
> DEL lock:168
(integer) 1
碼哥,你見過「龍」麼?我見過,因為我被一條龍服務過。
肖菜雞,事情可沒這麼簡單。
這個方案存在一個存在造成鎖無法釋放的問題,造成該問題的場景如下:
- 客戶端所在節點崩潰,無法正確釋放鎖;
- 業務邏輯異常,無法執行
DEL
指令。
這樣,這個鎖就會一直佔用,鎖在我手裡,我掛了,這樣其他客戶端再也拿不到這個鎖了。
超時設定
碼哥,我可以在獲取鎖成功的時候設定一個「超時時間」
比如設定按摩服務一次 60 分鐘,那麼在給這個 key
加鎖的時候設定 60 分鐘過期即可:
> SETNX lock:168 1 // 獲取鎖
(integer) 1
> EXPIRE lock:168 60 // 60s 自動刪除
(integer) 1
這樣,到點後鎖自動釋放,其他客戶就可以繼續享受 168 技師按摩服務了。
誰要這麼寫,就糟透了。
「加鎖」、「設定超時」是兩個命令,他們不是原子操作。
如果出現只執行了第一條,第二條沒機會執行就會出現「超時時間」設定失敗,依然出現鎖無法釋放。
碼哥,那咋辦,我想被一條龍服務,要解決這個問題
Redis 2.6.X 之後,官方擴充了 SET
命令的引數,滿足了當 key 不存在則設定 value,同時設定超時時間的語義,並且滿足原子性。
SET resource_name random_value NX PX 30000
- NX:表示只有
resource_name
不存在的時候才能SET
成功,從而保證只有一個客戶端可以獲得鎖; - PX 30000:表示這個鎖有一個 30 秒自動過期時間。
這樣寫還不夠,我們還要防止不能釋放不是自己加的鎖。我們可以在 value 上做文章。
繼續往下看……
釋放了不是自己加的鎖
這樣我能穩妥的享受一條龍服務了麼?
No,還有一種場景會導致釋放別人的鎖:
- 客戶 1 獲取鎖成功並設定設定 30 秒超時;
- 客戶 1 因為一些原因導致執行很慢(網路問題、發生 FullGC……),過了 30 秒依然沒執行完,但是鎖過期「自動釋放了」;
- 客戶 2 申請加鎖成功;
- 客戶 1 執行完成,執行
DEL
釋放鎖指令,這個時候就把客戶 2 的鎖給釋放了。
有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自己的鎖只能自己來釋放。
我要如何刪除是自己加的鎖呢?
在執行 DEL
指令的時候,我們要想辦法檢查下這個鎖是不是自己加的鎖再執行刪除指令。
解鈴還須繫鈴人
碼哥,我在加鎖的時候設定一個「唯一標識」作為
value
代表加鎖的客戶端。SET resource_name random_value NX PX 30000
在釋放鎖的時候,客戶端將自己的「唯一標識」與鎖上的「標識」比較是否相等,匹配上則刪除,否則沒有權利釋放鎖。
虛擬碼如下:
// 比對 value 與 唯一標識
if (redis.get("lock:168").equals(random_value)){
redis.del("lock:168"); //比對成功則刪除
}
有沒有想過,這是 GET + DEL
指令組合而成的,這裡又會涉及到原子性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 Lua
指令碼來實現,這樣判斷和刪除的過程就是原子操作了。
// 獲取鎖的 value 與 ARGV[1] 是否匹配,匹配則執行 del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這樣通過唯一值設定成 value 標識加鎖的客戶端很重要,僅使用 DEL 是不安全的,因為一個客戶端可能會刪除另一個客戶端的鎖。
使用上面的指令碼,每個鎖都用一個隨機字串“簽名”,只有當刪除鎖的客戶端的“簽名”與鎖的 value 匹配的時候,才會刪除它。
官方文件也是這麼說的: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
這個方案已經相對完美,我們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這個方案了。
正確設定鎖超時
鎖的超時時間怎麼計算合適呢?
這個時間不能瞎寫,一般要根據在測試環境多次測試,然後壓測多輪之後,比如計算出平均執行時間 200 ms。
那麼鎖的超時時間就放大為平均執行時間的 3~5 倍。
為啥要放放大呢?
因為如果鎖的操作邏輯中有網路 IO操作、JVM FullGC 等,線上的網路不會總一帆風順,我們要給網路抖動留有緩衝時間。
那我設定更大一點,比如設定 1 小時不是更安全?
不要鑽牛角,多大算大?
設定時間過長,一旦發生當機重啟,就意味著 1 小時內,分散式鎖的服務全部節點不可用。
你要讓運維手動刪除這個鎖麼?
只要運維真的不會打你。
有沒有完美的方案呢?不管時間怎麼設定都不大合適。
我們可以讓獲得鎖的執行緒開啟一個守護執行緒,用來給快要過期的鎖「續航」。
加鎖的時候設定一個過期時間,同時客戶端開啟一個「守護執行緒」,定時去檢測這個鎖的失效時間。
如果快要過期,但是業務邏輯還沒執行完成,自動對這個鎖進行續期,重新設定過期時間。
這個道理行得通,可我寫不出。
別慌,已經有一個庫把這些工作都封裝好了他叫 Redisson。
在使用分散式鎖時,它就採用了「自動續期」的方案來避免鎖過期,這個守護執行緒我們一般也把它叫做「看門狗」執行緒。
一路優化下來,方案似乎比較「嚴謹」了,抽象出對應的模型如下。
- 通過
SET lock_resource_name random_value NX PX expire_time
,同時啟動守護執行緒為快要過期但還沒執行完的客戶端的鎖續命; - 客戶端執行業務邏輯操作共享資源;
- 通過
Lua
指令碼釋放鎖,先 get 判斷鎖是否是自己加的,再執行DEL
。
這個方案實際上已經比較完美,能寫到這一步已經打敗 90% 的程式猿了。
但是對於追求極致的程式設計師來說還遠遠不夠:
- 可重入鎖如何實現?
- 主從架構崩潰恢復導致鎖丟失如何解決?
- 客戶端加鎖的位置有門道麼?
加解鎖程式碼位置有講究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相對嚴謹」的分散式鎖了。
於是「謝霸哥」就寫了如下程式碼將分散式鎖運用到專案中,以下是虛擬碼邏輯: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redisLock.lock(); // 上鎖
try {
// 處理業務
.....
redisLock.unlock(); // 釋放鎖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有沒有想過:一旦執行業務邏輯過程中丟擲異常,程式就無法執行釋放鎖的流程。
所以釋放鎖的程式碼一定要放在 finally{}
塊中。
加鎖的位置也有問題,放在 try 外面的話,如果執行 redisLock.lock()
加鎖異常,但是實際指令已經傳送到服務端並執行,只是客戶端讀取響應超時,就會導致沒有機會執行解鎖的程式碼。
所以 redisLock.lock()
應該寫在 try 程式碼塊,這樣保證一定會執行解鎖邏輯。
綜上所述,正確程式碼位置如下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try {
// 上鎖
redisLock.lock();
// 處理業務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 釋放鎖
redisLock.unlock();
}
}
實現可重入鎖
65 哥:可重入鎖要如何實現呢?
當一個執行緒執行一段程式碼成功獲取鎖之後,繼續執行時,又遇到加鎖的程式碼,可重入性就就保證執行緒能繼續執行,而不可重入就是需要等待鎖釋放之後,再次獲取鎖成功,才能繼續往下執行。
用一段程式碼解釋可重入: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 {
b();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b() {
// pass
}
假設 X 執行緒在 a 方法獲取鎖之後,繼續執行 b 方法,如果此時不可重入,執行緒就必須等待鎖釋放,再次爭搶鎖。
鎖明明是被 X 執行緒擁有,卻還需要等待自己釋放鎖,然後再去搶鎖,這看起來就很奇怪,我釋放我自己~
Redis Hash 可重入鎖
Redisson 類庫就是通過 Redis Hash 來實現可重入鎖
當執行緒擁有鎖之後,往後再遇到加鎖方法,直接將加鎖次數加 1,然後再執行方法邏輯。
退出加鎖方法之後,加鎖次數再減 1,當加鎖次數為 0 時,鎖才被真正的釋放。
可以看到可重入鎖最大特性就是計數,計算加鎖的次數。
所以當可重入鎖需要在分散式環境實現時,我們也就需要統計加鎖次數。
加鎖邏輯
我們可以使用 Redis hash 結構實現,key 表示被鎖的共享資源, hash 結構的 fieldKey 的 value 則儲存加鎖的次數。
通過 Lua 指令碼實現原子性,假設 KEYS1 = 「lock」, ARGV「1000,uuid」:
---- 1 代表 true
---- 0 代表 false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1;
end ;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then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1;
end ;
return 0;
加鎖程式碼首先使用 Redis exists
命令判斷當前 lock 這個鎖是否存在。
如果鎖不存在的話,直接使用 hincrby
建立一個鍵為 lock
hash 表,並且為 Hash 表中鍵為 uuid
初始化為 0,然後再次加 1,最後再設定過期時間。
如果當前鎖存在,則使用 hexists
判斷當前 lock
對應的 hash 表中是否存在 uuid
這個鍵,如果存在,再次使用 hincrby
加 1,最後再次設定過期時間。
最後如果上述兩個邏輯都不符合,直接返回。
解鎖邏輯
-- 判斷 hash set 可重入 key 的值是否等於 0
-- 如果為 0 代表 該可重入 key 不存在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1]) == 0) then
return nil;
end ;
-- 計算當前可重入次數
local counter =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 小於等於 0 代表可以解鎖
if (counter > 0) then
return 0;
else
redis.call('del', KEYS[1]);
return 1;
end ;
return nil;
首先使用 hexists
判斷 Redis Hash 表是否存給定的域。
如果 lock 對應 Hash 表不存在,或者 Hash 表不存在 uuid 這個 key,直接返回 nil
。
若存在的情況下,代表當前鎖被其持有,首先使用 hincrby
使可重入次數減 1 ,然後判斷計算之後可重入次數,若小於等於 0,則使用 del
刪除這把鎖。
解鎖程式碼執行方式與加鎖類似,只不過解鎖的執行結果返回型別使用 Long
。這裡之所以沒有跟加鎖一樣使用 Boolean
,這是因為解鎖 lua 指令碼中,三個返回值含義如下:
- 1 代表解鎖成功,鎖被釋放
- 0 代表可重入次數被減 1
null
代表其他執行緒嘗試解鎖,解鎖失敗.
主從架構帶來的問題
碼哥,到這裡分散式鎖「很完美了」吧,沒想到分散式鎖這麼多門道。
路還很遠,之前分析的場景都是,鎖在「單個」Redis 例項中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沒有涉及到 Redis 主從模式導致的問題。
我們通常使用「Cluster 叢集」或者「哨兵叢集」的模式部署保證高可用。
這兩個模式都是基於「主從架構資料同步複製」實現的資料同步,而 Redis 的主從複製預設是非同步的。
以下內容來自於官方文件 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
我們試想下如下場景會發生什麼問題:
- 客戶端 A 在 master 節點獲取鎖成功。
- 還沒有把獲取鎖的資訊同步到 slave 的時候,master 當機。
- slave 被選舉為新 master,這時候沒有客戶端 A 獲取鎖的資料。
- 客戶端 B 就能成功的獲得客戶端 A 持有的鎖,違背了分散式鎖定義的互斥。
雖然這個概率極低,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這個風險的存在。
Redis 的作者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叫 Redlock(紅鎖)
Redis 的作者為了統一分散式鎖的標準,搞了一個 Redlock,算是 Redis 官方對於實現分散式鎖的指導規範,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但是這個 Redlock 也被國外的一些分散式專家給噴了。
因為它也不完美,有“漏洞”。
什麼是 Redlock
紅鎖是不是這個?
泡麵吃多了你,Redlock
紅鎖是為了解決主從架構中當出現主從切換導致多個客戶端持有同一個鎖而提出的一種演算法。
大家可以看官方文件(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以下來自官方文件的翻譯。
想用使用 Redlock,官方建議在不同機器上部署 5 個 Redis 主節點,節點都是完全獨立,也不使用主從複製,使用多個節點是為容錯。
一個客戶端要獲取鎖有 5 個步驟:
- 客戶端獲取當前時間
T1
(毫秒級別); 使用相同的
key
和value
順序嘗試從N
個Redis
例項上獲取鎖。- 每個請求都設定一個超時時間(毫秒級別),該超時時間要遠小於鎖的有效時間,這樣便於快速嘗試與下一個例項傳送請求。
- 比如鎖的自動釋放時間
10s
,則請求的超時時間可以設定5~50
毫秒內,這樣可以防止客戶端長時間阻塞。
- 客戶端獲取當前時間
T2
並減去步驟 1 的T1
來計算出獲取鎖所用的時間(T3 = T2 -T1
)。當且僅當客戶端在大多數例項(N/2 + 1
)獲取成功,且獲取鎖所用的總時間 T3 小於鎖的有效時間,才認為加鎖成功,否則加鎖失敗。 - 如果第 3 步加鎖成功,則執行業務邏輯操作共享資源,key 的真正有效時間等於有效時間減去獲取鎖所使用的時間(步驟 3 計算的結果)。
- 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獲取鎖失敗(沒有在至少 N/2+1 個Redis例項取到鎖或者取鎖時間已經超過了有效時間),客戶端應該在所有的 Redis 例項上進行解鎖(即便某些 Redis 例項根本就沒有加鎖成功)。
另外部署例項的數量要求是奇數,為了能很好的滿足過半原則,如果是 6 臺則需要 4 臺獲取鎖成功才能認為成功,所以奇數更合理
事情可沒這麼簡單,Redis 作者把這個方案提出後,受到了業界著名的分散式系統專家的質疑。
兩人好比神仙打架,兩人一來一回論據充足的對一個問題提出很多論斷……
- Martin Kleppmann 提出質疑的部落格:https://martin.kleppmann.com/...
- Redlock 設計者的回覆:http://antirez.com/news/101
Redlock 是與非
Martin Kleppmann 認為鎖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對共享資源的讀寫,而分散式鎖應該「高效」和「正確」。
- 高效性:分散式鎖應該要滿足高效的效能,Redlock 演算法向 5 個節點執行獲取鎖的邏輯效能不高,成本增加,複雜度也高;
- 正確性:分散式鎖應該防止併發程式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個執行緒能對共享資料讀寫。
出於這兩點,我們沒必要承擔 Redlock 的成本和複雜,執行 5 個 Redis 例項並判斷加鎖是否滿足大多數才算成功。
主從架構崩潰恢復極小可能發生,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使用單機版就夠了,Redlock 太重了,沒必要。
Martin 認為 Redlock 根本達不到安全性的要求,也依舊存在鎖失效的問題!
Martin 的結論
- Redlock 不倫不類:對於偏好效率來講,Redlock 比較重,沒必要這麼做,而對於偏好正確性來說,Redlock 是不夠安全的。
- 時鐘假設不合理:該演算法對系統時鐘做出了危險的假設(假設多個節點機器時鐘都是一致的),如果不滿足這些假設,鎖就會失效。
- 無法保證正確性:Redlock 不能提供類似 fencing token 的方案,所以解決不了正確性的問題。為了正確性,請使用有「共識系統」的軟體,例如 Zookeeper。
Redis 作者 Antirez 的反駁
在 Redis 作者的反駁文章中,有 3 個重點:
- 時鐘問題:Redlock 並不需要完全一致的時鐘,只需要大體一致就可以了,允許有「誤差」,只要誤差不要超過鎖的租期即可,這種對於時鐘的精度要求並不是很高,而且這也符合現實環境。
網路延遲、程式暫停問題:
- 客戶端在拿到鎖之前,無論經歷什麼耗時長問題,Redlock 都能夠在第 3 步檢測出來
- 客戶端在拿到鎖之後,發生 NPC,那 Redlock、Zookeeper 都無能為力
- 質疑 fencing token 機制。
關於 Redlock 的爭論我們下期再見,現在進入 Redisson 實現分散式鎖實戰部分。
Redisson 分散式鎖
基於 SpringBoot starter 方式,新增 starter。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3.16.4</version>
</dependency>
不過這裡需要注意 springboot 與 redisson 的版本,因為官方推薦 redisson版本與 springboot 版本配合使用。
將 Redisson 與 Spring Boot 庫整合,還取決於 Spring Data Redis 模組。
「碼哥」使用 SpringBoot 2.5.x 版本, 所以需要新增 redisson-spring-data-25。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 for Spring Data Redis v.2.5.x -->
<artifactId>redisson-spring-data-25</artifactId>
<version>3.16.4</version>
</dependency>
新增配置檔案
spring:
redis:
database:
host:
port:
password:
ssl:
timeout:
# 根據實際情況配置 cluster 或者哨兵
cluster:
nodes:
sentinel:
master:
nodes:
就這樣在 Spring 容器中我們擁有以下幾個 Bean可以使用:
RedissonClient
RedissonRxClient
RedissonReactiveClient
RedisTemplate
ReactiveRedisTemplate
基於Redis的Redisson分散式可重入鎖RLock
Java物件實現了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介面。
失敗無限重試
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碼哥位元組");
try {
// 1.最常用的第一種寫法
lock.lock();
// 執行業務邏輯
.....
} finally {
lock.unlock();
}
拿鎖失敗時會不停的重試,具有Watch Dog 自動延期機制,預設續30s 每隔30/3=10 秒續到30s。
失敗超時重試,自動續命
// 嘗試拿鎖10s後停止重試,獲取失敗返回false,具有Watch Dog 自動延期機制, 預設續30s
boolean flag = lock.tryLock(10, TimeUnit.SECONDS);
超時自動釋放鎖
// 沒有Watch Dog ,10s後自動釋放,不需要呼叫 unlock 釋放鎖。
lock.lock(10, TimeUnit.SECONDS);
超時重試,自動解鎖
// 嘗試加鎖,最多等待100秒,上鎖以後10秒自動解鎖,沒有 Watch dog
boolean res = lock.tryLock(100, 10, TimeUnit.SECONDS);
if (res) {
try {
...
} finally {
lock.unlock();
}
}
Watch Dog 自動延時
如果獲取分散式鎖的節點當機,且這個鎖還出於鎖定狀態,就會出現死鎖。
為了避免這個情況,我們都會給鎖設定一個超時自動釋放時間。
然而,還是會存在一個問題。
假設執行緒獲取鎖成功,並設定了 30 s 超時,但是在 30s 內任務還沒執行完,鎖超時釋放了,就會導致其他執行緒獲取不該獲取的鎖。
所以,Redisson 提供了 watch dog 自動延時機制,提供了一個監控鎖的看門狗,它的作用是在Redisson例項被關閉前,不斷的延長鎖的有效期。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拿到鎖的執行緒一直沒有完成邏輯,那麼看門狗會幫助執行緒不斷的延長鎖超時時間,鎖不會因為超時而被釋放。
預設情況下,看門狗的續期時間是30s,也可以通過修改Config.lockWatchdogTimeout來另行指定。
另外Redisson 還提供了可以指定leaseTime引數的加鎖方法來指定加鎖的時間。
超過這個時間後鎖便自動解開了,不會延長鎖的有效期。
原理如下圖:
有兩個點需要注意:
- watchDog 只有在未顯示指定加鎖超時時間(leaseTime)時才會生效。
- lockWatchdogTimeout 設定的時間不要太小 ,比如設定的是 100毫秒,由於網路直接導致加鎖完後,watchdog去延期時,這個key在redis中已經被刪除了。
原始碼導讀
在呼叫lock方法時,會最終呼叫到tryAcquireAsync。呼叫鏈為:lock()->tryAcquire->tryAcquireAsync`,詳細解釋如下:
private <T> RFuture<Long> tryAcquireAsync(long waitTime, long leaseTime, TimeUnit unit, long threadId) {
RFuture<Long> ttlRemainingFuture;
//如果指定了加鎖時間,會直接去加鎖
if (leaseTime != -1) {
ttlRemainingFuture = tryLockInnerAsync(waitTime, leaseTime, unit, threadId, RedisCommands.EVAL_LONG);
} else {
//沒有指定加鎖時間 會先進行加鎖,並且預設時間就是 LockWatchdogTimeout的時間
//這個是非同步操作 返回RFuture 類似netty中的future
ttlRemainingFuture = tryLockInnerAsync(waitTime, internalLockLeaseTime,
TimeUnit.MILLISECONDS, threadId, RedisCommands.EVAL_LONG);
}
//這裡也是類似netty Future 的addListener,在future內容執行完成後執行
ttlRemainingFuture.onComplete((ttlRemaining, e) -> {
if (e != null) {
return;
}
// lock acquired
if (ttlRemaining == null) {
// leaseTime不為-1時,不會自動延期
if (leaseTime != -1) {
internalLockLeaseTime = unit.toMillis(leaseTime);
} else {
//這裡是定時執行 當前鎖自動延期的動作,leaseTime為-1時,才會自動延期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threadId);
}
}
});
return ttlRemainingFuture;
}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 中會呼叫renewExpiration啟用了一個timeout定時,去執行延期動作。
private void renewExpiration() {
ExpirationEntry ee = EXPIRATION_RENEWAL_MAP.get(getEntryName());
if (ee == null) {
return;
}
Timeout task = commandExecutor.getConnectionManager()
.newTimeout(new Timer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Timeout timeout) throws Exception {
// 省略部分程式碼
....
RFuture<Boolean> future = renewExpirationAsync(threadId);
future.onComplete((res, e) -> {
....
if (res) {
//如果 沒有報錯,就再次定時延期
// reschedule itself
renewExpiration();
} else {
cancelExpirationRenewal(null);
}
});
}
//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定時任務 是 lockWatchdogTimeout 的1/3時間去執行 renewExpirationAsync
}, internalLockLeaseTime / 3, TimeUnit.MILLISECONDS);
ee.setTimeout(task);
}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 會呼叫到 renewExpirationAsync,執行下面這段 lua指令碼。
他主要判斷就是 這個鎖是否在redis中存在,如果存在就進行 pexpire 延期。
protected RFuture<Boolean> renewExpirationAsync(long threadId) {
return evalWriteAsync(getRawName(), LongCodec.INSTANCE, RedisCommands.EVAL_BOOLEAN,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then " +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 +
"return 1; " +
"end; " +
"return 0;",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getRawName()),
internalLockLeaseTime, getLockName(threadId));
}
- watch dog 在當前節點還存活且任務未完成則每 10 s 給鎖續期 30s。
- 程式釋放鎖操作時因為異常沒有被執行,那麼鎖無法被釋放,所以釋放鎖操作一定要放到 finally {} 中;
- 要使 watchLog機制生效 ,lock時 不要設定 過期時間。
- watchlog的延時時間 可以由 lockWatchdogTimeout指定預設延時時間,但是不要設定太小。
- watchdog 會每 lockWatchdogTimeout/3時間,去延時。
- 通過 lua 指令碼實現延遲。
總結
完工,我建議你合上螢幕,自己在腦子裡重新過一遍,每一步都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一起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 Redis分散式鎖中的各種門道,其實很多點是不管用什麼做分散式鎖都會存在的問題,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
對於系統的設計,每個人的出發點都不一樣,沒有完美的架構,沒有普適的架構,但是在完美和普適能平衡的很好的架構,就是好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