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談談服務間的連線

ForestXie發表於2019-03-04

最近又把RPC框架的底層協議翻出來回顧了一遍,梳理一下有什麼可以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重點看了一下RPC連線的實現方案。看了之後,覺得可以談談服務間連線的方式及區別,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寫了一下。

簡單談談服務間的連線

(圖片來源於cs.rutgers.edu/)


連線的方式


(1)短連線,對於每一次請求,都需要單獨建立一個tcp連線,請求完成之後關閉連線,每一個請求都需要獨佔一個tcp連線。

通常的短連線操作步驟是: 連線→資料傳輸→關閉連線;

簡單談談服務間的連線

(圖片來源於教材截圖)

(2)短連線執行緒池,對建立的tcp連線不是簡單的釋放掉,而是快取起來,每一次rpc請求都需要佔用該連線。
(3)長連線,只建立一個連線,所有請求都共享這個連線,通過一些請求id來標示返回的資料應該屬於哪一個請求。

長連線的操作步驟就是:
連線→資料傳輸→保持連線(心跳)→資料傳輸→保持連線(心跳)→……→關閉連線;


簡單來說,短連結一般都是基於HTTP的,會遵循三次握手原則,web站點對外服務都是使用的短連線。

長連線主要基於Socket,長連線的框架有最出名的Netty了,Dubbo框架也是基於Netty而來。長連線框架優勢在於效率高(大量建立連線的開銷真心很高),適用於內部業務系統間的呼叫。


連線的傳送/接收方式

1、非同步, 報文傳送和接收是分開的,相互獨立的,互不影響。
2、同步, 報文傳送和接收是同步進行,既報文傳送後等待接收返回報文。 同步方式需要考慮超時問題。


長連線的管理


  • 建立一個連線管理器,每一次在發起請求的時候,都需要在聯結器中申請一個連線,連線管理器負責連線狀態監測;

  • 每次在獲取連線的時候,做一次連線狀態的監測,確保連線的狀態確實是正常的;

  • 根據請求的一些狀態,主動的處理連線,例如出現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異常,那麼為了安全,需要將當前執行緒主動關閉掉。通過上下文管理Context Manager捕獲外部程式碼的一些異常,從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主動關閉連線;

  • 客戶端連線請求的timeout時間一定需要要設定,服務端需要監控執行緒執行狀態,防止永久性的阻塞造成記憶體洩露,設定超時閾值,在需要的時候直接終止正在執行請求。


掃描二維碼或手動搜尋微信公眾號【架構棧】: ForestNotes

歡迎轉載,帶上以下二維碼即可

簡單談談服務間的連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