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北交所開市首週五問如何錯位發展?

人間的太陽發表於2021-12-02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首批上市公司共 81家,有 10 家為北交所新股,另外 71 家直接從精選層平移而來。開市首周,81只北交所上市股票成交212.49億元,較開市前一週增長158.69%;10只新股價格整體上漲,平均漲幅達123.91%,換手率均值為11.09%。

北交所從提出設立到正式開市只用了74 天,這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是推進速度最快的資本市場之一,體現了中國對完善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服務的高度重視和堅強決心。近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對致同會計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進行專訪,解讀北交所錯位發展的核心要點。

一問:與滬深兩市相比,北交所如何錯位發展?

致同全國A股北交所、新三板業務主管合夥人江永輝表示,目前各個板塊的定位都十分清晰,科創板是嚴格的硬核科技屬性,創業板是“三創四新”,而北交所是服務“專精特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在中國金字塔機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北交所是一個“塔基”,考慮到其面向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基數龐大,理論上未來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數量會比科創板、創業板的企業數量多。

致同全國審計服務線管理合夥人、全國證券服務線管理合夥人鄭建彪對“錯位發展”的理解是,從市場角度而言,企業在哪一板塊掛牌,是由市場決策的,包括髮行人的主體屬性、投資人傾向和意願等。比如部分年淨利潤在4000萬元左右的企業,存在在不同板塊都有機會成功上市的可能,但最終選擇哪個板塊還須基於市場進行決策。

致同全國A股主機板業務主管合夥人曹陽表示,與深滬股市的企業相比,北交所所支援企業的發展階段性不同,具有更早、更小、更新的特點,資產規模小、利潤低,而且不確定性高,因此投資的風險性也就更高,所以北交所投資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高風險、高收益。

二問:隨著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數量增加,是否會拉低A股估值水平?

江永輝表示,從理論上講,市場容量增加,供給增多,如果總的資金池不變,A股整體估值水平會相應降低,但這個前提無法成立,因為北交所會推動一些新的資金入市,而且如果形成了正向效應,湧入的資金會更多。另外,目前國家級的近5000家“小巨人”企業,證券化率僅有13.53%,這一比例還是較低的,所以北交所的設立,並不會過度供給。未來中國的經濟規模非常可觀,廣東省、北京市等的GDP都可以匹敵一個發達的小國家,理論上來講,每個省都可以有一個證券市場,也是足以支撐的。

鄭建彪則認為,市盈率是分產品而言的。他對科創板的市盈率做了一個統計,第一是生物醫藥,給定的市盈率不管是中位數還是平均數都是最高的;最低的是能源環境、能源環保,中間的是新材料、高階製造業等。也就是說,市盈率是根據行業產業給定的,未來的成長性更加重要。

鄭建彪表示,“小巨人”裡面孕育著很多市場化的空間,也是區分行業的,像科創50的平均數或者均值只是一個概念,北交所會有市盈率很高的上市公司,主機板也會有市盈率非常低的上市公司。

“中國的資本市場板塊是不斷分化的,不是一漲全漲,未來將會分行業、分公司出現上漲。”江永輝說。

三問: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角度來看,承接北交所上市業務的考量是什麼?

“有兩個考量:第一,風險是否可控。針對每家企業,在承接前我們都需要在短期內完成盡調,作為一個審計師要看對行業業務、經營風險、財務方面能不能充分的把控,假如我們能掌控這個風險,我們才會承接。第二,能否陪伴企業共同成長。中小企業規模小,但家數多,我們也更看好中小企業的未來。我們想陪伴中小企業一起發展,陪伴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就更瞭解企業,對企業的經營風險各個方面更瞭解,同樣有利於降低審計風險。”江永輝說。

四問:中小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的難點是什麼?

曹陽認為,從北交所上市條件來看,市值、利潤、營收等要求相對不高,核心點還是在於規範性。

一方面,中小企業地位相對比較弱,所以面對其客戶時需要有更高的響應度和服務意識,這種響應度和服務意識在操作上有時可能會犧牲一些規範性。另一方面,企業要建立一整套規範的制度,成本還是很高的,比如業務資訊的蒐集整理,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融合度,符合資格的財務人員的聘用,以及整個執行環境中的稅收稅費的影響等。對於大企業而言,這些可能還容易承受,但對於小企業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塊成本。

從推進中小企業上市的角度,我們建議中小企業一方面要考慮大環境,另一方面要考慮降低經營成本,目前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降低內部運營成本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五問:如何看待北交所的退市機制?

江永輝認為,早期的A股市場,上市公司退市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中國資本市場一系列改革的一項重大成效就是退市機制的建立。北交所在財務指標、交易指標、規範指標等方面,比以前有了更清晰的定義,並且在充分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充分包容中小企業天然存在的業績易受外部影響等特點,避免市場“大進大出”;同時,堅決出清重大違法、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等極端情形的公司。退市制度也在提醒企業,上市只是一個起點,並不是終點,企業實現發展是第一位的。 

曹陽表示,近年來隨著註冊制的大力推進,上市難的問題得到大幅度緩解,這也同時破解了企業“擁殼自重”的畸形生態,為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助於推動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建立,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才能促進中國資本市場長足發展和穩健成長。

 

稿件來源:經濟觀察報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0469/viewspace-284536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