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是實現資料自動流動的核心

數加小高發表於2021-10-29

正確的資料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正確與否的核心是軟體、是演算法、是模型。

軟體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資料和指令的集合,本質是事物執行規律的程式碼化,作用是構建資料流動的規則體系,是指導甚至控制物理世界高效、有序乃至創造性運轉的工具,是工業和商業技術體系的載體,也是人類經驗、知識和智慧的結晶。

無論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還是牛頓的三大規律,都是我們認識這個物理世界的方式。我們把規律模型化、模型演算法化、演算法程式碼化、程式碼軟體化,再用軟體化去優化物理世界。我們構建了三個世界,物理世界、意識世界、數字世界。

過去科學家整天在實驗室做實驗,現在有一部分實驗可以在計算機裡面去做。對於製造業也是一樣,過去飛機從立項到交付需要近十五年,現在只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因為人們構建了一個新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方法論。高鐵可以通過虛擬的高鐵在虛擬的京滬線上跑起來,來測試高鐵執行中選擇電流、電壓、噪音、穩定性、可靠性等,通過在虛擬世界的快速迭代,構造了一個改造和認識世界的方法論,這種方法叫模擬擇優法。

今天我們討論各種各樣的雲和工業網際網路概念的背後是什麼?是我們正在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就是體系架構大遷徙的時代。

伴隨著工業技術和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商業系統的需求、生產流程、業務邏輯的複雜性逐漸增加,對資訊系統的響應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商業和製造系統複雜性的持續增加,基於傳統IT架構解決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原有業務系統升級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業務系統,即“系統+系統"模式,面臨業務系統"煙囪林立"、複雜臃腫、迭代緩慢、交付低效等挑戰,業務系統響應能力呈線性增長,越來越難以適應日益複雜的製造系統。

以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等為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帶來了體系的重構,形成了以資料驅動、軟體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慧主導為特徵的製造業新體系。在過去的兩三百年的時間裡,製造業不變的追求是:製造的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和客戶的高滿意度。新的體系對於製造業來說,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帶來了誰來生產、生產什麼、用什麼工具、以什麼方式、在哪兒生產的改變。

生產者由單純的生產者轉變為產銷者(Prosumer),消費者越來越深度地參與了生產的全過程;生產產品由功能產品演進到智慧互聯產品,無人汽車、智慧硬體等產品層出不窮;生產工具由從能量轉換工具到智慧工具,3D列印、數控機床廣泛應用於製造;生產方式從“試錯法"到"模擬擇優”,從實體制造到實體虛擬融合,虛擬模擬、數字孿生的技術正不斷應用,體現一種新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生產地點由集中向分散轉變,網路化製造、分享製造正是這一過程的體現。

面對數字化轉型大變革,企業如何轉型?企業思維需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以不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面對需求的不確定性,企業需要以資料+演算法的策略應對不確定性,需要摒棄冗餘思維、靜態思維,走向精準思維、動態思維。二是以增量革命構建新型能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把軟體、裝置、流程優化、管理變革最終都要轉化為企業的新型能力。這是數字化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三是從產品製造商到客戶運營商(Customer Operator),製造企業應成為一個工業產品提供者,通過產品與客戶建立一種"強關係",能成為24小時線上,瞭解、預測、滿足客戶需求的“客戶運營商”。(sofastsoft . com)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6149/viewspace-283969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