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聽說,99% 的 Go 程式設計師都被 defer 坑過
先宣告:我被坑過。
之前寫 Go 專欄時,寫過一篇文章:Go 專欄|錯誤處理:defer,panic 和 recover。有小夥伴留言說:道理都懂,但還是不知道怎麼用,而且還總出現莫名奇妙的問題。
出問題就對了,這個小東西壞的很,一不留神就出錯。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今天就不講道理了。直接把我珍藏多年的程式碼一把梭,憑藉多年踩坑經歷和寫 BUG 經驗,我要站著把這個坑邁過去。
一、
先來一個簡單的例子熱熱身: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defer func() {
fmt.Println("first")
}()
defer func() {
fmt.Println("second")
}()
fmt.Println("done")
}
輸出:
done
second
first
這個比較簡單,defer
語句的執行順序是按呼叫 defer
語句的倒序執行。
二、
看看這段程式碼有什麼問題?
for _, filename := range filenames {
f, err := os.Open(filename)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defer f.Close()
}
這段程式碼其實很危險,很可能會用盡所有檔案描述符。因為 defer
語句不到函式的最後一刻是不會執行的,也就是說檔案始終得不到關閉。所以切記,一定不要在 for
迴圈中使用 defer
語句。
那怎麼優化呢?可以將迴圈體單獨寫一個函式,這樣每次迴圈的時候都會呼叫關閉函式。
如下:
for _, filename := range filenames {
if err := doFile(filename); err != nil {
return err
}
}
func doFile(filename string) error {
f, err := os.Open(filename)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defer f.Close()
}
三、
看看這三個函式的輸出結果是什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a() (r int) {
defer func() {
r++
}()
return 0
}
func b() (r int) {
t := 5
defer func() {
t = t + 5
}()
return t
}
func c() (r int) {
defer func(r int) {
r = r + 5
}(r)
return 1
}
func main() {
fmt.Println("a = ", a())
fmt.Println("b = ", b())
fmt.Println("c = ", c())
}
公佈答案:
a = 1
b = 5
c = 1
你答對了嗎?
說實話剛開始看到這個結果時,我是相當費解,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
但可以看到,這三個函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有一個命名返回值,並且都在函式中引用了這個返回值。
引用的方式分兩種:分別是閉包和函式引數。
先看 a()
函式:
閉包通過 r++
修改了外部變數,返回值變成了 1。
相當於:
func aa() (r int) {
r = 0
// 在 return 之前,執行 defer 函式
func() {
r++
}()
return
}
再看 b()
函式:
閉包內修改的只是區域性變數 t
,而外部變數 t
不受影響,所以還是返回 5。
相當於:
func bb() (r int) {
t := 5
// 賦值
r = t
// 在 return 之前,執行 defer 函式
// defer 函式沒有對返回值 r 進行修改,只是修改了變數 t
func() {
t = t + 5
}()
return
}
最後是 c
函式:
引數傳遞是值拷貝,實參不受影響,所以還是返回 1。
相當於:
func cc() (r int) {
// 賦值
r = 1
// 這裡修改的 r 是函式形參的值
// 值拷貝,不影響實參值
func(r int) {
r = r + 5
}(r)
return
}
那麼,為了避免寫出這麼令人意外的程式碼,最好在定義函式時就不要使用命名返回值。或者如果使用了,就不要在 defer
中引用。
再看下面兩個例子:
func d() int {
r := 0
defer func() {
r++
}()
return r
}
func e() int {
r := 0
defer func(i int) {
i++
}(r)
return 0
}
d = 0
e = 0
返回值符合預期,再也不用絞盡腦汁猜了。
四、
defer
表示式的函式如果在 panic
後面,則這個函式無法被執行。
func main() {
panic("a")
defer func() {
fmt.Println("b")
}()
}
輸出如下,b
沒有列印出來。
panic: a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main()
xxx.go:87 +0x4ce
exit status 2
而如果 defer
在前,則可以執行。
func main() {
defer func() {
fmt.Println("b")
}()
panic("a")
}
輸出:
b
panic: a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main()
xxx.go:90 +0x4e7
exit status 2
五、
看看下面這段程式碼的執行順序:
func G() {
defer func() {
fmt.Println("c")
}()
F()
fmt.Println("繼續執行")
}
func F()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捕獲異常:", err)
}
fmt.Println("b")
}()
panic("a")
}
func main() {
G()
}
順序如下:
- 呼叫
G()
函式; - 呼叫
F()
函式; F()
中遇到panic
,立刻終止,不執行panic
之後的程式碼;- 執行
F()
中defer
函式,遇到recover
捕獲錯誤,繼續執行defer
中程式碼,然後返回; - 執行
G()
函式後續程式碼,最後執行G()
中defer
函式。
輸出:
捕獲異常: a
b
繼續執行
c
五、
看看下面這段程式碼的執行順序:
func G()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捕獲異常:", err)
}
fmt.Println("c")
}()
F()
fmt.Println("繼續執行")
}
func F() {
defer func() {
fmt.Println("b")
}()
panic("a")
}
func main() {
G()
}
順序如下:
- 呼叫
G()
函式; - 呼叫
F()
函式; F()
中遇到panic
,立刻終止,不執行panic
之後的程式碼;- 執行
F()
中defer
函式,由於沒有recover
,則將panic
拋到G()
中; G()
收到panic
則不會執行後續程式碼,直接執行defer
函式;defer
中捕獲F()
丟擲的異常a
,然後繼續執行,最後退出。
輸出:
b
捕獲異常: a
c
六、
看看下面這段程式碼的執行順序:
func G() {
defer func() {
fmt.Println("c")
}()
F()
fmt.Println("繼續執行")
}
func F() {
defer func() {
fmt.Println("b")
}()
panic("a")
}
func main() {
G()
}
順序如下:
- 呼叫
G()
函式; - 呼叫
F()
函式; F()
中遇到panic
,立刻終止,不執行panic
之後的程式碼;- 執行
F()
中defer
函式,由於沒有recover
,則將panic
拋到G()
中; G()
收到panic
則不會執行後續程式碼,直接執行defer
函式;- 由於沒有
recover
,直接丟擲F()
拋過來的異常a
,然後退出。
輸出:
b
c
panic: a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F()
xxx.go:90 +0x5b
main.G()
xxx.go:82 +0x48
main.main()
xxx.go:107 +0x4a5
exit status 2
七、
看看下面這段程式碼的執行順序:
func G() {
defer func() {
// goroutine 外進行 recover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捕獲異常:", err)
}
fmt.Println("c")
}()
// 建立 goroutine 呼叫 F 函式
go F()
time.Sleep(time.Second)
}
func F() {
defer func() {
fmt.Println("b")
}()
// goroutine 內部丟擲panic
panic("a")
}
func main() {
G()
}
順序如下:
- 呼叫
G()
函式; - 通過 goroutine 呼叫
F()
函式; F()
中遇到panic
,立刻終止,不執行panic
之後的程式碼;- 執行
F()
中defer
函式,由於沒有recover
,則將panic
拋到G()
中; - 由於 goroutine 內部沒有進行
recover
,則 goroutine 外部函式,也就是G()
函式是沒辦法捕獲的,程式直接崩潰退出。
輸出:
b
panic: a
goroutine 6 [running]:
main.F()
xxx.go:96 +0x5b
created by main.G
xxx.go:87 +0x57
exit status 2
八、
最後再說一個 recover
的返回值問題: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捕獲異常:", err.Error())
}
}()
panic("a")
recover
返回的是 interface {}
型別,而不是 error
型別,所以這樣使用的話會報錯:
err.Error undefined (type interface {} is interface with no methods)
可以這樣來轉換一下: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捕獲異常:", fmt.Errorf("%v", err).Error())
}
}()
panic("a")
或者直接列印結果: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捕獲異常:", err)
}
}()
panic("a")
輸出:
捕獲異常: a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其實寫過其他的語言的同學都知道,關閉檔案控制程式碼,釋放鎖等操作是很容易忘的。而 Go 語言通過 defer
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在使用過程中還是要小心。
本文總結了一些容踩坑的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少寫 BUG,如果大家覺得有用的話,歡迎點贊和轉發。
文章中的腦圖和原始碼都上傳到了 GitHub,有需要的同學可自行下載。
原始碼地址:
推薦閱讀:
參考:
- 《Go 語言核心程式設計》
- https://www.jianshu.com/p/63e3d57f28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