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寶庫到雲上機遇:華為雲開天aPaaS的“修路記”
很多企業在推進數字化、業務上雲的時候,都會面臨一個兩難選擇:缺失核心技術容易喪失競爭力,跟不上發展機遇;大力投入核心技術研發,又可能因為開發成本過大,“重複造輪子”而影響程式。
無論對於移動開發者還是產業向開發者來說,能夠在低門檻、低成本的前提下獲得高質量的核心技術,始終都是不變的需求。
如何開啟一扇從核心技術到雲上賦能各領域開發者的門,成為了一項關鍵挑戰。
今年上半年,華為高階副總裁、華為雲CEO、消費者雲服務總裁張平安提出了“云云協同”的主張,描繪華為雲與終端雲打通界限,彼此互補的全新戰略方向。這個思路引發了業界的廣泛討論。在今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中,我們捕捉到了關於這場雲端計算變革的全新訊息。
9月23日,華為全聯接2021開幕,張平安做了“深耕數字化,一切皆服務”的主題演講,宣佈兩個新Region開服,併發布了華為雲開天aPaaS、天籌AI求解器、華為雲Stack8.1、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華為雲SparkRTC等十大新服務,同時宣佈華為雲打造的首個虛擬數字人云笙入職華為雲。
(華為高階副總裁、華為雲CEO、消費者雲服務總裁張平安)
其中,華為雲開天aPaaS不僅標誌著華為雲在aPaaS的重要動作,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一創新將華為在各領域眾多成熟完備的根技術,比如地圖、搜尋、支付等技術釋放到了雲端計算的產業空間,也把華為自身和合作夥伴的數字化轉型經驗沉澱到華為雲,並對外開放,讓開發者不用重複造輪子,幫助開發者用更低的成本完成開發。
華為雲開天aPaaS攜帶的變革意味,可以說充分展示了“雲原生”的根本旨趣。張平安指出,數字化成功的關鍵是用雲原生的思維踐行雲原生,“華為前三十年重塑了世界的聯接,未來三十年,我們將構建智慧世界的雲底座。面對產業數字化浪潮,機會從不缺失。更重要的,是選擇與行動,用雲原生的思維踐行雲原生,深耕數字化,一切皆服務”。
我們可以透過華為雲開天aPaaS,看看華為雲最新的戰略發展動向。從“云云協同”到“一切皆服務”,華為雲在雲端計算與移動服務兩個產業之間,開了一道門,修了一條路,造了一座燈塔。
雲上開發的產業牆
從服務物件與服務目標來看,今天大部分雲端計算使用者使用雲服務都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雲原生作為核心變革趨勢雖然說了很久,但大量企業依舊對“敏捷開發、雲上創新”等概念缺乏體會。很多公司的理解只要是涉及雲的應用就是雲原生,或者是可以給雲服務用的工具或者產品就是雲原生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雲原生模式的開發需要比較高的技術門檻,並且需要大量的學習成本、遷移成本,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缺乏行動必要性;另一方面,技術升級的必要性有待商榷。即使擁抱雲原生,企業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對自己十分有益的技術加持。
那麼哪裡有對企業來說非常有價值,但是傳統開發模式又很難實現的技術呢?答案是移動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當中。
經歷了從網際網路時代到移動終端時代,二十年的技術革新浪潮帶來了大量數字化、資訊化的根技術。移動支付、地圖、搜尋、瀏覽等技術發展得非常成熟,對於絕大多數企業都有重要意義。但在雲服務中,使用者卻很難找到方式去獲得這些技術。
雲模式與移動技術之間,似乎存在一堵牆。這面牆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阻礙了企業的數字化創新程式與擁抱雲原生熱情。
而華為雲,就打算在這堵牆上開一道門。
開門:開天aPaaS何以不同?
這道門就叫做華為雲開天aPaaS。
2020 年,華為雲全球 IaaS 市場排名上升至中國前二、全球前五,是主要雲廠商中增速最快的一家。而在IaaS層取得成功後,華為雲也非常積極地向PaaS層重點發力,這是雲服務廠商做大的必然路徑——而華為雲正在這條路上。
(華為高階副總裁、華為雲CEO、消費者雲服務總裁張平安釋出華為雲開天aPaaS)
所謂aPaaS,是PaaS服務當中的一種,即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應用程式平臺即服務。aPaaS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技術模式是將成熟的技術整合為kit提供給客戶,以此支撐高速開發的需求。這樣使用者可以在低程式碼甚至零程式碼的基礎上完成開發與部署,華為雲開天aPaaS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核心在於其將華為雲和終端雲服務長期深耕的數字化經驗、核心技術,以aPaaS的形式釋放到了華為雲平臺當中。
華為雲開天aPaaS目前已經開放了支付、搜尋、瀏覽、地圖、廣告五個數字業務根引擎,圍繞移動開發者提供相關服務,基於華為雲開發的移動應用可以一鍵上架到華為應用商店。在工業、汽車出行、零售、醫療健康、互動媒體、新聞資訊等九個垂直行業,華為雲開天aPaaS全面開放50+場景化雲服務,128個Kits,超過20,000個APIs。
華為的技術積累和企業服務的實踐經驗,構成了市面上絕大多數aPaaS服務所不具備的核心價值;換一個角度看,開天aPaaS也用極簡開發、高效整合的邏輯填補了相關領域的開發賦能空白,降低了技術開發門檻。
這道門開啟之後,一條新的開發者之路也就映於眼前。
修路:從華為技術寶庫,到雲上產業機遇
以開天aPaaS為代表的“云云協同”新模式,開啟了一條從華為“根技術”出發,直接通向開發者需求的極簡之路。
在全聯接2021中,華為雲的多種釋出都展露出了這種雲服務的新戰略。
比如華為全新構建了數字內容生產線,將影視製作的核片、剪輯、建模等流程在雲上進行了重構,並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將4K高清節目製作時間從數週提升到24小時以內,讓當日製作、當日播出成為可能。
基於數字內容生產線,通過AI的自動建模、AI的語音驅動、AI的渲染加速等技術,打造了華為的第一個虛擬數字人:雲笙。
(張平安與雲笙互動對話)
數字人技術背後的產業機遇在於,多媒體、內容等領域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可以通過極致簡化的模式複用相關技術,創造屬於自己的低成本、高質量數字人“員工”。
在AR地圖領域,華為的河圖AR地圖這幾年廣受好評。如今華為河圖相關技術與解決方案也來到了華為雲。目前,河圖雲已經在博物館、大型商場、旅遊景區等20多個場景中獲得了應用。河圖技術的雲化,可以推動AR地圖產業成為線下經濟的新支點。
這些技術都來自華為長期的技術積累與反覆打磨,不僅可以極大提升開發者的使用價值與開發效率,更能夠為華為雲開發者提供終端雲的流量入口與多樣化服務。從端側的技術到雲上的產業機遇,再到移動第三極的HMS流量加持,今年華為雲在全聯接大會所展示的,是一條區別以往的云云協同之路。
張平安在23日的採訪中表示:“云云協同是我今年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提出來的理念。華為要從為使用者和客戶提供最佳價值的角度出發,把華為雲的基礎設施底座和華為終端雲的移動應用生態進行深度協同,攜手發展。華為雲有230萬開發者,終端雲有450萬開發者,通過云云協同,為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提供統一的服務與體驗,包括統一帳號、支付、音訊、視訊等開放能力,以及統一開發平臺、統一應用平臺和運營服務,從而賦能視聽、金融、工業互聯、健康醫療、教育等行業,開啟全場景服務新徵程。”
張平安進一步指出,華為終端雲在全球有9億使用者,170多個國家運營。通過云云協同,這些生態能力可以為眾多行業客戶和夥伴帶來新的創新、協同空間。終端雲的能力上架到華為雲,可以為政企客戶所使用,例如地圖、搜尋、支付、服務號等能力。而政企客戶優秀的服務可以通過終端雲的生態網路觸達到全球9億使用者,豐富使用者的體驗,開創了新的運營空間。目前,云云協同獲得了很多行業客戶的認同,已有一百多家客戶與華為簽約。
造塔:云云協同的新支點
公有云與移動網際網路,經常被看作是涇渭分明的兩條路線。但事實上,移動開發者也需要大量基礎雲工具、雲資源的支援;而云上的政企使用者也需要加強移動技術與網際網路能力,實現多元化的數字升級。
這種情況下,如果產業界始終把持著一成不變的楚河漢界,最終會造成數字化程式受到損害,客戶對雲的未來發展喪失信心。綜合來看,全球雲市場中谷歌雲、微軟雲在AWS競爭壓力下的崛起,很大程度於這兩家企業將AI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終端技術帶到了公有云市場,打破了以往的技術與產業邊界,最終獲得了發展機遇。
試想一下,與雲端開發者、政企使用者關聯最緊密的技術是什麼?顯然,移動應用的相關技術可以拔得頭籌。這一方面是因為這類技術普及率高、需求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個領域的根技術需要長期研發投入和打磨積累,放眼全球也很難在雲端大面積整合移動端的開發技術與開發經驗。
走向云云協同的華為雲,恰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來推動和完成這一變革。在終端雲和移動開發領域,華為有長期的技術積累、產品打磨、應用實踐經驗,在地圖、支付、搜尋等核心有著強大的產業優勢。這些技術源泉匯聚到公有云服務上,以aPaaS的極簡開發模式釋放出來,可以形成極大的創新勢能,推動PaaS的產業變革。
多年以來,雲端計算市場都在講“XaaS(Anything-as-a-Service)一切皆服務”。這個長期目標下,開天aPaaS踐行了將華為的開發經驗與產品積累,轉化為標準化服務的新方法。
在云云協同的戰略驅動下,“一切皆服務”有了新的定義和可能。
華為雲與終端雲的云云協同戰略構建已經逐步浮出水面。開天aPaaS不僅為開發者開啟了一扇門,更為廣闊的云云協同可能性築起了一座燈塔。
雲端計算與移動終端,原本是兩個雲業務。但只要燈塔夠高,開發者站得更遠,就能看到其實二者本沒有分別,智慧世界只有秋水共長天一色。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933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華為雲開天 aPaaS 平臺的流使用體驗
- 從技術支撐到落地實踐 華為雲全面賦能“新雲原生企業”
- 從古代文學到雲端技術
- 【華為雲技術分享】物聯網常用開發板
- 資料上雲,我推薦華為雲資料庫!資料庫
- 雲端計算的拐點隱現 華為雲開源兩款容器技術
- 深入雲電腦PC Farm技術探討,以阿里雲、華為雲、ToDesk為例阿里
- 效能達到原生MySQL七倍,華為雲Taurus技術解讀MySql
- 【華為雲技術分享】資料庫開發:MySQL Seconds_Behind_Master簡要分析資料庫MySqlAST
- 雲上安全不容忽視,華為雲技術硬實力織成“保護網”
- 天翼雲混合雲容災技術解析
- 從技術到醫療,雲知聲全棧AI技術為智慧醫療加碼全棧AI
- 邀請函丨 華為雲 TechWave 雲原生 2.0 技術峰會
- 跨越雲端,華為雲技術專家分享高效跨雲遷移實踐
- 華為雲“創原會”:40+技術精英論道雲原生2.0
- LiveVideoStackCon2021 北京站專訪:從上雲到創新,視訊雲的新技術、新場景IDE
- 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從內捲到外卷阿里
- 為什麼從事雲原生開發需要學習容器技術
- 華為雲胡亞凡 華為雲NoSQL資料庫的探索與實踐分享SQL資料庫
- 華為雲 828 營銷季正式開啟,打造中小企業“上雲嘉年華”
- 華為雲智慧雲接入ICA,助力企業輕鬆上雲
- openGauss資料庫部署實踐(華為雲開發者雲實驗)資料庫
- 混合多雲第一課——多雲多活為何被稱為“技術皇冠上的明珠”
- 速遞|100%上雲!2021雙11阿里雲資料庫技術快報阿里資料庫
- 革新技術架構,華為雲DTSE助力紫藤科技遷移上雲經驗分享架構
- 【華為雲技術分享】STM32L476移植華為LiteOS系列教程(二)---開發前準備
- 華為雲 DAS,大幅提高資料庫開發效率資料庫
- 華為雲資料庫穩定可靠-即開即用資料庫
- 進與穩,時代與技術,新基建與華為雲
- 華為雲等保方案,為企業上雲保駕護航
- 破解三大安防影片痛點,看華為4大硬核影片上雲技術
- 乾貨!天翼雲DPU技術解碼
- 從上雲到用雲,中軟國際一“棧”到底
- 整合華為雲OBS上傳工具類
- AI之旅-開篇:從雲端計算之路到AI之旅,從搬上阿里雲到留在阿里雲AI阿里
- 華為雲技術專家硬核分享,雲原生中介軟體如何加速業務發展
- 華為雲徐直軍任華為雲董事長,餘承東任華為雲CEO
- 天翼雲助力行業上雲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