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雲混合雲容災技術解析
資訊化時代,數字技術已經深度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資料也成為企業的寶貴資產。如果企業遇到突發事件造成服務中斷或資料丟失,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甚至影響到社會的正常執行,因此,容災成為企業上雲不容忽視的環節。
我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界定了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範圍,政府機關、電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等重點行業都在其中,這些行業需對重要資訊系統進行容災建設,以滿足基礎合規要求。
容災等級標準
國際計算機組織
SHARE於1992年3月制定了關於遠端自動恢復解決方案的標準,業界將其作為容災標準,一直沿用至今。
對照 SHARE78的七層等級,2007年7月,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出-臺國家標準《資訊系統災難恢復規範》(GB/T 20988-2007),對我國的災備能力做出了6個等級劃分。
2020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釋出《雲端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範 容災》(JR/T 0168-2020)作為金融行業標準,要求應用於金融領域的雲端計算平臺應至少達到容災能力 3 級要求,並明確了對應的 RTO、RPO、可用性等關鍵指標。
容災與備份區別
備份
為防止系統出現操作失誤或系統故障導致資料丟失,而將全系統或部分資料集合從應用主機的硬碟或陣列複製到其他儲存介質的過程。備份是資料高可用的最後一道防線。
容災
災難發生時,在保證生產系統的資料儘量少丟失的情況下,保持生產系統的業務不間斷地執行。容災必須透過系統冗餘、災難檢測和系統遷移等技術來實現。
備份的目的在於應付系統資料中的邏輯錯誤和歷史資料儲存,從而實現恢復過去某個時間點的資料。
容災的目的在於保證系統資料和服務的
“線上性”,即當系統發生故障時,仍然能夠正常地向網路系統提供資料和服務,使系統不停頓。
備份關注的是使用者的資料,而容災關注的是使用者的業務。備份是基石,容災是基石上的高階能力。
天翼云云容災
天翼云云容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雲原生架構,按需使用,一鍵開通
天翼云云容災基於天翼雲原生架構,整合彈性雲主機 CT-ECS、雲硬碟CT-EVS、VPC終端結點(CT-VPCEP)、雲間高速(CT-EC)等雲服務產品,實現容災資源按需開通,彈性擴縮容。
相比於傳統容災產品容災中心資源需提前購買部署,天翼云云容災的雲原生設計為使用者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容災方案。同時使用者無需關心容災所依賴的資源條件,所有容災資源無需單獨管理,可一鍵開通。
CDP持續資料保護,雙端一致性保障
天翼云云容災採用業界主流的持續資料保護 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技術,基於作業系統核心態塊層實時捕獲使用者資料IO,確保資料保護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同時採用了源端CDP快照+複製端雲硬碟快照的雙端一致性保證,確保使用者資料的一致性。
多還原點,災備兼顧
天翼云云容災實現多還原點,為使用者提供多個災難恢復時間,以應對除災難以外的病毒入侵、駭客攻擊、人為誤操作以及業務維護回滾等資料備份專用場景,相比傳統災備產品兼具了備份的優勢。
天翼云云容災場景實踐
天翼云云容災為雲內主機級容災,以及雲下資料中心容災上雲等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雲內容災解決方案
面向金融、政務、通訊、能源、國防、製造等對業務連續性和資料可靠性要求較高的行業,提供雲主機同城(雲內跨可用區)、異地(雲內跨區域)容災能力, RPO達秒級,RTO達分鐘級,滿足國標災備5級要求。支援容災演練、一鍵切換等功能,當生產站點故障時,可在容災站點快速恢復業務,保障客戶業務連續性。
容災上雲解決方案
同時可以為業務部署線上下資料中心或者其他雲平臺,需要做多雲或混合雲容災的客戶提供容災上雲解決方案。其生產中心與災備中心架構解耦,支援同構、異構雲平臺以及各種使用者業務,真正實現雲下業務在不停機情況下進行平滑、可控的資料本地上雲以及在不同雲之間遷移。
天翼云云容災客戶案例
保險公司
一保險公司客戶將其車險、意外險、壽險等核心承保業務部署在天翼雲。為滿足銀保監會關於必須建設異地容災系統、達到國標災備 4級的監管要求,天翼云為該客戶部署核心業務的雲主機提供雲容災服務,實現跨區域容災保護,當出現災難時,透過在容災端快速拉起雲主機,保證業務連續性。雲容災服務支援秒級RPO、分鐘級RTO,達到國標災備5級要求。
大型集團
某大型集團要求各省分公司 IT系統具備針對不同業務等級分等分級容災,並集中至異地災備中心的能力。其中業務系統採用天翼云云容災服務進行跨地域集中容災,根據就近接入的要求,在附近的雲上資源池透過溫備或者冷備的方式實現N:1集中異地容災能力,並提供業務容災遷移能力。
容災是保證企業資料安全、業務連續性與穩定性的重要手段,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天翼雲將持續加強容災技術創新,不斷完善產品能力,透過提供可靠、易用、高價效比的容災服務,助力企業雲上業務 “高枕無憂”。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4251/viewspace-292564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SwitchResX(Mac螢幕解析度修改工具)
- 深度解析KubeEdge EdgeMesh 高可用架構
- 1、ArrayList原始碼解析
- 深度解析單執行緒的 Redis 如何做到每秒數萬 QPS 的超高處理能力!
- 基於身份的分段:三種技術路線解析與建議
- Dive into TensorFlow系列(2)- 解析TF核心抽象op運算元
- 技術分享 | AlertManager 原始碼解析
- Karmada跨叢集優雅故障遷移特性解析
- docker使用bind9實現域名解析
- Day 77/100 前端如何解析Token為可讀的內容?
- Groovy + Java 混合程式設計方案:GMaven
- 共享WiFi碼專案模式全解析,一起了解WiFi碼如何盈利、值不值得做
- 蘇姿豐確認 RX 7000 顯示卡帶來新功能,支援高解析度、高幀率遊戲
- React Server Component: 混合式渲染
- Function原始碼解析與實踐
- 智慧雲解析DNS健康監測是如何實現的?-中科三方
- Class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