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與資源中心
幫助開發者更加高效的工作,提供圍繞開發者全生命週期的工具與資源
developer.aliyun.com/tool/?spm=a1z...
AI在大前端領域已經火爆了兩三年了。隨著裝置算能的躍升和端側模型的演化,越來越多的AI場景開始湧現。從最初的圖片分類,到而今基於人體的百變特效、嵌入日常的語音識別、大眾津津樂道的自動駕駛,AI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疫情期間,AI更是頻頻進入我們的視野 —— 從病毒宿主研究,到病例追蹤防控。而我們前端,也不甘寂寞,給人臉照片戴上口罩的WebApp,就在知乎和朋友圈火了一把。網友Random Forest基於faceapi實現了人臉的檢測,而後,在口罩素材庫裡選擇口罩混合渲染生成最終的圖片。
類似這樣的趣味WebApp,還有許多,前端從來不缺點子。那為什麼前端的智慧化,沒有隔壁端側智慧看起來熱鬧呢?
2017年之後,為Mobile App提供底層加速能力的框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BAT、小米、華為各自推出了端側的深度學習框架,連曠世都要擼起袖子進場。但前端這就要冷清上許多了,除了TensorFlow JS之外,沒有太多選擇。
ONNX JS?除開最近的兩次依賴升級,對框架主體的升級,要整整回推到一年多以前了。很難說是一個讓人安心的選擇。
WebNN的提交則穩定上許多。WebNN會優先選擇平臺提供的加速方案,如DirectML、NNAPI;若無,則退而求其次,嘗試WebGL、WebGPU或WebAssembly。WebNN如果可以成為瀏覽器們的標準實現,則可以以低成本實現計算加速;但相應的,依賴平臺眾多,也導致支援的特性往往只能選取共性子集。標準推進,前路漫漫。
那麼,TensorFlow JS是不是足夠滿足業務的需求呢?早些時間,筆者參與了淘寶的AR小程式專案,小程式環境類似於瀏覽器,可以使用WebGL和WebAssembly加速推理。但即使友軍WebGL的效能相比於微信已經有不小的改進,也沒能挽救Mate 30、iPhone 7這樣中端機型明顯示卡頓的局面。最終,我們選擇橋接到Native的MNN實現了加速,效果顯著,基本全線裝置都有4倍以上的幀率,也更節約記憶體。
小程式幀率30封頂,中端以上裝置,Native MNN的幀率就達到上限了。
MNN再快,也需要有Native的支援。在瀏覽器和小程式上,有既跨平臺,又能跑得流暢的解決方案麼?
前端武器庫
先盤點盤點前端武器庫裡,可以用於推理加速的裝備們 —— 跨平臺主要考量覆蓋率,流暢度則主要考量效能。
▐ JavaScript
覆蓋率100%。可以通過asmjs這樣的工具,將C/C++的實現方案轉到JavaScript上,是實現成本較低的方案。但效能就不要太指望了,同平臺下,比Native方案慢上幾十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WebGL / WebGL2
覆蓋率方面,WebGL和WebGL2在瀏覽器上分別有97%和74%,Mobile和Desktop的差距不大,小程式的覆蓋率應當也相近。但再考慮到推理加速所必須的color_buffer_float擴充,實際情況並沒有沒有這麼樂觀。相當比例的中低端Android裝置WebGL支援不佳。因此,僅支援WebGL的話,就需要放棄相當一部分使用者。
效能方面,WebGL和WebGL2是tfjs和onnxjs的效能擔當,就現階段而言,比JavaScript和WebAssembly都要快上許多。
▐ WebAssembly
覆蓋率方面,WASM在瀏覽器上為91%,但微信、淘寶、支付寶小程式則都支援WASM。
效能方面,參考mozilla的規劃介紹,由於當前缺少多執行緒、SIMD、64位等的支援,WASM的效能還很難與Native看齊。Android V8引擎下,可以通過JIT找回一些場子;但iOS下,就回天乏術了。
▐ WebGPU
覆蓋率一片紅…效能再好也指望不上哎。
小結一下,結合WebGL和WebAssembly,可以實現對大部分瀏覽器和主流小程式的覆蓋,也可以實現相對較好的效能。
磨一把更快的刀
我們結合了我們在小程式上的優化經驗和MNN GPU優化經驗,基於MNN模型基礎設施,實現了全新的MNN.js。效能上有相當明顯的提升,視訊場景下的幀率抖動基本消失,記憶體上也有一定的節省。
▐ 效果
測試版本:tfjs@1.7.0 + mnn.js@0.0.3。測試方法:Warm Up 1次,後續推理50次。MBP直接測試,iOS/Android重啟測試(避免Shader快取)。測試環境:
Desktop:MBP 18年中款,GPU = Radeon Pro 555X + Intel UHD Graphics 630
iOS:iPhone X
Android:小米9
上資料。效能部分,首次推理上,相較於tfjs節約約70%的耗時;後50次平均上,則節約了35%以上的耗時。相容性部分,瀏覽器上,我們測試了Chrome、Safari和眾多手機的自帶瀏覽器;小程式上,我們測試了淘寶、支付寶、釘釘、微信小程式。具體測試的資料就不再陳列,WebGL效能表現上與上述基本相近。
MNN.js當前支援了38個運算元,除了MobileNet這樣的簡單模型,在多達數百個運算元的內部模型上,我們也有近似的效能領先。
▐ 框架
![image.png](https://ucc.alicdn.com/pic/developer-ecology/233ffddfaf764d0090172c6cc49b9840.png "image.png")
在設計上,我們複用了MNN的模型格式。一來,可以實現對Caffe、TensorFlow、PyTorch模型的轉換支援;二來,MNN的運算元替換、層融合等模型優化,也可以延續到MNN.js上。
模型載入後,有WebGL、WebAssembly、JavaScript三種計算後端可供選擇。JavaScript一般不單獨使用,WebAssembly一般在WebGL不支援的情況下使用。
▐ 示例
介面上,我們延續了MNN小程式外掛的動態圖設計,並提供了影像前處理能力,即使是在視訊場景爭搶資源的情況下,也不至讓效能過分下滑。
本文轉自: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9150...
本作品採用《CC 協議》,轉載必須註明作者和本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