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能增長
- 需求的價格彈性,即皮膚價格下降時引發的需求增長幅度
- 供應鏈準備時間
- 零部件及材料的限制,特別是當零部件廠商的供應擴張無法跟上皮膚產能擴張時,例如驅動晶片與玻璃基板
- 電視品牌和OEM的皮膚採購策略和戰略:例如,一些大的電視廠商戰略性地與電視皮膚廠商簽署長期協議(LTA; Long Term Agreement ),以保證數量供應和價格在一定幅度變化
- 自2020年起市場開始集中於少數皮膚廠商:特別是在韓國的LCD廠商重組並從LCD皮膚製造中退出後,中國廠商開始主導市場,而台灣的LCD廠商仍然發揮著槓桿作用
- 集團和關聯公司因素:特別是,許多皮膚廠商是品牌廠或整機廠垂直整合的一部分,或者品牌廠或整機廠以垂直整合的形式擴張進入皮膚生產製造與販賣,如三星顯示 vs. 三星VD,LG電子 vs. LG顯示,華星光電 vs. TCL,京東方 vs. 京東方VT,富士康 vs. 群創光電,夏普 vs. SIO,HKC Display vs. 惠科,等等
圖3:大尺寸FPD價格(美元/平方米)的波動與趨勢(2012-2022)
- 2012年間皮膚的每平方米價格是在需求彈性平均線以上變化,這表示需求的價格彈性不佳,皮膚降價對於需求面積刺激有限。
- 2014到2019年間大尺寸皮膚的每平方米價格是在價格的需求彈性平均線以下變化,這表示皮膚持續降價且通常低於刺激皮膚需求的應有水平。這是皮膚價格過度降價 (Over Drop) 的狀況。
- 2020年至今大尺寸皮膚的每平方米價格是在價格的需求彈性平均線以上變化,且超出許多,甚至出現皮膚漲價而需求也同時增長的雙漲現象。這是皮膚價格過度漲價 (Over Drive) 現象,但這也表示市場已經開始過熱,接下來向下修正的幅度將開始顯現。
- 上半年 (H1):6月份的價格 vs. 上一年12月份的價格
- 下半年 (H2):12月份的價格 vs. 同年6月份的價格

- 價格變化具有很強的週期性,每個週期大約持續1至2年,無論處於上升還是下降趨勢。這是由Crystal cycle和需求彈性造成的。
- 在2008-2022年期間,皮膚價格下降的時間高於上升時間。讓我們以32英寸為例。2008年上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174個月中有108個月是下降的。174個月中有66個月上漲。在這種情形之下,供過於求時皮膚價格降價的幅度會比供不應求時皮膚價格漲價的幅度小,因為漲價時間有限,價格必須快速反應漲價;而因為降價時間較長,皮膚廠商與整機廠商較有時間調整其產能利用率、客戶關係以及庫存水平等等。
- 皮膚價格是有可能維持不變作為供需平衡的象徵,歷史資料告訴我們皮膚價格可以在最多六個月內保持平穩,亦即所謂的平盤。但這並不經常發生,因為液晶電視皮膚價格趨勢總是每半年變化一次,不管是上行或是下行。
- 在2015年之前,價格變化擺幅震盪較為溫和。從2015年到現在,價格的擺幅震盪非常大。這跟供給面的變化有極大關係,特別是2015年後中國大陸的皮膚廠商開始佔據價格主導地位。2009-2015年,每半年的價格變化在-20%和+20%之間。然而,2015年到2022年,每半年的價格變化變得很活躍。我們經常觀察到,價格在六個月內的變化高於30%。
- 2008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是三個特殊的時間段,皮膚價格在6個月內從-25%急劇下降到-35%。其歸因不同:2008年下半年發生了金融危機並扼殺了全球需求。2015年下半年,中國新一波8.5代線的產能擴張刺激了全球供應。2018年上半年,中國新的10.5代線工廠引發了供應過剩並開始帶給韓國液晶皮膚廠關廠的壓力。
- 2016年下半年、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是皮膚價格急劇飆升的三個特殊時間段。其歸因也都不相同:2020年下半年的皮膚價格上漲與顯示行業的創記錄高增長有關。2016年下半年的價格上漲歸因於需求爆炸,這得益於2015年最後一次週期性價格下跌和三星顯示關閉了7代線產能。2020年下半年的價格上漲是由於新冠疫情的封鎖,刺激了居家的電視需求。2021年上半年的價格上漲是由於元器件短缺(尤其是玻璃基板、顯示驅動IC,以及電視廠商積極填補渠道以提高銷量)。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的LCD TV open價格的上漲導致漲價幅度創下新高,漲價週期也最長。
- 從2015年起,每當上一次液晶迴圈出現大幅增長時,下一次液晶迴圈就會出現較大的下降,反之亦然。因此可能符合邏輯的預測是,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價格超級飆升之後,皮膚價格可能會大幅下降,特別是在2022年上半年。Omdia預計目前皮膚價格將保持高位,且2021年第三季度將沒有任何因素可以導致價格大幅下降。然而,由於需求高峰已過,需求已經開始逐漸下滑,皮膚價格將在8月及9月之間以及2021年四季度開始下降,然後在未來的2022年,供應過剩可能進一步誘發皮膚價格逐漸下滑。
- 目前LCD open cell的價格高,而液晶電視機的價格也高。隨著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在不同地區的逐步放寬,消費者正逐漸從家裡走出來。居家經濟效應將在2021年第四季度逐漸消退,更何況中國新增的LCD產能將在2022年迎來新一波增長。這些可能會在2022年引發供應過剩,皮膚價格下行必須直到新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再次生效。
- 產能過剩期間限制皮膚價格下降的唯一因素將是顯示驅動IC與玻璃基板的供應。由於2021年至2022年的半導體需求仍然強勁,顯示驅動IC的8英寸和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將保持緊張。中國新的晶圓代工廠商如Nexchip(晶合整合)和SMIC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大幅增加其顯示驅動IC的產能和配置。因此,顯示驅動IC的供應限制將逐漸消失。同時的確因為異常天候與產能瓶頸因素,造成第三季度與第四季度某些玻璃基板廠商供應呈現瓶頸,但在玻璃熔爐逐漸恢復正常的狀況之下,玻璃基板短缺將在第四季得到緩解。然而,另一個需要考慮的變數是,對於這些新的晶圓代工廠來說,半導體仍然非常有吸引力,他們可能將配置轉移到半導體身上。換句話說,2022年,驅動IC供應可能仍然緊張,使得即使在玻璃基板限制得到緩解的情況下,皮膚廠商也不會很大程度上增加供應。這將是決定2022年供應過剩發生時皮膚價格是否會緩步下降而非快速下滑的最終因素。
- 從2008年到2021年的價格觀察經驗來看,2022年的價格可能會急劇下降。但中國的皮膚廠商可能會盡力避免皮膚價格自由落體持續時間過長,尤其是在中國的三家液晶電視皮膚廠商主導了供應,特別是 65吋以及75吋等超大尺寸的供應液晶電視皮膚正在成為寡頭壟斷業務的時候。我們也將可能看到中尺寸以及小尺寸液晶電視皮膚降幅會大於超大尺寸的特殊現象。這是因為相對於每平方米的平均單價而言,32吋到50吋中尺寸以及小尺寸液晶電視皮膚價格已經在過去這一年呈現超額漲幅的現象。
- 2022年,皮膚價格下跌將迫使韓國的皮膚廠商再次改變工廠生產的計劃。尤其這將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影響。三星顯示已經決定將其8.5代線a-Si TFT LCD工廠的運營延長至2022年底。而樂金顯示繼續在韓國運營其7代線和8.5代線LCD工廠至2023年。然而,2022年的價格下行可能會再次改變這些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