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追星族”中,常有以青少年為主力的粉絲,為支援偶像而出資,各家藝人後援會也時常發起“集資”。不少未成年人省吃儉用將自己的零花錢打入“集資”賬戶。調查發現,很多人之所以花錢追星,是為了獲得粉圈的身份認同,不花錢不被接納。更有73.4%的受訪青少年指出粉絲團會道德綁架,強迫粉絲“氪金”(以各種形式花錢支援偶像——編者注)。
這組資料來自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追星專項調查。該調查通過問卷網進行,有1616名14-35歲青少年參與,其中90後佔32.0%,95後佔32.1%,85後佔11.8%,00後佔24.1%。
73.4%受訪青少年指出粉絲團會道德綁架,強迫粉絲“氪金”
調查中,僅24.4%的受訪青少年從不在追星上花錢。具體說來,42.2%的受訪青少年會購買專輯、寫真、書籍,41.2%的受訪青少年購買代言、周邊,20.2%的受訪青少年為偶像集資,16.5%的受訪青少年送偶像高價禮物。
南京大二學生小米承認自己會跟風花錢。他表示,在粉絲群中大家一起追星,看到其他人都在曬單,自己不花錢會覺得不好意思,因為想融入這個群體。一個新人要想獲得粉圈的身份認同,就需要更高的超話等級、活躍程度,參與控評、“集資”,才能多刷存在感。
17歲的女高中生楊羊是一名韓國偶像的粉絲,她曾參與過“集資”活動,目標金額是20多萬元。她表示,在粉圈,多多少少都會花錢。花錢最多的人,會花好幾萬元買專輯衝籤售。“有個偶像前段時間出了數字專輯,大粉要求粉絲購買專輯,沒買到200張以上,直接開除粉籍”。
調查中,35.8%的受訪青少年直言,之所以花錢追星,是為了獲得粉圈的身份認同,不花錢不被接納。18.5%的受訪青少年表示,花錢是因為“大粉”號召。
現居福州的研三學生沈琳是某粉圈的“大粉”,她告訴記者,有些工作室會特意養一些營銷號、職業粉絲去引導小粉絲。經紀公司與粉絲後援會之間也會有聯絡,給他們一些未公開內容作為所謂後援會“福利”。經紀公司還會通過後援會的成員,在群裡呼籲大家多“氪金”。
擔任過某後援會管理的上海大四學生李欣欣發現,粉圈裡有一些大粉很會“虐粉”,會煽動情緒,比如:“學生黨兩三杯奶茶錢都拿不出來嗎?”“每天打10塊錢不就好了?”“你們不打錢哥哥的夢想怎麼辦?”……還有一些人會寫虐粉“小作文”,比如說“我們哥哥多慘,公司對他多差,他只有這次機會了,只有靠我們了”。這種大粉往往還有很多人附和。
本次調查中,73.4%的受訪青少年指出粉絲團會道德綁架,強迫粉絲“氪金”。
63.8%受訪青少年覺得追星有時會過度消費金錢和精力
“一些後援會組織者會利用職務之便,向粉絲伸手,比如所謂的‘生日集資’‘應援集資’。‘集資’的一大筆錢可以放在支付寶裡,會有額外收益,這些收益的用途也沒見他們公佈。一些後援會甚至會出周邊來獲取利潤,這些周邊據我所知成本極低,並且沒有完全公佈這些資金的用處和明細。”沈琳透露。
李欣欣說,小粉絲是“為愛發電”(粉絲因為喜愛偶像,而心甘情願地付出——編者注),但做到粉圈管理層,尤其是上層,“想撈錢的話真的非常容易”。粉圈經常會有一些“集資”行為,比如搬家、買資料、買雜誌什麼的,粉絲在App打錢,後援會提現以後一般會放到自己賬戶裡,幾十萬元的集資餘額寶收益也有不少。還有就是一些環節的差額,比如買資料和商家商量價錢,自己拿差價。
“後援會的財務支出會向全體粉絲公開,但一般公開賬目都是專門做給粉絲看的。經常會有一些後援會被粉絲發現賬目支出P圖,然後粉絲會罵。但也僅限於罵了,也不能怎麼樣。粉絲打了錢一般都是不能退款的。被騙的粉絲通常也不知道怎麼維權,不知道去哪裡舉報。真出事的話,後援會撈錢的人一般會集體辭職,帶著錢跑路。”李欣欣講述,“這些錢的來源,很多都是學生黨的零花錢,還有個別粉絲,甚至偷拿爸媽看病的錢。”
調查中,63.8%的受訪青少年覺得追星有時會過度消費金錢和精力,52.1%的受訪青少年承認會為偶像盲目“集資”。
應整治這種“集資”現象,尤其是程式不透明、鼓勵未成年人打錢的行為
調查中,63.7%的受訪青少年表示要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追星。45.7%的受訪青少年認為除追星外,要有自己的生活和規劃。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教授表示,網際網路時代,新技術、新媒介比起傳統媒介,在推動青少年追星這方面,作用力度更大。“資本追逐明星,用明星抓眼球,實現短期收益,這是業態發展的問題。行業發展的約束規範不夠健全”。
“我覺得這種屬於灰色地帶吧。在粉圈總有各種辦法、各種名頭去‘集資’。最近國家在整治選秀,我認為也應該整治下這種‘集資’現象,尤其是程式不透明、鼓勵未成年人打錢的行為。“李欣欣說,追星花錢的地方都可能受騙,被騙比較多的就是“集資”打水漂,還有黃牛票,以及一些粉圈的私下交易。但關於如何防騙的宣傳還是比較少,需要多給粉絲們一些提醒和建議。
魏鵬舉認為,粉絲消費的發展有資本的誘導和推動作用。追星是一種情感表達,無可厚非,不必武斷制止這種青春期的情感補償、宣洩方式。“但畢竟在校學生還沒有賺錢,需要通過父母辛勤勞作來支撐學業和生活,我們沒有理由再去花父母的錢用在這個方面”。
“我們要深刻地理解青少年粉絲群體的情感、文化和認知,科學認識網際網路傳播規律,引導他們建立積極健康的‘三觀’。”一名青年研究者表示,同時要限制資本對粉絲消費的誘導、過度投機和綁架。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粉絲“集資”中可能存在的詐騙等違法行為,給予懲治,並向受害粉絲尤其是未成年粉絲,提供清晰明確的舉報渠道和必要的法律援助,更好地保護他們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