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雜誌開源(GitHub: ruanyf/weekly),歡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薦科技內容。
週刊討論區的帖子《誰在招人?》,提供大量程式設計師就業資訊,歡迎訪問或釋出工作/實習崗位。
封面圖
法國葡萄酒產區四月份遭遇了罕見的零下低溫,為了避免葡萄苗被凍死,酒農們入夜後在地裡點滿了蠟燭,讓葡萄取暖。(via)
本週話題:1982年的資訊社會預言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位元(John Naisbitt)上週去世了,享年92歲。
1982年,他出版了一本預測未來的書,叫做《大趨勢》(Megatrends),非常暢銷,全球累計銷量超過1400萬冊。
該書1984年引進國內,中文版也是轟動一時,是當時國內的熱門讀物,他後來多次受邀訪華。
1982年還沒有網際網路和手機,個人電腦也才剛剛誕生(第一臺 IBM PC 釋出於1981年暑假)。那個時候他就預言,人類社會很快就將從工業社會進入資訊社會。
2007年,我讀了這本書,很受震動,做了許多摘錄。現在翻出來看看,依然覺得他當年的描述,直到今天都有啟發意義。下面就是他的一些觀點。
(1) 資訊的地位
工業社會的戰略資源是資本,資訊社會的戰略資源是資訊。
資訊是知識社會的驅動力。權力的來源不再是金錢,而是資訊和知識。
以前,我們大量生產工業品;未來大量生產資訊。
(2)資訊社會要求的技能
資訊社會,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具備讀寫技能。"讀"用來吸收資訊,"寫"用來創造資訊。
未來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須懂三種語言:流利的母語,一門外國語,一門電腦語言。
如果一個人的知識面太過專業化,一段時間後,他可能發現自己的專業已經陳舊了。如果一個人的知識面很廣,在終身教育的配合下,他的專業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3)始終關注未來
資訊和知識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它們不適用於守恆定律,會越用越多。而且,它們會合作增強,也就是說整體的價值大於部分之和。
如何過濾和處理資訊,將成為關鍵的問題。
農業社會,人們習慣向過去看,依賴過去的經驗;工業社會,人們更注重現在;資訊社會,我們必須關注將來。
長期預測的技能將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
資料分析培訓
本週贈送的課程資料是就業技能培訓,幫助大家學習資料分析工具,既有實用性,也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現在幾乎每一家公司都離不開資料處理,需要用資料做精細化運營,驅動業務增長。很多業務崗位都有資料技能要求,大中型公司還有專門的"資料分析師"崗位。
開課吧特別向週刊讀者贈送一門受到好評的課程 《資料分析就業班》,由 Python 佈道師廖雪峰、資料分析專家楊國俊、《零基礎玩轉 Python》暢銷書作者常江三位老師親自研發授課。
課程內容包括:
(2)使用 Excel 和 SQL 完成資料分析報告,做出漂亮的資料視覺化圖表。
(3)講解常用的統計模型,比如線性迴歸、決策樹、K-means 演算法等。
講課過程注重實用性,全程配合實戰專案,力求讓大家在動手中學習。課程面向初學者,也適合 0 基礎的或者運營、產品、財會等非技術崗的同學。課程安排包括 6天 7 節課 + 資料分析專家直播+3 個實戰練習 + 社群服務 + 班主任作業督學答疑。
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助理老師,就能獲取課程,只需象徵性支付0.99元。
由於助理老師人力有限,一般會在24小時內透過申請。前100位報名者,還能免費領取價值99元的 《Python 資料分析手冊》 。
科技動態
1、真菌材料
加拿大科學家嘗試使用真菌,替代泡沫塑膠,作為絕緣的填充材料。真菌可以低成本地大量繁殖,只要使用木屑、秸稈、果殼等生物廢料就可以種植,種植和使用過程都是低能耗、無汙染,廢棄後會自然降解。
它還可以長成特定的形狀,就像澆鑄混凝土一樣。目前,已經有公司在銷售真菌做成的地磚、隔音牆板、保溫板。
2、自動駕駛公交車
重慶市首個自動駕駛公交車開通執行,這是全國第一條投入運營的自動駕駛公交線路。線路全程8.8公里,單次乘車費用為2元。
該車擁有4個鐳射雷達、2個毫米波雷達和7個單目相機,可以感知周邊兩三百米範圍內的車輛和行人。每個路口還設有邊緣計算單元,對路口各方向來車、來人進行計算,並與車輛自身感知進行融合,實現車路協同,從而防止出現感知失誤。每輛自動駕駛公交車上會有一名安全員,可隨時轉換為人工駕駛。
3、腦機介面的猴子試驗(中文)
Neuralink 是馬斯克投資的專門研究腦機介面的公司。它最近釋出了一個爆炸性的影片,一隻安裝了腦機介面的獼猴,熟練地在玩打乒乓的電子遊戲。
研究人員先在猴子的大腦皮層裡面,植入了一個晶片。然後,訓練猴子使用手柄操作遊戲,一旦操作正確,猴子可以從吸管裡面喝到奶昔,幫助它建立神經反射。這時,儀器會記錄猴子的大腦電訊號,以判斷什麼訊號對應什麼操作。等到猴子熟練了手柄操作以後,就移除手柄,僅僅透過大腦電訊號來操作遊戲。
上面 GIF 動畫中可以看到,猴子很熟悉地在玩乒乓球遊戲,但是它沒有使用手柄,完全是透過大腦意念在操作。它知道只要操作正確,就可以從吸管裡面喝到奶昔。
馬斯克說,該技術將用在癱瘓病人身上,"可能會讓癱瘓病人對智慧手機的操作速度,比普通人用手來操作還要快。"
4、線性城市
沙特政府宣佈,將建設一個"未來城市" Neom。該市是長達170公里的線性佈局,只有一條主幹道,分為三層。地面是步行層,有各種建築物和綠化帶;地下一層是服務層,提供各種基礎設定;地下二層是交通層,提供軌道交通。
初看之下,這個設計十分奇特,但是仔細想想,其實非常合理。由於只有一條主幹道,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而且只有一條路線,運輸效率非常高。另外,各種公用事業管道也只需要建設一根主管道,向兩旁拉出分支即可。
5、一句話訊息
Nvidia 公司 CEO 黃仁勳(下圖)宣佈推出首款伺服器 CPU,跟 Intel 公司正面競爭。該 CPU 為 ARM 架構,產品名 Grace,號稱訓練超大 AI 模型有10倍的效能提升。它將用來在瑞士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建造下一代超級計算機。
亞馬遜正式釋出了 OpenSearch,這是對 Elasticsearch 官方版本的反擊,後者最近修改許可證,禁止作為雲服務進行銷售。兩者的關係有點像 MariaDB 和 MySQL,雙方勢均力敵,大概過一兩年,才能看出來誰會贏。
哈勃望遠鏡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了一顆稀有的小行星,上面包含的鐵鎳合金,按照現在的價格,價值1000億億美元,比全球 GDP 總和高出70000倍,分給全球75億人,每人可以分到13億美元。太空採礦也許會大發展了。
湖南科技大學研發的"海牛Ⅱ號"海底鑽機系統,在南海超過2000米的海底成功下鑽231米,重新整理世界深海海底鑽機鑽探深度。
文章
1、我如何走上研究恐龍的道路(中文)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汪筱林老師的演講,他是怎麼會研究恐龍的,以及如何在哈密地區發現了世界分佈面積最大的翼龍化石群,足足有幾千萬條恐龍的化石。
2、GitHub Actions 被濫用挖礦(中文)
最近,有人向各種 GitHub 倉庫瘋狂提交 Pull Request,只為了觸發 GitHub Actions 跑他的挖礦指令碼。本文詳細介紹這個事件。
3、我如何做出一個病毒式傳播的網站(英文)
蘇伊士運河的堵塞事件,啟發作者做了一個 istheshipstillstuck.com 網站,可以檢視事件的最新進展。該網站變得極其流行,5天內有5000萬的訪問量。作者介紹了背後一些有趣的事情。
4、什麼是字串雜湊?(英文)
本文透過一個簡單的例子,講解字串的雜湊值的原理,它是怎麼算出來的。
5、SQLite 命令列資料處理示例(英文)
SQLite 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很多人只把它當作資料庫使用,卻不知道它可以用在命令列,處理各種資料檔案。
6、為什麼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很糟糕?(英文)
一篇很老的經典文章,作者是 Erlang 語言的創始人喬·阿姆斯特朗(Joe Armstrong),他總結了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四個重大缺點。
7、如何不使用 Rails 開發一個 Ruby 的 Web 應用(英文)
Rails 是 Ruby 語言的標準 Web 框架,但是不用它也能開發 Web 應用。本文是一篇長篇教程,詳細講解不使用框架時,Ruby 語言如何開發 Web 應用。
8、如何清理 Docker?(英文)
如果你大量使用 Docker,它會佔用很多硬碟空間。本文教你如何徹底清理 Docker,包括清理容器檔案、映象檔案、網路資料、虛擬磁碟等等。
工具
1、FicusJS
一個 Web Component 元件開發框架,看上去挺簡單。
2、Lite YouTube Embed
一個 Web Component 元件,用來快速載入 Youtube 影片,可以從它的原始碼學習 Web Component 元件的寫法。
3、PDFReal
該網站提供了一系列線上工具,用於 PDF 檔案的各種處理。
4、Explorer ++
一個 Windows 輕量級檔案管理器,有 Tab 視窗,支援為檔案打書籤,介面可以自定義。
5、UltraWeather
一個開源的 Web 應用,可以自己架設服務,檢視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氣,並且有 API。
6、wkhtmltopdf
一個命令列工具,將 HTML 原始碼檔案轉成渲染好的 PDF 檔案。
7、MDTU
Markdown 文件的微信公眾號編輯器,支援微信外鏈轉腳註(或二維碼)、從 URL 採集 Markdown 等功能。(@shfshanyue 投稿)
8、VS Code 主題生成器
一個線上工具,用來建立自己的 VS Code 主題。
9、Aerial
Windows 螢幕保護程式,在屏保時自動播放 Apple TV 的屏保影片,非常漂亮。
10、DeaDBeeF
桌面音訊播放器,支援幾乎所有的音訊格式,並且可以互相轉換。Linux 和 macOS 可用。
資源
1、permission.site
該網站收集 Chrome 瀏覽器各種需要使用者許可的場景(比如讀取剪貼簿、讀取地理位置等),每個場景都提供可執行的示例。
2、程式設計師的 IT 英語教材
這是波蘭某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收集了一些 IT 方面的經典英語文章,用來提高非英語國家程式設計師的英語水平。
3、線上匿名者指南
一本免費閱讀的英文書籍,教你如何在網上不留下痕跡地進行訪問,分為各種使用場景,內容比較深。
4、Beej 的 C 語言教程(Beej's Guide to C Programming)
C 語言的詳細教程(英文的),免費線上閱讀。
5、高教書苑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線上平臺,可以查閱該社出版的3000多本書籍的資訊,還可以免費閱讀全文或部分章節。
圖片
1、木衛二
木衛二是太陽系少數有液態水的行星。它的表面是厚厚的一層冰,下面是巨大的液態海洋。
請看下面這張清晰的照片,冰外殼上到處都是洋流的痕跡。
它非常小,直徑只有500公里,相當於月球的七分之一。冰層厚達20公里,下面的海洋有30公里深,含水量是地球海洋的好幾倍(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6公里)。由於底部的海洋沒凍,因此它一定有一個熱核。
文摘
1、巨型集裝箱船
上個月,巨型集裝箱船"長賜輪"堵塞了蘇伊士運河。
這艘巨輪2018年下水,可以裝20,000個標準集裝箱(20,124TEU),是世界上最大的輪船之一。它長400米,比遼寧號航空母艦(長300米)長出三分之一。
這麼大的船,以前人們認為不可能造出來。二十多年前的1999年,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的容量僅僅為 8,000TEU。當時很多人覺得,這樣的船已經足夠大了。
可是,現在超過 20,000TEU 的集裝箱船,全世界已經有將近100艘(包括建成的和正在建的)。而且,集裝箱船還在變得更大。中國的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已經完成了一艘 25,000 TEU 集裝箱船的設計。可以預計,到十年後的2030年,30,000 TEU 的龐然大物也將變得司空見慣。
如此巨大的船體,可能引發很多問題。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裝箱必須等到漲潮,才能確保有足夠水深,可以進入荷蘭鹿特丹港。如果沒有進一步疏通航道,更大的集裝箱船很快就將無法在上海、釜山和香港停泊。
陸地上的港口基礎設施,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雖然現代港口的卸貨效率驚人,可以在幾天之內卸完滿載的20,000 TEU 集裝箱船,可是大船等待泊位所花費的時間會大大減少整個航運業的利潤,因此可能不得不建造更長的碼頭,以容納更大的船舶,還要建造可以跨越更寬甲板的起重機和容納成千上萬個集裝箱的更大的裝貨場,以及配套的鐵路和公路樞紐的擴容。
另一個困難是,當前主要的海運路線可能無法容納更大的船了。長賜輪已經大到無法透過巴拿馬運河了,因為巴拿馬運河使用船閘,將船提升到更高的水位,那個船閘容納不了大船。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都是深24米,地質條件使得這個深度無法改變。
長賜輪的吃水深度是15.7米,所以可以透過蘇伊士運河。但是,為了保證安全,船底與水底必須最少有3.5米的間隔,因此一旦更大的集裝箱船吃水深度超過20米,就將不能進入蘇伊士運河了。
超大型集裝箱船的好處是,船舶越大,規模經濟也越大,效率比小型船隻高得多,從而可以在一次航行中獲得更高的利潤。那些利潤也許能支援這些巨輪選擇好望角航線,繞過非洲到達歐洲。那條航線的航行成本更高,但是水深足夠。
從環境方面考慮,超大型集裝箱船也有必要。航運業也是一個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行業,為了減少燃油消耗和排放,最佳方法可能就是將船造得更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過去20年,我們已經看到,集裝箱船從10,000 TEU躍升至24,000 TEU。那麼到了2050年,如果出現50,000 TEU 的船隻,請不要感到震驚。
言論
1、
Linux 伺服器經常發生磁碟已滿的錯誤,我的解決方法是,在所有的伺服器硬碟上,都預先放置一個8GB的空檔案,除了佔用空間,它沒有其他作用。
一旦磁碟已滿,就刪了這個檔案,頓時就有了多餘空間,也有了解決問題的緩衝時間。
--《為什麼我所有的伺服器都有 8GB 的空檔案》
2、
很多人認為他們需要使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實際上他們只需要模組化。
-- Hacker News 讀者
3、
所有統計模型都是錯的,但有些模型有用。
-- 喬治·博克斯(George Box),英國統計學家
4、
自從網約車平臺出現,計程車司機就成為了大資料演算法下的平臺工具人。
--《計程車司機的餐飲地圖》
5、
目前,W3C 規範有1,217個,總字數超過1億。這意味著,已經不可能從頭開發一個全新的網路瀏覽器,因為網路已經變得如此複雜,建立新的網路瀏覽器的工作量可與阿波羅登月或曼哈頓計劃相媲美。
-- 《網路瀏覽器的無限範圍》
歷史上的本週
2020年(第 103 期):資訊的半衰期
2019年(第 51 期):為什麼過去10年,筆記本硬體發展緩慢?
訂閱
這個週刊每週五發布,同步更新在阮一峰的網路日誌和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尋"阮一峰的網路日誌"或者掃描二維碼,即可訂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