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CLion管理Qt專案國際化支援

apocelipes發表於2021-02-01

隨著Qt 6的釋出,cmake也正式宣告接管qmake的工作了。

在之前的一篇部落格裡我介紹瞭如何使用cmake管理你的qt專案,不過有一點我沒有講,那就是對國際化(i18n)的處理。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如何使用cmake+clion配置管理一個包含了國際化支援的專案。

準備工作

你需要準備下面的工具

  1. Qt 5.13+(我使用的是Qt 5.15.2)
  2. CLion 2020.3+
  3. GCC 9.0+ (最好支援c++17,最低要求是支援c++11)

其中GCC一般自己安裝的Qt會有附帶,否則在Windows上使用vs2019的編譯器也是可以的。

在Linux上如果不想自己下載安裝Qt的話也可以使用系統倉庫打包好的:

# ubuntu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glu1-mesa-dev libpulse-dev libglib2.0-dev
sudo apt-get --no-install-recommends install libqt*5-dev qt*5-dev qml-module-qtquick-* qt*5-doc-html

# Arch/Manjato
sudo pacman -S base-devel
sudo pacman -S --needed qt5

選擇CLion的2020.3及以上版本是因為它提供了自帶的Qt專案模板,省去了我們自己搭框架的麻煩。

當然如果你還在使用舊版CLion的話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配置Qt專案。

Qt 6在cmake的配置上是類似的,只需要修改幾個函式的名稱即可,後面會提及。

建立專案

前置工作完成之後就可以建立專案了,如下圖所示:

預設是c++14標準,我個人更喜歡用c++17,不過今天的例子使用c++14也是可以的。

建立完成後你會得到如下的CMakeLists.txt檔案: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3.17)
project(untitled1)

set(CMAKE_CXX_STANDARD 17)
set(CMAKE_AUTOMOC ON)
set(CMAKE_AUTORCC ON)
set(CMAKE_AUTOUIC ON)

set(QT_VERSION 5)

# 設定需要用到的Qt modules
set(REQUIRED_LIBS Core Gui Widgets)
set(REQUIRED_LIBS_QUALIFIED Qt5::Core Qt5::Gui Qt5::Widgets)

add_executable(${PROJECT_NAME} main.cpp)

# 提示你應該指定qt的cmake模組的路徑,使用系統預設配置時無需關心
# 嫌這個警告囉嗦的話完全可以註釋掉或者刪除
if (NOT CMAKE_PREFIX_PATH)
    message(WARNING "CMAKE_PREFIX_PATH is not defined, you may need to set it "
            "(-DCMAKE_PREFIX_PATH=\"path/to/Qt/lib/cmake\" or -DCMAKE_PREFIX_PATH=/usr/include/{host}/qt{version}/ on Ubuntu)")
endif ()

# 引入並連結用到的Qt modules
find_package(Qt${QT_VERSION} COMPONENTS ${REQUIRED_LIBS} REQUIRED)
target_link_libraries(${PROJECT_NAME} ${REQUIRED_LIBS_QUALIFIED})

CLion就是靠cmake來組織專案的,對於cmake的配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專案下還有一個提前寫入了Hello World示例的main.cpp。點選編譯執行你就會看到程式建立的視窗了。

下面我們就該進入正題了。

配置國際化支援

為了能更好地展示國際化,我們需要把例子程式碼改成下面這樣:

#include <QApplication>
#include <QHBoxLayout>
#include <QMessageBox>
#include <QPushButton>
#include <QWidge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Application a(argc, argv);
    QWidget window;
    auto btn1 = new QPushButton{QObject::tr("click left button")};
    QObject::connect(btn1, &QPushButton::clicked, [w = &window]() {
        QMessageBox::information(w, 
                                 QObject::tr("clicked left button"), 
                                 QObject::tr("you clicked left button"));
    });
    auto btn2 = new QPushButton{QObject::tr("click right button")};
    QObject::connect(btn2, &QPushButton::clicked, [w = &window]() {
        QMessageBox::information(w,
                                 QObject::tr("clicked right button"),
                                 QObject::tr("you clicked right button"));
    });
    auto mainLayout = new QHBoxLayout;
    mainLayout->addWidget(btn1);
    mainLayout->addWidget(btn2);
    window.setLayout(mainLayout);
    window.show();
    return QApplication::exec();
}

對於國際化的細節我們不過多介紹,這裡只要知道需要翻譯的文字要用QObject::tr處理即可。

點選執行,你會看到介面上都是英文,因為現在我們還沒新增國際化支援:

Qt的翻譯檔案由ts檔案和qm檔案組成,ts檔案用於人類進行翻譯工作,而Qt會根據ts檔案生成qm檔案,這是供程式使用的二進位制檔案,人類無法直接閱讀。

所以在專案中我們只需要關心ts檔案即可,下面我們建立一個lang子目錄,我們要在其中進行英語到漢語和日語的翻譯工作:

mkdir lang

不過我們不用自己建立ts檔案,因為這是Qt能自動完成的。

下面我們修改一下cmake,讓他能支援國際化: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3.17)
project(untitled1)

set(CMAKE_CXX_STANDARD 17)
set(CMAKE_AUTOMOC ON)
set(CMAKE_AUTORCC ON)
set(CMAKE_AUTOUIC ON)

set(QT_VERSION 5)
set(REQUIRED_LIBS Core Gui Widgets)
set(REQUIRED_LIBS_QUALIFIED Qt5::Core Qt5::Gui Qt5::Widgets)

set(TS_FILES
        ${CMAKE_SOURCE_DIR}/lang/zh_CN.ts
        ${CMAKE_SOURCE_DIR}/lang/ja_JP.ts)

find_package(Qt${QT_VERSION} COMPONENTS ${REQUIRED_LIBS} LinguistTools REQUIRED)

qt5_create_translation(QM_FILES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 ${TS_FILES})

add_executable(${PROJECT_NAME} main.cpp ${TS_FILES})

if (NOT CMAKE_PREFIX_PATH)
    message(WARNING "CMAKE_PREFIX_PATH is not defined, you may need to set it "
            "(-DCMAKE_PREFIX_PATH=\"path/to/Qt/lib/cmake\" or -DCMAKE_PREFIX_PATH=/usr/include/{host}/qt{version}/ on Ubuntu)")
endif ()

target_link_libraries(${PROJECT_NAME} ${REQUIRED_LIBS_QUALIFIED})

哇,配置變得更長更嚇人了,其實核心內容一共只有這幾行:

set(TS_FILES
        ${CMAKE_SOURCE_DIR}/lang/zh_CN.ts
        ${CMAKE_SOURCE_DIR}/lang/ja_JP.ts)

find_package(Qt${QT_VERSION} COMPONENTS ${REQUIRED_LIBS} LinguistTools REQUIRED)

qt5_create_translation(QM_FILES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 ${TS_FILES})

add_executable(${PROJECT_NAME} main.cpp ${TS_FILES} ${QM_FILES})

第一行很好理解,把我們的需要的ts檔案的名字先設定到變數裡。

接著我們引入Qt5::LinguistTools,這不是c++庫,只是一個幫助生成ts檔案和qm檔案的cmake模組,所以不能連結到程式裡。

最後一行也很簡單,把ts檔案加入編譯程式的依賴專案裡,一旦發生改變就重新構建我們的程式。

關鍵在於qt5_create_translation這裡,這個函式會幫我們建立ts檔案,如果ts檔案已經存在就會更新ts檔案把新新增的翻譯追加進去;

到這步還沒結束,在更新完ts檔案後它會檢查ts檔案中是否有有效的翻譯資訊,如果有就在cmake的編譯目錄下生成和ts檔案同名的qm檔案。

中間的${CMAKE_CURRENT_SOURCE_DIR}就是指定從哪個目錄下的原始檔裡獲得需要翻譯的文字的。

注意,如果qm檔案最終沒被用到的話,那麼實際上不會被生成。為了能生成qm檔案所以我們把它加入了依賴,還有更好的辦法,後面介紹。

在Qt 6中我們只需要把函式名改成qt_create_translation就行了。

如果你想自己建立和更新ts檔案,只需要把函式換成qt5_add_translation,它會自動根據ts檔案生成qm檔案,不過要是沒有ts檔案存在他就會報錯。在Qt 6中它的名字會變為qt_add_translation

上述的工作會在make的時候進行,比如這樣:

新增翻譯

新增翻譯沒什麼好講的,你可以直接編輯ts檔案,因為它是xml格式的,編輯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不過有時候翻譯需要參考文字和程式碼的上下文,這時候就需要用到Qt Linguist了:

具體的使用細節不再贅述,你可以參考園內和網上的其他優質文章。

編譯執行後你就會在構建目錄看到兩個qm檔案,這時候我們的程式還沒有完成國際化支援,在程式碼中我們需要使用這些qm檔案:

#include <QLocale>
#include <QTranslator>

int main()
{
    QApplication a(argc, argv);
    QTranslator trans;
    if (trans.load("./" + QLocale().name() + ".qm")) {
        QCoreApplication::installTranslator(&trans);
    }
    ...
    return a.exec();
}

我們用QTranslator載入本地的qm檔案,QLocale的name方法正好可以返回諸如“ja_JP”的名字。

我的系統預設設定是日語,因此執行程式會看到這樣的介面:

如果你的環境是中文的,那麼顯示的介面也是中文的,這就是Qt的i18n國際化支援。

將多語言資源繫結程式序

到上一節結束我們其實就把i18n講完了,你完全可以打包程式的時候把qm檔案和程式放在一起,安裝的時候也放在同一目錄。

但這種方案還是有些缺點的:

  1. 如果支援的語言比較多,那麼就會有大量的小檔案需要處理,難免會出錯;
  2. 需要把qm這種無關的檔案放進編譯依賴裡

對於有程式碼潔癖的我來說第二點尤其忍不了,但是如果不用這些qm檔案的話最終是不會生成他們的,怎麼辦呢?

其實還有辦法,我們可以把這些qm檔案都整合到qrc裡。

首先在目錄下建立一個translations.qrc檔案:

<RCC>
    <qresource>
        <file>zh_CN.qm</file>
        <file>ja_JP.qm</file>
    </qresource>
</RCC>

這裡不用管資原始檔的路徑,因為我們還要對CMakeLists.txt做些修改處理這些問題:

set(CMAKE_AUTORCC ON) # 一定得開啟rcc

# 注意這行
configure_file(translations.qrc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 COPYONLY)

...

add_executable(${PROJECT_NAME} main.cpp ${TS_FILES}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ranslations.qrc)

需要注意的是configure_file那行,我們把qrc檔案原樣複製到了編譯目錄裡,因為qm檔案也是在那裡生成的。

現在qrc會被自動處理,然後我們的qm檔案作為其依賴項也能被自動生成了。

再次編譯專案,這次我們就能發現qm被生成了:

因為使用了Qt的rcc把資源嵌入了程式,所以cpp程式碼也得做一些調整:

QTranslator trans;
-if (trans.load("./" + QLocale().name() + ".qm")) {
+if (trans.load(":/" + QLocale().name() + ".qm")) {
    QCoreApplication::installTranslator(&trans);
}

注意.變成了,這代表我們指定的路徑是嵌入資源的。

這樣國際化支援就徹底完成了,通過修改Linux的LANG環境變數我們可以自由設定程式的語言,效果如下:

總結

現在我把完整的CMakeLists.txt貼上來作為參考,對於你自己的專案當然是要做調整的: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3.17)
project(untitled1)

set(CMAKE_CXX_STANDARD 17)
set(CMAKE_AUTOMOC ON)
set(CMAKE_AUTORCC ON)
set(CMAKE_AUTOUIC ON)

set(QT_VERSION 5)
set(REQUIRED_LIBS Core Gui Widgets)
set(REQUIRED_LIBS_QUALIFIED Qt5::Core Qt5::Gui Qt5::Widgets)

set(TS_FILES
        ${CMAKE_SOURCE_DIR}/lang/zh_CN.ts
        ${CMAKE_SOURCE_DIR}/lang/ja_JP.ts)

find_package(Qt${QT_VERSION} COMPONENTS ${REQUIRED_LIBS} LinguistTools REQUIRED)

configure_file(translations.qrc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 COPYONLY)

qt5_create_translation(QM_FILES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 ${TS_FILES})

add_executable(${PROJECT_NAME} main.cpp ${TS_FILES}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translations.qrc)

message(${QM_FILES})

target_link_libraries(${PROJECT_NAME} ${REQUIRED_LIBS_QUALIFIED})

不過這種方案也不是沒有問題,那就是每次只能在編譯期間更新ts檔案,這點需要注意。

如果想要看更具體的專案是如何配置i18n的,我這也有一個例子,如果不嫌棄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star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