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傳送門: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CLH同步佇列及同步資源獲取與釋放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AQS共享式與獨佔式獲取與釋放資源的區別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ReentrantLock可重入獨佔鎖詳解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ReentrantReadWriteLock讀寫鎖解析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詳解Condition條件佇列、signal和await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掛起與喚醒執行緒LockSupport工具類
- 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JDK1.8的ConcurrentHashMap原始碼解析
本篇要點
- 介紹阻塞佇列的概述:支援阻塞式插入和移除的佇列結構。
- 介紹阻塞佇列提供的方法。
- 介紹BlockingQueue介面的幾大實現類及主要特點。
- 以ArrayBlockingQueue為例介紹等待通知實現阻塞佇列的過程。
不會涉及到太多原始碼部分,意在對阻塞佇列章節的全域性概覽進行總結,具體的每種具體實現,之後會一一分析學習。
什麼是阻塞佇列
阻塞佇列 = 阻塞 + 佇列。
-
佇列:一種先進先出的資料結構,支援尾部新增、首部移除或檢視等基礎操作。
-
阻塞:除了佇列提供的基本操作之外,還提供了支援阻塞式插入和移除的方式。
下面這些對BlockingQueue的介紹基本翻譯自JavaDoc,非常詳細。
- 阻塞佇列的頂級介面是
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Queue
,它繼承了Queue,Queue又繼承自Collection介面。 - BlockingQueue 對插入操作、移除操作、獲取元素操作提供了四種不同的方法用於不同的場景中使用:1、丟擲異常;2、返回特殊值(null 或 true/false,取決於具體的操作);3、阻塞等待此操作,直到這個操作成功;4、阻塞等待此操作,直到成功或者超時指定時間,第二節會有詳細介紹。
- BlockingQueue不接受null的插入,否則將丟擲空指標異常,因為poll失敗了會返回null,如果允許插入null值,就無法判斷poll是否成功了。
- BlockingQueue可能是有界的,如果在插入的時候發現佇列滿了,將會阻塞,而無界佇列則有
Integer.MAX_VALUE
大的容量,並不是真的無界。 - BlockingQueue通常用來作為生產者-消費者的佇列的,但是它也支援Collection介面提供的方法,比如使用remove(x)來刪除一個元素,但是這類操作並不是很高效,因此儘量在少數情況下使用,如:當一條入隊的訊息需要被取消的時候。
- BlockingQueue的實現都是執行緒安全的,所有佇列的操作或使用內建鎖或是其他形式的併發控制來保證原子。但是一些批量操作如:
addAll
,containsAll
,retainAll
和removeAll
不一定是原子的。如 addAll(c) 有可能在新增了一些元素後中途丟擲異常,此時 BlockingQueue 中已經新增了部分元素。 - BlockingQueue不支援類似close或shutdown等關閉操作。
下面這一段是併發大師 DougLea 寫的一段demo,使用BlockingQueue 來保證多生產者和消費者時的執行緒安全
// Doug Lea: BlockingQueue 可以用來保證多生產者和消費者時的執行緒安全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 queue;
Producer(BlockingQueue q){
queue = q;
}
public void run(){
try{
while(true) {
queue.put(produce()); // 阻塞式插入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x){ ...handle... }
}
Object produce() { ... }
}
class Consum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 queue;
Consumer(BlockingQueue q){
queue = q;
}
public void run(){
try{
while(true) {
consume(queue.take())); // 阻塞式獲取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x){ ...handle... }
}
void consume(Object x) { ... }
}
class Setup{
void main(){
BlockingQueue q = new SomeQueueImplementation();
Producer p = new Producer(q);
Consumer c1 = new Consumer(q);
Consumer c2 = new Consumer(q);
new Thread(p).start();
new Thread(c1).start();
new Thread(c2).start();
}
}
阻塞佇列提供的方法
BlockingQueue 對插入操作、移除操作、獲取元素操作提供了四種不同的方法用於不同的場景中使用:
方法類別 | 丟擲異常 | 返回特殊值 | 一直阻塞 | 超時退出 |
---|---|---|---|---|
插入 | add(e) | offer(e) | put(e) |
offer(e, time, unit) |
移除 | remove() | poll() | take() |
poll(time, unit) |
瞅一瞅 | element() | peek() |
博主在這邊大概解釋一下,如果佇列可用時,上面的幾種方法其實效果都差不多,但是當佇列空或滿時,會表現出部分差異:
- 丟擲異常:當佇列滿時,如果再往佇列裡add插入元素e時,會丟擲
IllegalStateException: Queue full
的異常,如果隊空時,往佇列中取出元素【移除或瞅一瞅】會丟擲NoSuchElementException
異常。 - 返回特殊值:佇列滿時,offer插入失敗返回false。佇列空時,poll取出元素失敗返回null,而不是丟擲異常。
- 一直阻塞:當佇列滿時,put試圖插入元素,將會一直阻塞插入的生產者執行緒,同理,佇列為空時,如果消費者執行緒從佇列裡take獲取元素,也會阻塞,知道佇列不為空。
- 超時退出:可以理解為一直阻塞情況的超時版本,執行緒阻塞一段時間,會自動退出阻塞。
我們本篇的重點是阻塞佇列,那麼【一直阻塞】和【超時退出】相關的方法是我們分析的重頭啦。
阻塞佇列的七種實現
- ArrayBlockingQueue:由陣列構成的有界阻塞佇列。
- LinkedBlockingQueue:由連結串列構成的界限可選的阻塞佇列,如不指定邊界,則為
Integer.MAX_VALUE
。 - PriorityBlockingQueue:支援優先順序排序【類似於PriorityQueue的排序規則】的無界阻塞佇列。
- DelayQueue:支援延遲獲取元素的無界阻塞佇列。
- SynchronousQueue:不儲存元素的阻塞佇列,每個插入的操作必須等待另一個執行緒進行相應的刪除操作,反之亦然。
另外BlockingQueue有兩個繼承子介面,分別是:TransferQueue
和BlockingDeque
,他們有各自的實現類:
- LinkedTransferQueue:由連結串列組成的無界TransferQueue。
- LinkedBlockingDeque:由連結串列構成的界限可選的雙端阻塞佇列,如不指定邊界,則為
Integer.MAX_VALUE
。
BlockingDeque比較好理解一些,支援雙端操作嘛,TransferQueue又是個啥玩意呢?
TransferQueue和BlockingQueue的區別
BlockingQueue:當生產者向佇列新增元素但佇列已滿時,生產者會被阻塞;當消費者從佇列移除元素但佇列為空時,消費者會被阻塞。
TransferQueue則更進一步,生產者會一直阻塞直到所新增到佇列的元素被某一個消費者所消費(不僅僅是新增到佇列裡就完事)。新新增的transfer方法用來實現這種約束。顧名思義,阻塞就是發生在元素從一個執行緒transfer到另一個執行緒的過程中,它有效地實現了元素線上程之間的傳遞(以建立Java記憶體模型中的happens-before關係的方式)。
1、ArrayBlockingQueue
ArrayBlockingQueue是由陣列構成的有界阻塞佇列,支援FIFO的次序對元素進行排序。
這是一個典型的有界緩衝結構,可指定大小儲存元素,供生產執行緒插入,供消費執行緒獲取,但注意,容量一旦指定,便不可修改。
佇列空時嘗試take操作和佇列滿時嘗試put操作都會阻塞執行操作的執行緒。
該類還支援可供選擇的公平性策略,ReentrantLock
可重入鎖實現,預設採用非公平策略,當佇列可用時,阻塞的執行緒都可以爭奪訪問佇列的資格。
// 建立採取公平策略且規定容量為10 的ArrayBlockingQueue
ArrayBlockingQueue<Integer> 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10, true);
2、LinkedBlocking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是由連結串列構成的界限可選的阻塞佇列,如不指定邊界,則為Integer.MAX_VALUE
,因此如不指定邊界,一般來說,插入的時候都會成功。
LinkedBlockingQueue支援FIFO先進先出的次序對元素進行排序。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 {
this(Integer.MAX_VALUE);
}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
if (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capacity = capacity;
last = head = new Node<E>(null);
}
3、PriorityBlockingQueue
PriorityBlockingQueue是一個支援優先順序的無界阻塞佇列,基於陣列的二叉堆,其實就是執行緒安全的PriorityQueue
。
預設情況下元素採取自然順序升序排列,也可以自定義類實現compareTo()
方法來指定元素排序規則,或者初始化PriorityBlockingQueue時,指定構造引數Comparator來對元素進行排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兩個物件的優先順序相同(compare
方法返回 0),此佇列並不保證它們之間的順序。
PriorityBlocking可以傳入一個初始容量,其實也就是底層陣列的最小容量,之後會使用grow擴容。
// 這裡傳入10是初始容量,之後會擴容啊,無界的~ , 後面引數可以傳入比較規則,可以用lambda表示式哦
PriorityQueue<Integer> priorityQueue = new PriorityQueue<>(10, new Comparator<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 (Integer o1, Integer o2) {
return 0;
}
});
4、DelayQueue
DelayQueue是一個支援延時獲取元素的無界阻塞佇列,使用PriorityQueue來儲存元素。
隊中的元素必須實現Delayed
介面【Delay介面又繼承了Comparable,需要實現compareTo方法】,每個元素都需要指明過期時間,通過getDelay(unit)
獲取元素剩餘時間【剩餘時間 = 到期時間 - 當前時間】。
當從佇列獲取元素時,只有過期的元素才會出佇列。
static class DelayedElement implements Delayed {
private final long delayTime; // 延遲時間
private final long expire; // 到期時間
private final String taskName; // 任務名稱
public DelayedElement (long delayTime, String taskName) {
this.delayTime = delayTime;
this.taskName = taskName;
expire = now() + delayTime;
}
// 獲取當前時間
final long now ()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剩餘時間 = 到期時間 - 當前時間
@Override
public long getDelay (TimeUnit unit) {
return unit.convert(expire - now(), TimeUnit.MILLISECONDS);
}
// 靠前的元素是最快過期的元素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 (Delayed o) {
return (int) (getDelay(TimeUnit.MILLISECONDS) - o.getDelay(TimeUnit.MILLISECONDS));
}
}
5、SynchronousQueue
SynchronousQueue是一個不儲存元素的阻塞佇列,每個插入的操作必須等待另一個執行緒進行相應的刪除操作,反之亦然,因此這裡的Synchronous指的是讀執行緒和寫執行緒需要同步,一個讀執行緒匹配一個寫執行緒。
你不能在該佇列中使用peek方法,因為peek是隻讀取不移除,不符合該佇列特性,該佇列不儲存任何元素,資料必須從某個寫執行緒交給某個讀執行緒,而不是在佇列中等待倍消費,非常適合傳遞性場景。
SynchronousQueue的吞吐量高於LinkedBlockingQueue和ArrayBlockingQueue。
該類還支援可供選擇的公平性策略,預設採用非公平策略,當佇列可用時,阻塞的執行緒都可以爭奪訪問佇列的資格。
public SynchronousQueue() {
this(false);
}
// 公平策略使用TransferQueue 實現, 非公平策略使用TransferStack 實現
public SynchronousQueue(boolean fair) {
transferer = fair ? new TransferQueue<E>() : new TransferStack<E>();
}
6、LinkedTransferQueue
LinkedTransferQueue是由連結串列組成的無界TransferQueue,相對於其他阻塞佇列,多了tryTransfer和transfer方法。
TransferQueue:生產者會一直阻塞直到所新增到佇列的元素被某一個消費者所消費(不僅僅是新增到佇列裡就完事)。新新增的transfer方法用來實現這種約束。顧名思義,阻塞就是發生在元素從一個執行緒transfer到另一個執行緒的過程中,它有效地實現了元素線上程之間的傳遞(以建立Java記憶體模型中的happens-before關係的方式)。
7、LinkedBlockingDeque
LinkedBlockingDeque是由連結串列構成的界限可選的雙端阻塞佇列,支援從兩端插入和移除元素,如不指定邊界,則為Integer.MAX_VALUE
。
阻塞佇列的實現機制
本文不會過於詳盡地解析每個阻塞佇列原始碼實現,但會總結通用的阻塞佇列的實現機制。
以阻塞佇列介面BlockingQueue為例,我們以其中新增的阻塞相關的兩個方法為主要解析物件,put和take方法。
- put:如果佇列已滿,生產者執行緒便一直阻塞,直到佇列不滿。
- take:如果佇列已空,消費者執行緒便開始阻塞,直到佇列非空。
其實我們之前在學習Condition的時候已經透露過一些內容,這裡利用ReentrantLock實現鎖語義,通過鎖關聯的condition條件佇列來靈活地實現等待通知機制。
之前已經詳細地學習過:Java併發包原始碼學習系列:詳解Condition條件佇列、signal和await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boolean fair) {
if (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items = new Object[capacity];
// 初始化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fair);
// 建立條件物件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
put方法
public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不能加null 啊
checkNotNull(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 可響應中斷地獲取鎖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 如果佇列滿了 notFull陷入阻塞,直到signal
while (count == items.length)
notFull.await();
// 如果佇列沒滿,執行入隊操作
enqueue(e);
} finally {
// 解鎖
lock.unlock();
}
}
// 入隊操作
private void enqueue(E x) {
// assert lock.getHoldCount() == 1;
// assert items[putIndex] == null;
final Object[] items = this.items;
items[putIndex] = x;
if (++putIndex == items.length)
putIndex = 0;
count++;
// 注意這裡, 入隊操作成功之後,此時佇列非空, 則喚醒notEmpty佇列中的節點
notEmpty.signal();
}
take方法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 可響應中斷地獲取鎖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 如果佇列為空, notWait陷入阻塞,直到被signal
while (count == 0)
notEmpty.await();
// 出隊操作
return dequeue();
} finally {
// 解鎖
lock.unlock();
}
}
// 出隊操作
private E dequeue() {
// assert lock.getHoldCount() == 1;
// assert items[takeIndex] != null;
final Object[] items = this.items;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x = (E) items[takeIndex];
items[takeIndex] = null;
if (++takeIndex == items.length)
takeIndex = 0;
count--;
if (itrs != null)
itrs.elementDequeued();
// 注意這裡, 出隊成功之後, 佇列非滿, 則喚醒notFull中的節點
notFull.signal();
return x;
}
Condition的await()方法會將執行緒包裝為等待節點,加入等待佇列中,並將AQS同步佇列中的節點移除,接著不斷檢查isOnSyncQueue(Node node)
,如果在等待佇列中,就一直等著,如果signal將它移到AQS佇列中,則退出迴圈。
Condition的signal()方法則是先檢查當前執行緒是否獲取了鎖,接著將等待佇列中的節點通過Node的操作直接加入AQS佇列。執行緒並不會立即獲取到資源,從while迴圈退出後,會通過acquireQueued方法加入獲取同步狀態的競爭中。
而上述描述的執行緒等待or阻塞則是通過LockSupport
的park和unpark方法具體實現,具體可以參考AQS和LockSupport相關內容:
參考閱讀
-
方騰飛《Java併發程式設計的藝術》
-
《Java併發程式設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