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餐桌,5G、IoT、AI如何催生智慧農業?
一個偶然機會,從不看電視新聞的我在央視新聞裡看到一則關於自己家鄉的扶貧報導。
我們那裡屬於典型的北方農村,在過去的上千年裡都是過著靠天吃飯的農耕生活,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玉米,如果遇到乾旱等極端氣候,一年的收成就會損失大半。直到2019年底,當地村民才完全脫貧。
根據央視報導,真正讓全村脫貧的辦法,就是村裡建起了規模化、智慧化的現代蔬菜種植基地。
該村的蔬菜大棚佔地面積約174畝,在2018年底啟動建設,第一批試建大棚取得良好收益後,優先承包給貧困戶種植,第二批共120多個蔬菜大棚陸續承包給村民種植。此外,村民還可以在一些新開發的公共崗位上班,獲得額外工資收入。
蔬菜種植基地採取的是和北京順義區的蔬菜專業合作社聯合模式,透過“蔬菜基地+鄉扶農公司+貧困戶+北京合作社+北京企業”的“3+2”訂單模式,蔬菜從育種育秧就有了保障,而銷售直接就對接了市場。
而從報導細節裡,我們能看到這一蔬菜種植基地所使用數字化、智慧化的手段,幫助收購蔬菜的合作社對於蔬菜種植、棚間管理以及產量預估等都有精準的資料統計,從源頭上就能保證蔬菜的品質和可追溯,從而能夠在北京銷售市場獲得較高的溢價。
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溯源,這些創新正是我國農業產業數字化、智慧化變革的縮影。不久前達摩院釋出“2021十大科技趨勢”,其中一項就是農業正邁入資料智慧時代。
5G 、AI、大資料、雲端計算、IoT等數字技術讓農業作物監測、精細化育種和環境資源按需分配成為現實,農業不再“靠天”吃飯,我們正在進入智慧農業時代。
按照我國政策慣例,通常每一年的中央一號檔案,都是有關三農問題。那麼,我們也照此慣例,在新年之始,聊一聊“智慧農業”這一話題。
從精準農業到智慧農業,農業的技能譜又“擴列”了
去年初,我們介紹了精準農業。這是源自90年代美國的一種現代農業生產系統,適合美國中西部地區大農場式的生產方式。
比如,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農場主羅德尼·席林和父親,二人經營著約7900畝農田。現在,由於父親年邁退休,田地裡的活兒都靠羅德尼自己上陣,即便在農忙時節,他也可以完全依靠農場的大型農業裝置去完成收割任務。
關鍵就在於這些農機裝置的自動化和智慧化水平特別高,駕駛室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確保了種植、噴藥、施肥、收割等工作的高效精準。這樣羅德尼坐在駕駛室裡只需要偶爾盯著機器正常運轉即可,工作方式遠遠超出了我們對於傳統農民的想象。
這類以規模化、機械化為特徵的精準農業方式,也已經在我國少數糧食主產區和大型國有農場實現,但並不適合那些更加多樣化、高附加值的瓜果蔬菜等精細種植型別。因此,精準農業的種類也在逐步豐富,比如走集約化、高產值的溫室種植路線,有走精細化人工管理的生態種植園等;同樣,精準農業的內涵也在豐富,隨著新型感測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的應用,精準農業正在向智慧農業邁進。
當然,“智慧農業”概念的內涵更加豐富,技術手段也更加豐富,應用場景也更多樣。智慧農業不僅侷限於農業種植的管理,而且著眼於整個農業的生產體系、能源利用、可持續生態發展等方面,透過先進資訊通訊技術,將整個農業系統推進到一個更高階的發展形態。
智慧農業包含哪些特徵和作用呢?
智慧農業最核心特徵就是擁有一個以智慧資料為中心的服務平臺。透過雲端計算、感測網等多種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綜合應用,可使資訊收集更完備、資訊感知更透徹、資料資源更集中,從而使農業資訊更廣泛地互通和達到更智慧化的控制,使農業生產更具有智慧性。比如,在前端可以為農產品種植、管理和採摘等提供資料採集、視覺化管理和智慧決策,在終端可以為農產品提供食品溯源、農業資訊展示,也可以衍生出農業生態旅遊服務等內容。
智慧農業可以讓農業生產環境具有智慧感知、智慧決策、線上專家指導等作用,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解決農產品供需矛盾,消除農村地區貧困等重要價值。
進入21世紀,我國智慧農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隨著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人口老齡化加速,農業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以自動化機械、智慧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標誌著智慧農業進入大規模應用期。
近些年,我國各項農業政策中先後多次提及重視智慧農業的建設和發展,未來5年,計劃將我國農業農村資訊化總體水平提升至50%。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物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5G網路部署的逐漸完善,超大規模無線感測器監測的不斷髮展,農業生產與農產品供銷正變得越來越資訊化、智慧化、數字化。
而我們多次提到的這些新技術,又是如何在智慧農業系統中發揮作用的呢?
5G、IoT、雲端計算、AI,支撐智慧農業的技術底座
2019年6月,工信部向國內三家電信運營商和中國廣電發放了5G牌照,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5G時代。5G技術,對於農業的資訊化來說是全域性式的創新推動。
5G技術,首先將直接推動農業感測器的聯接種類和資料的技術升級,種植、畜牧、果蔬、水產養殖等領域的物聯網裝置將成熟落地。
其次,實時網路聯接保證農業機械、無人機等植保作業的精準控制和資料實時傳輸、分析。
再次,5G網路保證智慧化技術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的廣泛應用。
最後,5G和AI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農產品銷售變得更加智慧和便捷。
雲端計算作為一種提供海量雲端計算資源、超大儲存空間和超強計算能力的新型計算模式,將為農業物聯網的海量資料計算中發揮巨大價值。同時隨著物聯網資料的爆炸,邊緣計算作為雲端計算的補充,也將在網路邊緣側、更靠近資料來源的裝置側提供實時、短週期的本地決策。比如,在種植地,智慧感測器無需請求中央伺服器來決定給附近的植物澆水或新增肥料的時間和用量,它們可以自己執行相關任務,必要時再與主要的雲平臺同步。
相較於雲端計算,邊緣計算距離使用者更近、在邊緣節點完成資料處理和分析的效率更高。由於資料在邊端分散分佈,可以更有效保護網路,增強資料安全性。另外,由於邊緣計算完成了部分的資料處理,可以減少裝置響應時間和裝置到雲端的資料流量,與雲端計算形成協同服務。
由於農業大資料的基礎建設,各國越來越重視人工智慧技術在挖掘農業大資料上的規律和模型的價值。
比如,針對農作物生長過程,智慧化裝置可以完成實時監測預警、水肥一體自動灌溉、病蟲害防治和災情評估等,從而為提升農業生產力、抵禦災害風險,為發展高效的智慧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再比如,在蔬菜大棚種植場景,人工智慧可以實現對棚內溫溼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情況來控制補光時間,並檢查農作物是否有病蟲害,提醒工作人員進行補光、補水等操作。在智慧灌溉場景,實現模型驅動型、時間計劃型和環境驅動型等多種灌溉模式。
在近兩年非常火熱的AI養豬案例中,養豬場可以透過人工智慧對生豬的生長情況和疾病預防、種豬繁殖等進行不間斷的監測和預防。比如引入豬臉識別,及時發現母豬的發情和生病情況,實時監控,智慧發現擠壓豬仔等情況,從而有效提高生豬存活率,出欄率。人工智慧的引入,實現了整個養豬過程的少人化和經營過程的智慧化、科學化管理。
以上我們看到,5G網路技術保證了農業大資料的實時、高效傳輸,物聯網保證了農業大資料的完整收集,雲端計算、邊緣計算提供了大資料分析處理的海量算力,而人工智慧則提供了資料模型的智慧分析、管理和決策,這些技術共同構成智慧農業的技術底座。
現在,我們能在哪些具體的領域或者案例中,看到智慧農業的真實面貌呢?
精準種植、智慧養殖、自動農機,親眼可見的智慧農業場景
對於數字智慧化技術的介紹,只是讓我們看到智慧農業的輪廓,只有深入到智慧農業的應用場景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智慧農業的豐富細節。
我們首先介紹智慧農業應用最大的兩個場景:大田精準種植和大棚精準種植。
在大田精準種植當中,主要存在作業面積大、土地分佈廣、裝置佈線和供電困難等問題,結合5G網路和物聯網,就可以根據不同地域的土壤型別、灌溉方式、農作物種類等進行不同裝置配合,透過各種感測器和智慧氣象站,實現線上獲取土壤墒情、養分、氣象等資訊,並實現墒情自動預報、灌溉智慧決策及遠端控制灌溉裝置,最終達到精耕細作的目的。
比如,土壤墒情監測預警系統獲取土壤墒情資料,透過將獲取的現場實時墒情資訊和標準墒情資訊資料庫中對應農作物的標準資料進行對比,從而達到監測預警墒情的目的。
(《5G賦能行業應用於創新》,圖6-5:墒情(旱情)監測預警系統)
而大田的水肥智慧決策系統,則解決了傳統種植過程中灌水施肥量盲目性嚴重,造成水肥灌溉量不精準、資源大量浪費、作業強度大和過量施肥帶來土壤嚴重汙染的痛點,這一決策模型從而可以提供輸入大田農作物的最優水肥比例,配合精準的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水肥灌溉,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水和肥料,節約成本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施肥效果。
而對於大棚精準種植,更重要的是對於種植物生長環境、生長環節的精準把控和管理。
精準大棚種植主要體現在精準資料採集、雲端智慧水肥控制、智慧農事管理、智慧控制、數字農場平臺等幾個方向,可以作用在大棚種植的育苗、栽種、生長管理、收割、休耕等全流程環節當中,透過精準採集系統、雲端智慧水肥控制系統、智慧農事管理系統、智慧控制系統和終端等,可對大棚種植各環節的相關資料進行採集,為其科學化決策提供依據。
智慧農業的另外一大應用場景就是畜牧水產養殖。最典型的智慧畜牧養殖系統就是奶牛、生豬和雞場養殖。
這裡我們仍然以生豬為例。一套生豬精準飼餵系統,需要實現對生豬的數量盤點、體重估測、運動軌跡跟蹤、轉圈出欄監控及異常情況預警等,因此需要應用到以下智慧監測技術,包括影片監控的智慧身份識別,監測每頭豬的身份、運動軌跡、發情期和健康狀況,整體環境檢測還要包括豬舍異常監測、存欄出欄數量盤點、飼養人員行為監控等。而生豬精準飼餵系統透過上述功能,可對生豬進行科學化的飼養和全面嚴格的管理,確保生豬的品質。
國內領先的農牧產品企業新希望六合,與中國移動共同開發的5G智慧養豬平臺,就透過在養殖場的邊端部署,建立了智慧影像識別的系統,透過專門最佳化的AI演算法,可以快速高效準確地實現對生豬各項生理特徵的識別。另外,以機器視覺分析技術為基礎,結合5G高頻寬能力將影像資料上傳至MEC(移動邊緣計算)側,並透過部署在MEC的AI平臺實現生豬盤點、測重、測膘、體溫等功能。
第三大類,也是我國在智慧農業上重點發力的應用場景就是智慧農機。藉助5G、北斗衛星定位、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智慧農機可以實現釐米級地理位置定位與測速、基於5G的無線傳輸,以及高畫質影片採集、儲存與實時傳輸,還有高精度地圖API(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氣象服務API、作業規劃與管理雲平臺API等。
2019年5月,我國中科院研發的超級拖拉機1號,已經在萬畝基地實現了無人駕駛的測試,利用衛星導航的智慧網聯技術,只需要三四個人員,就可以指揮20臺智慧拖拉機,完成所有耕地、播種、澆水、打藥等作業。相當於,我國在智慧農業機械的製造和應用上正邁入全球先進行列。
總體來說,智慧農業正在幫助各類農業生產場景朝著集約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集約化將極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收益,智慧化將推動整個生產流程是資料感知、智慧管理和全產業鏈智慧決策,實現農業全場景的聯接互通。
現在,我國正處於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快速轉型的過程當中,但是需要看到智慧農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先從現狀來看,許多地區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地區發展不均衡、農村技術、管理人才短缺等現實問題;在新技術應用上,還存在著投入建設成本高、專用裝置特別是專用晶片匱乏、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而在農業大資料的準確性收集、資訊共享和資訊利用上面存在效率不高、應用質量差等問題。
這些問題有賴於國家、地方政府、科技企業以及農業相關產業的高度重視和投入,比如政府應加強智慧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網路、交通、電力等方面實現配套。農業研發機構加強智慧農業技術研發和相關成果的落地轉化。相關技術企業加強適應智慧農業的技術人才的培養,提高一線農業生產者運用智慧裝置的能力。
智慧農業或者我國整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對於已經遠離鄉土、身居城市的我們,是一種很少感知和關注的領域。於我而言,也更多是對智慧農業的輪廓和執行機制做一些皮毛介紹。
未來,我更希望的是能夠在越來越多的地區、越來越多的媒體,看到我們的家鄉都能有各種各樣的智慧農業的景象出現。而這些案例,更值得被我們記錄。
參考資料:劉耕;蘇鬱:《5G賦能:行業應用於創新》,2020年1月,人民郵電出版社。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4713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助力打造高標準農田
- 從餐桌到太空,孫宇晨的“星辰大海”
- 從勞動密集到AI密集,「實在智慧」如何助力企業邁向AI路AI
- 分享4張炫酷農業大屏模板,Smartbi教你“智慧”種田
- 從開發平臺到智慧供應鏈,AI技術如何推動企業智慧化升級?AI
- 從人工到智慧,贛榆農商行運維進階之路運維
- 從空間智慧到具身智慧,跨維踐行Sim2Real AI最高效路徑AI
- 從單點智慧到全流程AI,騰訊雲智慧AI能力「成團出道」AI
- AI遇上農業會怎樣?最新UNT《智慧農業》2022全面綜述農業4.0發展的架構、技術、應用等AI架構
- 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 2019產業AI速寫:農業篇產業AI
- 一九產業AI速寫:農業篇產業AI
- 百度AI進階:從生活智慧到科研全景AI
- AI在泥水裡生根發芽:豐疆智慧讓自動駕駛在田間地頭落地AI自動駕駛
- 3D 智慧農場視覺化——解鎖綠色生態田園3D視覺化
- 從“智障”到“智慧”——淺談遊戲中的AI實現遊戲AI
- 人工智慧鋪就巴西“智慧農業”之路人工智慧
- 田間地頭“有智慧”,華為雲助力盈禾嘉田打造病蟲害防治新模式模式
- 看日本農民用智慧農業技術都做了什麼
- 現代農業之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
- 搭建 3D 智慧農場視覺化,解鎖綠色生態田園3D視覺化
- 國內最大規模5G智慧電網建成 “5G+”催生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新場景
- 5G時代下的AI智慧生活AI
- 當5G 遇上智慧農業 多鏈路5G+WiFi6的組網方案WiFi
- 農業資料智慧化:免費視覺化工具助力精準農業視覺化
- 農業環境實時監測,助力打造智慧農業數字鄉村
- 榮耀智慧屏:AI與IoT碰撞而生的“變形金剛”AI
- 天翼雲賦能智慧農業 新農人迎來好收成
- 最新的AI會使碼農失業麼?AI
- 網際網路巨頭角力 AI 農業AI
- 【智慧製造】從世界級製造到工業4.0
- “全棧”:從AI開發者到AI工業家的首席關鍵詞全棧AI
- 從DevOps到AIOps,阿里如何實現智慧化運維?devAI阿里運維
- 人工智慧那點事,如何從0到1突破!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的混搭受熱捧人工智慧AI
- 做了11年種田遊戲,他們終於把自己變成了農業公司遊戲
- IoT平臺如何實現業務配置中心
- 豐田如何構建"學習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