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工智慧”已從科幻照進現實,雖然高度擬人的強人工智慧還遙不可及,但應用深度學習等演算法的弱人工智慧已在經濟社會和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大到智慧製造、交通物流,小到智慧音響、影象識別,並已跨界賦能到司法、金融、醫療等領域。
隨著技術不斷升級、社會需求日益變化,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商業應用,人工智慧已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面對未來已來的AI時代,為避免被市場淘汰,提升市場競爭力,企業的AI轉型升級需求愈加迫切。
雖然不少企業都在不斷嘗試應用人工智慧技術,但他們往往存在資料資訊化基礎不夠或存在大量資料孤島、缺乏通用AI引擎基礎上的定製化應用、實施週期長、落地門檻高等問題,同樣也面臨來自資料、建模和業務的挑戰。如何實現資料價值的最大化,真正實現人工智慧賦能商業,難度不小。
多方政策加持下,AI風口來襲,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7年至今,國家陸續頒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等也都對人工智慧,特別是大資料智慧制定了高屋建瓴的前瞻性規劃和佈局。迄今,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相繼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而校企合辦的“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也屢見不鮮。
根據賽迪研究院資料顯示,今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達到2697.3億元,其中,我國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80億元。如此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局,但市場體量的不斷擴大並非意味著行業的發展一帆風順。
一來,不少企業受限於技術與人才,仍在人工智慧市場外圍徘徊,專案實施存在困難。不管是哪個行業,企業要想提高市場競爭力,技術與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的競爭,優秀的人才能研發出有競爭力的技術與產品,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保障。但問題是目前的人工智慧市場正處於一將難求的狀態,人才的缺失牽制著行業的發展進度。
如今在AI領域中,不管是風投還是融資,數額都在不斷增加,而其在人才匱乏方面的困境則是越發地凸顯,資金多、專案少是目前人工智慧市場中最常見的狀態。由騰訊研究院釋出的《2017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僅有30萬左右。截至去年10月份,中國AI領域的人才缺口更是達到了百萬級別。
二來,很多企業各部門存在各自為戰、缺乏系統整合等問題,且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能真正解決企業需求、提供定製AI產品的參與者少之又少。目前市場上還是有一些人工智慧企業發展得還算可以,但由於企業各個業務間缺乏統一的互聯互通標準、缺乏整體性等,所以企業在發展中難免有些吃力。再者,雖說市場上存在一些專為企業提供智慧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但真正有兩把刷子的終究不多,難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三來,多數企業不管是在經驗積累、部署能力還是在速度、效率等方面均有所不足,專案交付週期長,企業盈利難度大。隨著市場上入局人工智慧領域的玩家越來越多,企業在轉型升級上更加地急迫,而藉助大資料智慧轉型成企業獲取先發優勢的關鍵。但問題是,目前能給市場帶來AI智慧資料服務的企業除了缺乏豐富的經驗積累之外,在實施部署能力、速度與效率等方面均有不足之處。
總的看來,雖然目前有不少企業都已加入人工智慧行業,但除去受技術、人才的限制之外,企業還面臨著其他大大小小的難題,是阻礙企業繼續前行的絆腳石。好在為了能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一些為企業提供智慧解決方案的“第三方”,但由於這類企業數量不多,且有的“第三方”由於經驗積累不夠、部署能力不足以及速度、效率等方面也不太理想,不僅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還會出現延長專案交付週期,加大企業盈利難度等問題。
從“勞動密集型”到“AI密集型”,以「實在智慧」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公司助力企業邁向AI大道
近年來,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及市場需求井噴,人工智慧應用規模不斷擴大,但商業炒作和過度包裝,也導致為企業提供各種智慧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們面臨噱頭重於實質的質疑。很多企業迫切希望AI賦能,但更希望能夠慎重找到實在、靠譜的AI合作伙伴,真正瞭解業務痛點需求,通過成熟的智慧元件和定製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從樸素的經濟辯證法來看,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供給。筆者注意到,今年七月,一家恰名為「實在智慧」的AI科技公司正式起跑。據瞭解,這是一家定位人工智慧方向,聚焦大資料智慧賽道、專注於“智慧決策”和“智慧運籌”領域的創業公司。
兩位創始人分別是原阿里巴巴資深演算法專家孫林君和原中國電信甜橙金融(翼支付)副總經理高揚,創始團隊成員半數源自阿里,其餘均來自百度、騰訊、美團點評、網易、搜狐等一線網際網路企業。該公司在起跑後短短25天內即取得中國工程院陳純院士和國內頂級VC君聯資本背書,快速完成“種子輪”和“天使輪”數千萬融資。
“團結一批實在的人,走一條實在的路,做一些實在的人工智慧。”這是「實在智慧」CEO孫林君日前接受訪談時提到的公司“初心”。
他表示,「實在智慧」旨在通過智慧決策和智慧運籌技術為企業打造“智慧大腦”,為傳統行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如果打個形象的比喻,「實在智慧」就是在大規模複雜場景、複雜問題下,以海量大資料作為“食材”的“AI大廚”。即通過深度學習平臺,搭建演算法引擎、打造智慧元件、開發AI產品,通過對海量資料的採集、處理、建模、訓練、部署應用充分發揮資料價值,實現AI賦能。
如“智慧決策助手”產品,可以針對複雜場景、綜合上千種指標和約束條件,結合線上和離線海量資料,通過演算法進行實時決策,並對模型進行持續迭代和優化。
如“智慧運籌中樞”產品,可以對高併發、多維度(數千指標、包括實時/離線資料)、複雜邏輯和約束條件下的資源(系統、通道、資料、人員……)等進行畫像、業務量預測、路由、排程、分配及實時監控、預警、控制等功能。
而這些AI產品,同時具備通用、普適、遷移的特徵,可在客服、司法、醫療、風控、新零售等領域應用,助力企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型為“AI密集型”,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實現降本增效,降低企業應用大資料智慧的門檻和成本,在生產模式與業務流程上實現創新升級。
據悉,新起跑的「實在智慧」在緊鑼密鼓招兵買馬的同時,已在智慧法律(諮詢評估)、智慧客服(資源排程、投訴決策)、智慧新零售(選品推薦、預測處置)等領域快速落地佈局。
思路決定命運、趨勢驅動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已成必然,企業能否在新時代繼續領跑或實現彎道超車,從“勞動密集型”轉型為“AI密集型”是重中之重,也是必由之路。一場產業網際網路的AI革命已悄然打響。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