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主要介紹了三色標記法的基本思路、多標導致的浮動垃圾、漏標的處理方案(讀寫屏障)等。
1. 垃圾回收的簡單回顧
關於垃圾回收演算法,基本就是那麼幾種:標記-清除、標記-複製、標記-整理。在此基礎上可以增加分代(新生代/老年代),每代採取不同的回收演算法,以提高整體的分配和回收效率。
無論使用哪種演算法,標記總是必要的一步。這是理算當然的,你不先找到垃圾,怎麼進行回收?
垃圾回收器的工作流程大體如下:
- 標記出哪些物件是存活的,哪些是垃圾(可回收);
- 進行回收(清除/複製/整理),如果有移動過物件(複製/整理),還需要更新引用。
本文著重來看下標記的部分。
2. 三色標記法
2.1 基本演算法
要找出存活物件,根據可達性分析,從GC Roots開始進行遍歷訪問,可達的則為存活物件:
我們把遍歷物件圖過程中遇到的物件,按“是否訪問過”這個條件標記成以下三種顏色:
- 白色:尚未訪問過。
- 黑色:本物件已訪問過,而且本物件 引用到 的其他物件 也全部訪問過了。
- 灰色:本物件已訪問過,但是本物件 引用到 的其他物件 尚未全部訪問完。全部訪問後,會轉換為黑色。
假設現在有白、灰、黑三個集合(表示當前物件的顏色),其遍歷訪問過程為:
- 初始時,所有物件都在 【白色集合】中;
- 將GC Roots 直接引用到的物件 挪到 【灰色集合】中;
- 從灰色集合中獲取物件:
3.1. 將本物件 引用到的 其他物件 全部挪到 【灰色集合】中;
3.2. 將本物件 挪到 【黑色集合】裡面。 - 重複步驟3,直至【灰色集合】為空時結束。
- 結束後,仍在【白色集合】的物件即為GC Roots 不可達,可以進行回收。
注:如果標記結束後物件仍為白色,意味著已經“找不到”該物件在哪了,不可能會再被重新引用。
當Stop The World (以下簡稱 STW)時,物件間的引用 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可以輕鬆完成標記。
而當需要支援併發標記時,即標記期間應用執行緒還在繼續跑,物件間的引用可能發生變化,多標和漏標的情況就有可能發生。
2.2 多標-浮動垃圾
假設已經遍歷到E(變為灰色了),此時應用執行了 objD.fieldE = null
:
此刻之後,物件E/F/G是“應該”被回收的。然而因為E已經變為灰色了,其仍會被當作存活物件繼續遍歷下去。最終的結果是:這部分物件仍會被標記為存活,即本輪GC不會回收這部分記憶體。
這部分本應該回收 但是 沒有回收到的記憶體,被稱之為“浮動垃圾”。浮動垃圾並不會影響應用程式的正確性,只是需要等到下一輪垃圾回收中才被清除。
另外,針對併發標記開始後的新物件,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全部當成黑色,本輪不會進行清除。這部分物件期間可能會變為垃圾,這也算是浮動垃圾的一部分。
2.3 漏標-讀寫屏障
假設GC執行緒已經遍歷到E(變為灰色了),此時應用執行緒先執行了:
var G = objE.fieldG;
objE.fieldG = null; // 灰色E 斷開引用 白色G
objD.fieldG = G; // 黑色D 引用 白色G
此時切回GC執行緒繼續跑,因為E已經沒有對G的引用了,所以不會將G放到灰色集合;儘管因為D重新引用了G,但因為D已經是黑色了,不會再重新做遍歷處理。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G會一直停留在白色集合中,最後被當作垃圾進行清除。這直接影響到了應用程式的正確性,是不可接受的。
不難分析,漏標只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才會發生:
條件一:灰色物件 斷開了 白色物件的引用;即灰色物件 原來成員變數的引用 發生了變化。
條件二:黑色物件 重新引用了 該白色物件;即黑色物件 成員變數增加了 新的引用。
從程式碼的角度看:
var G = objE.fieldG; // 1.讀
objE.fieldG = null; // 2.寫
objD.fieldG = G; // 3.寫
- 讀取 物件E的成員變數fieldG的引用值,即物件G;
- 物件E 往其成員變數fieldG,寫入 null值。
- 物件D 往其成員變數fieldG,寫入 物件G ;
我們只要在上面這三步中的任意一步中做一些“手腳”,將物件G記錄起來,然後作為灰色物件再進行遍歷即可。比如放到一個特定的集合,等初始的GC Roots遍歷完(併發標記),該集合的物件 遍歷即可(重新標記)。
重新標記是需要STW的,因為應用程式一直在跑的話,該集合可能會一直增加新的物件,導致永遠都跑不完。當然,併發標記期間也可以將該集合中的大部分先跑了,從而縮短重新標記STW的時間,這個是優化問題了。
寫屏障用於攔截第二和第三步;而讀屏障則是攔截第一步。
它們的攔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讀寫前後,將物件G給記錄下來。
2.3.1 寫屏障(Store Barrier)
給某個物件的成員變數賦值時,其底層程式碼大概長這樣:
/**
* @param field 某物件的成員變數,如 D.fieldG
* @param new_value 新值,如 null
*/
void oop_field_store(oop* field, oop new_value) {
*field = new_value; // 賦值操作
}
所謂的寫屏障,其實就是指在賦值操作前後,加入一些處理(可以參考AOP的概念):
void oop_field_store(oop* field, oop new_value) {
pre_write_barrier(field); // 寫屏障-寫前操作
*field = new_value;
post_write_barrier(field, value); // 寫屏障-寫後操作
}
(1) 寫屏障 + SATB
當物件E的成員變數的引用發生變化時(objE.fieldG = null;
),我們可以利用寫屏障,將E原來成員變數的引用物件G記錄下來:
void pre_write_barrier(oop* field) {
oop old_value = *field; // 獲取舊值
remark_set.add(old_value); // 記錄 原來的引用物件
}
【當原來成員變數的引用發生變化之前,記錄下原來的引用物件】
這種做法的思路是:嘗試保留開始時的物件圖,即原始快照(Snapshot At The Beginning,SATB),當某個時刻 的GC Roots確定後,當時的物件圖就已經確定了。
比如 當時 D是引用著G的,那後續的標記也應該是按照這個時刻的物件圖走(D引用著G)。如果期間發生變化,則可以記錄起來,保證標記依然按照原本的檢視來。
值得一提的是,掃描所有GC Roots 這個操作(即初始標記)通常是需要STW的,否則有可能永遠都掃不完,因為併發期間可能增加新的GC Roots。
SATB破壞了條件一:【灰色物件 斷開了 白色物件的引用】,從而保證了不會漏標。
一點小優化:如果不是處於垃圾回收的併發標記階段,或者已經被標記過了,其實是沒必要再記錄了,所以可以加個簡單的判斷:
void pre_write_barrier(oop* field) {
// 處於GC併發標記階段 且 該物件沒有被標記(訪問)過
if($gc_phase == GC_CONCURRENT_MARK && !isMarkd(field)) {
oop old_value = *field; // 獲取舊值
remark_set.add(old_value); // 記錄 原來的引用物件
}
}
(2) 寫屏障 + 增量更新
當物件D的成員變數的引用發生變化時(objD.fieldG = G;
),我們可以利用寫屏障,將D新的成員變數引用物件G記錄下來:
void post_write_barrier(oop* field, oop new_value) {
if($gc_phase == GC_CONCURRENT_MARK && !isMarkd(field)) {
remark_set.add(new_value); // 記錄新引用的物件
}
}
【當有新引用插入進來時,記錄下新的引用物件】
這種做法的思路是:不要求保留原始快照,而是針對新增的引用,將其記錄下來等待遍歷,即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
增量更新破壞了條件二:【黑色物件 重新引用了 該白色物件】,從而保證了不會漏標。
2.3.2 讀屏障(Load Barrier)
oop oop_field_load(oop* field) {
pre_load_barrier(field); // 讀屏障-讀取前操作
return *field;
}
讀屏障是直接針對第一步:var G = objE.fieldG;
,當讀取成員變數時,一律記錄下來:
void pre_load_barrier(oop* field, oop old_value) {
if($gc_phase == GC_CONCURRENT_MARK && !isMarkd(field)) {
oop old_value = *field;
remark_set.add(old_value); // 記錄讀取到的物件
}
}
這種做法是保守的,但也是安全的。因為條件二中【黑色物件 重新引用了 該白色物件】,重新引用的前提是:得獲取到該白色物件,此時已經讀屏障就發揮作用了。
2.4 三色標記法與現代垃圾回收器
現代追蹤式(可達性分析)的垃圾回收器幾乎都借鑑了三色標記的演算法思想,儘管實現的方式不盡相同:比如白色/黑色集合一般都不會出現(但是有其他體現顏色的地方)、灰色集合可以通過棧/佇列/快取日誌等方式進行實現、遍歷方式可以是廣度/深度遍歷等等。
對於讀寫屏障,以Java HotSpot VM為例,其併發標記時對漏標的處理方案如下:
- CMS:寫屏障 + 增量更新
- G1:寫屏障 + SATB
- ZGC:讀屏障
工程實現中,讀寫屏障還有其他功能,比如寫屏障可以用於記錄跨代/區引用的變化,讀屏障可以用於支援移動物件的併發執行等。功能之外,還有效能的考慮,所以對於選擇哪種,每款垃圾回收器都有自己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CMS中使用的增量更新,在重新標記階段,除了需要遍歷 寫屏障的記錄,還需要重新掃描遍歷GC Roots(當然標記過的無需再遍歷了),這是由於CMS對於astore_x等指令不新增寫屏障的原因,具體可參考這裡。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Tracing_garbage_collection#Tri-color_marking
- R大在談G1時提到的SATB,本文程式碼參考出處
- 《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器》第三版
- 《新一代垃圾回收器ZGC設計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