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 總結

那股哇發表於2020-10-21

一、作業系統的目標和作用

目標

  • 方便性
  • 有效性:(1)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2)提高系統的吞吐率
  • 可擴充套件性
  • 開放性

作用

  1. 使用者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 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資源有四類:處理機、儲存器、I/O裝置、檔案(資料和程式)
    • 處理機管理用於分配和控制處理機
    • 儲存器管理負責記憶體的分配與回收
    • I/O裝置管理負責I/O裝置的分配(回收)與操縱
    • 檔案管理用於實現對檔案的存取、共享、保護
  3. 實現了對計算機資源的抽象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二、作業系統的發展過程

單道批處理系統

  • 缺點:系統中的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多道批處理系統

  • 優缺點
    • 資源利用率高
    • 系統吞吐量大
    • 平均週轉時間長
    • 無互動能力
  • 作業系統是一組能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資源,合理地對各類作業進行排程,以及方便使用者使用的程式的集合

分時系統

  • 分時系統的特徵
    • 多路性
    • 獨立性
    • 及時性
    • 互動性

實時系統

  • 實時系統是指系統能及時響應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並控制所有實時任務協調一致的執行

三、作業系統的基本特性

  1. 併發
    • 併發性指兩個或者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內發生
    • 並行性是指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
    • 程式是指在系統中能獨立執行並作為資源分配的基本單位
  2. 共享
  3. 虛擬
  4. 非同步

併發和共享是多使用者(多工)OS的兩個最基本的特徵,它們又是互為存在的條件

四、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

處理機管理功能

  1. 程式控制
  2. 程式同步:加鎖,最常用的機制是訊號量機制
  3. 程式通訊
  4. 排程:分作業排程、程式排程,都通過演算法選擇,不涉及硬體

儲存器管理功能

  1. 記憶體分配
  2. 記憶體保護
  3. 地址對映:在硬體的支援下完成
  4. 記憶體擴充:藉助虛擬儲存技術,邏輯擴容

裝置管理功能

  1. 緩衝管理
  2. 裝置分配
  3. 裝置處理

檔案管理功能

  1. 檔案儲存空間的管理
  2. 目錄管理
  3. 檔案的讀寫管理和保護

五、OS機構設計

  • 微核心並非一個完整的OS,只是將作業系統中最基本的部分放入微核心
    • 與硬體處理緊密相關的部分
    • 一些較基本的功能
    • 客戶和伺服器之間的通訊

微核心的基本功能

  1. 程式(執行緒)管理
    • 排程功能的機制部分
    • 程式(執行緒)之間的通訊功能
    • 程式的切換
    • 執行緒的排程
    • 多處理機之間的同步
  2. 低階儲存器的管理
    • 頁表機制
    • 地址變換機制
      (均依賴於硬體)
  3. 中斷和陷入處理
    1. 中斷現場的保護
    2. 識別中斷和陷入的型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