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作業系統第一章複習

林夕$相心發表於2020-12-26

一、作業系統的概念

1.定義

作業系統是一個大型的程式系統,它負責計算機的全部軟、硬體資源的分配、排程工作,控制並協調多個任務的活動,實現資訊的存取和保護。它提供使用者介面,使使用者獲得良好的工作環境。

作業系統的計算機系統的核心軟體,按照功能特性的不同,可把作業系統分為多道批處理系統個人機系統網路作業系統分散式作業系統
(系統呼叫的目的是請求系統服務)

  • 多道批處理系統:提高系統的吞吐量和效率(缺點:失去了互動性)
  • 實時作業系統:實時的對系統資源進行排程(追求的目標是快速響應)
  • 網路作業系統:
  • 分散式作業系統:
  • 分時作業系統:特性(及時性,獨佔性,互動性)

Unix為分時作業系統:
在分時作業系統中,時間片一定,使用者數越多,響應時間就越長。
DOS沒有多道批處理的特點
2、目標

  • 方便性:配置OS後計算機系統更容易使用

  • 有效性:改善資源利用率;提高系統 吞吐量

  • 可擴充性:OSde結構(如層次化的結構:無結構發展->模快化結構->層次化結構->微核心結構)

  • 開放性:OS遵循世界標準範圍。

3、作用

  • OS作為使用者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 介面(API/CUI/GUI)
  • OS是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處理機、儲存器、I/O裝置、檔案)
  • OS實現了對計算機資源的抽象(OS是擴充機/虛擬機器)

4、作業系統的特徵:
程式的併發執行,資源共享、 獨立性、非同步性
5、發展
隨著VLSL的發展,計算機硬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對作業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業系統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包括處理機,儲存器,裝置和檔案

  • 處理機管理是用於分配和控制處理機

  • 儲存器管理是負責記憶體的分配與回收

  • I/O裝置管理是負責I/O裝置的分配(回收)與操縱

  • 檔案管理是用於實現檔案的存取、共享和保護

6、現代作業系統的基本特徵 : 程式的併發執行 資源共享,和操作的非同步性

7、作業系統的生活例項
計算機訂票系統應該安裝 網路作業系統
計算機語言系統學習應該安裝 分時作業系統

8、作業系統的實現必須具備的硬體支援是 :地址轉換機構 , 中斷轉置 儲存保護機構
9、分時系統需要使用 多道程式設計技術 中斷處理 終端命令解釋程式 系統呼叫
10、支援CPU與外設並行工作的硬體支援有通道, 中斷, 緩衝
11、特權指令 關中斷 改執行為管態 重啟動
12、作業系統的核心 檔案系統 裝置管理 記憶體管理 CPU管理
13、設計作業系統時的目標:
可擴充性,開放性,方便性,有效性
14、使用者可以通過 命令方式 系統呼叫方式 圖形視窗方式
介面 : 使用者介面 ,程式介面 離線使用者介面 圖形使用者介面(GUI)
15、作業系統是一組控制和管理計算機 硬體和軟體資源 合理地對各類作業進行排程 以及方便使用者使用的程式的程式的集合
16、資源共享的兩種方式 互斥共享方式 同時訪問方式
17、在一段時間內只允許一個程式訪問的資源稱為 臨界資源
18、在作業系統中利用了兩種方式 實現虛擬技術,分時多工 , 空間多工

二、作業系統的發展過程

1、無作業系統的計算機系統(40年代 手工操作階段)

  • 人工操作方式:使用者獨佔全機,資源空閒浪費。
    手工裝卸、人工判斷、手工修改與除錯記憶體指令等造成CPU空閒;提前完成造成剩餘預約時間內的CPU完全空閒;
    I/O裝置的慢速與CPU的速度不匹配造成的CPU空閒等待時間
  • 離線輸入輸出(Off-Line I/O)方式。減少了CPU的空閒時間
    提高了I/O速度

2、單道批處理系統(50年代)

  • 解決問題:

單道批處理系統是在解決人機矛盾和CPU與I/O裝置速度不匹配矛盾的過程中形成的。批處理系統旨在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和系統的吞吐量。(但單道批處理系統仍不能充分利用資源,故現在已很少用)
單道批處理分為:聯機批處理、離線批處理
聯機批處理:CPU直接控制作業輸入輸出
離線批處理:由外圍機控制作業輸入輸出

  • 缺點:

系統資源利用率低(因為記憶體中只存在一道程式,I/O請求成功前CPU都處於空閒狀態)

  • 特徵
  • 自動性。正常情況下,一批作業能自動依次執行,無需人工預
  • 順序性。各道作業是順序進入記憶體,
  • FCFS 單道性。記憶體中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道作業。

3、多道批處理系統(60年代初)

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系統吞吐量

該系統中,使用者提交的作業都先存在外存中,在作業A在執行I/O請求時,CPU空閒,此時呼叫作業B,防止CPU空閒。同理按一定的演算法呼叫作業,防止CPU空閒 :

優點

資源 利用率高

系統吞吐量

缺點
平均週轉時間長(作業的週轉時間是指從作業進入系統開始,直至其完成並退出系統為止所經歷的時間。)無互動能力

總結:

  • 多道:記憶體同時存在多個作業
  • 巨集觀上並行:同時有多道程式在記憶體執行,某一時間段上,各道程式不同程度地向前推進。
  • 微觀上序列:任一時刻最多隻有一道作業佔用CPU,多道程式交替使用CPU

4、還需解決的問題:

處理機管理問題記憶體管理問題(記憶體分配和保護)
I/O裝置管理問題檔案管理問題(檔案的組織和管理)
作業管理問題使用者與系統的介面(OS還應提供使用者與OS的介面,方便使用者操作)

5、分時系統(60年代中)

分時系統 是指在一臺主機上連線多個帶有顯示器和鍵盤的終端,同時允許多個使用者通過自己的鍵盤,以互動的方式使用計算機,共享主機中的資源。

關鍵問題:

及時接收(多路卡和緩衝區)作業直接進入記憶體、不允許一個作業長期佔用處理機
即時處理(劃分時間片)多個使用者分時使用主機,每一使用者分得一個時間片,用完這個時間片後作業系統將處理機分給另一使用者,如此迴圈,每一使用者可以週期性地獲得CPU使用權,這樣每一使用者都有一種獨佔CPU的感覺。

特徵:

多路性允許同一主機聯接多臺終端
獨立性每一使用者獨佔一個終端;每個使用者感覺不到其他使用者的存在。
及時性使用者請求能及時響應
互動性可進行廣泛的人機對話

6、實時作業系統(60年代中)

  • 概念:系統能及時響應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並控制所有實時任務協調一致地執行。

  • 特徵:

  • 多路性

    • 對實時處理系統,系統按分時原則為多個終端服務;
    • 對實時控制系統,系統經常對多路現場資訊進行採集;以及對多個物件或多個執行機構進行控制。
  • 獨立性

    • 實時處理系統,每個終端使用者向實時系統提出服務請求時,彼此獨立;
    • 實時控制系統,對資訊的採集和對物件的控制彼此不干擾。
  • 及時性(開始截止時間/完成截止時間)

  • 互動性(僅限於訪問專用服務程式)

  • 可靠性(多級容錯措施保障系統和資料安全)

7、微機作業系統

單使用者單任務作業系統:CP/M(75年)、MS-DOS(81年)。
單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OS/2(87年)、MS WINDOWS(90年windows 3.0)。
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UNIX(70年)
8、多處理機作業系統

9、網路作業系統

三、作業系統的基本特性

1、併發

  • 是指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內發生。
  • 在一個時間段上,每一道作業都能不同程度地向前推進。但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只能有一道佔用CPU。
  • 序列:在記憶體中每次只能放一道作業,只有它完 全執行完後別的作業才能進入記憶體執行。
  • 並行: 存在於有多個CPU的環境中, 在記憶體中放多道作業,在任一時間點上都可能有多道作業在不同的CPU上同時執行。

2、共享

系統中的資源(硬體資源和資訊資源)可以被多個併發執行的程式共同使用,而不是被其中一個獨佔。資源共享有兩種方式:互斥共享 (臨界/獨佔資源)訪問和同時訪問。

3、虛擬

虛擬性是一種管理技術,把物理上的一個實體變成邏輯上的多個對應物,或把物理上的多個實體變成邏輯上的一個對應物的技術。採用虛擬技術的目的是為使用者提供易於使用、方便高效的操作環境。

CPU多道程式設計技術/每個使用者(程式)的“虛擬處理機"
儲存器每個程式都佔有的地址空間(指令+資料+堆疊)
I/O裝置印表機、多視窗或虛擬終端

4、非同步
在多道程式環境下,允許多個程式併發執行,但由於資源有限,程式的執行不是一貫到底。而是走走停停,以 不可預知 的速度向前推進,這就是程式的非同步性。

四、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

1、處理機管理功能:程式控制、程式同步、程式通訊、排程(作業排程、程式排程)

2、儲存器管理功能:記憶體分配、記憶體保護、儲存擴充、地址對映

3、裝置管理功能:緩衝管理、裝置分配、裝置處理

4、檔案管理功能:檔案儲存空間的管理、目錄管理、檔案的讀 /寫管理和保護

5、作業系統與使用者之間的介面:命令介面、程式介面、圖形介面

6、現代OS的新功能:

系統安全:為保障資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常使用的技術:認證技術、密碼技術、訪問控制技術、反病毒技術
網路功能和服務:網路通訊、資源管理、應用互操作
支援多媒體

五、作業系統的結構設計

傳統的作業系統結構

無結構OS
模組化OS結構
分層式OS結構
現代OS結構——微核心結構

相關文章